人類邁入電氣時代教學設計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被廣泛應用於生產和生活,人類進入“電氣時代”。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人類邁入電氣時代》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歷史上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包括電力的廣泛應用,發明家愛迪生和他的發明成就,汽車和飛機的發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實。

  通過比較電的發明前後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培養學生歷史想像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汽車的發明與使用對人們更有利還是更有害?”等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科學技術對推動社會進步發揮的巨大作用,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進而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電力的發明和廣泛應用,汽車和飛機的問世

  難點:對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社會的進步的理解

  三,板書設計

  一,第二次工業革命

  1,開始時間:19世紀70年代

  2,標誌:電力的廣泛使用

  3,影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二,發明大王愛迪生

  三,汽車和飛機的問世

  四,教學過程

  ***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匯入***今天,我們的生活非常的方便,有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比如火車,輪船,汽車,飛機等等。***提問***火車,輪船是在哪個歷史事件中被髮明出來的呢?***學生回答***工業革命。那麼,汽車,飛機又是何時被髮明的呢?另外,我們現在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電器,便利了我們的生活,比如我們習慣了使用電燈照明,使用電話與人交流,那麼,電的使用開始於何時?電燈,電話又是何時被髮明出來的呢?今天我們就要來了解這些內容。***板書課題***

  電燈,電話,汽車,飛機等今天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都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

  ***板書***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於19世紀70年代,為什麼這個時候又開始了一次新的工業革命呢?我們來探尋下原因。

  原來,由於工業革命中充分體現了科學技術對生產力的巨大推動作用。各國越來越重視科學研究,在物理化學等學科都出現了突破性的成果,這些科學研究成果並轉化為技術成果,廣泛應用於生產領域,由此再一次出現了新一次的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標誌性發明是改良蒸汽機,那麼,這一次工業革命的最顯著的成就又是什麼呢?***板書***電力的廣泛使用。

  那麼這一成就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什麼呢?***板書***人類社會由此進入了“電氣時代”。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電力是如何逐步進入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領域的呢?

  首先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法拉第是自學成才的典型,可適當進行相關教育***,提供了製造發電機的基本原理。這一科學理論的研究成果很快被應用於實際。1866年,根據這一原理,德國人西門子研製出了發電機。經過多人的不懈努力,發電機被不斷改進,並於70年代進入了實際生產領域。電力開始用來帶動機器,並逐漸取代了蒸汽動力,成為了新的能源動力。人類歷史由此從蒸汽時代進入了電氣時代。各種電力生產工具被不斷地發明出來,極大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隨後,電力也被廣泛應用於生活領域,眾多的家用電器產品,極大改善了人們的生活。隨著各種電動生產工具和家用電器產品的出現,引起了對電力的大量需求,人們攻克了電力傳輸的種種難題,組建起了電力網路***見課本P124插圖***。

  在電力技術的發展方面,英國和德國走在了其他國家的前面。美國的“發明大王”是最為著名的人物。***板書***

  ***由學生說說他所知道的愛迪生的故事***

  美國人愛迪生因為他一生的正式註冊的發明有1300種之多,被譽為發明大王,他一生中最有成就的發明之一就是成功研製了耐用碳絲燈泡,這個今天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卻意義非凡,因為它給世界帶來了光明。我們可以通過課本的動腦筋來加深對它的認識。

  ***如果沒有電,我們的生活會怎麼樣?在沒有電燈之前,我們的先人在夜晚採用哪種方法照明?採用這些方法,可能會出現什麼問題?

  答案提示:我們的生活會變得很不方便,如夜晚大街上變得漆黑一片、電視機無法開啟、電車停運等等。

  沒有電燈之前,人們多使用煤油燈、煤氣燈、蠟燭照明。照明範圍較小,亮度差,不利於廣泛使用。***

  愛迪生也是個自學成才的人,他的成就是因為他個人的勤奮努力。成名後他被許多人譽為天才,但他卻回答說“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他為了發明廉價和壽命長的電燈泡,光是為了找到合適的燈絲材料,就和助手對1600多種耐熱材料,6000種植物纖維,分門別類地進行了幾千次的實驗,他的這種精神,絕對值得同學們學習啊。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人類在交通運輸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板書***

  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火車發明了,人們就開始考慮是否能發明更小巧的車輛。小車的製造前提就是要有體積小,效率高的動力機器。蒸汽機又大又笨重,顯然不適用。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等人設計出了內燃機。這種內燃機就使用液體燃料***如汽油***,在密閉的氣缸內燃燒,產生動力。以內燃機為動力,本茨在1885年設計製造了汽車***見課本插圖***。圖片中的汽車雖然簡陋,但卻是後世汽車的鼻祖。卡爾本次也因此被譽為汽車之父。

  此後,汽車經過不斷改進,成為一種大眾化的交通工具。汽車的大量使用,對人類生活有著莫大的好處,它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範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當然,汽車的大量使用也有一定的負面作用。我們可以來看看課本的動腦筋。

  ***老人:汽車的發明給我們帶來很多便利,應該積極發展汽車工業。

  小孩:汽車的大量使用帶來了空氣汙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許多問題。因此,應該停止發展汽車工業。

  答案提示:他們說話都有一定道理,又都不夠全面。老人只看到了汽車工業的積極作用,小孩只看到汽車工業的消極影響,但停止發展汽車工業的看法過於偏激。應在發展汽車工業的同時,盡力減少和消除它帶來的消極後果,合理利用科技新成就,趨利避害。***

  人類像鳥兒一樣在天空中飛翔的夢想,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也成為現實。20世紀初,人類製造出了飛艇。***見P128自由閱讀卡***1903年12月,美國的萊特兄弟經過不斷努力,終於製成了飛機,並試飛成功。雖然試飛只有59秒,航程260米,但卻揭開人類航空的嶄新歷史。後來,飛機的載重量不斷增加,速度不斷提高,航程越來越遠,今天已經成為一種普通的交通工具了。

  五,作業佈置

  完成導學練相關習題,及時複習,做好預習

  《人類邁入電氣時代》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姜xx,任教於枝江英傑學校,來自美麗的水電城市xx,xx被稱為世界電都!這裡建有舉世矚目的世界第一水利水電工程——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今天我說課的題目就與電有關——《人類邁入“電氣時代”》。

  下面我將從課標解讀、教材分析、重點難點、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當堂評價七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課標解讀

  本課所涉及的課程內容標準為:***1***列舉電力廣泛使用的史實,瞭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2***知道本茨和萊特兄弟的發明活動,瞭解汽車和飛機兩種交通工具的發明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3***講述愛迪生髮明電器的故事,認識電器的廣泛使用對提高人類社會生活質量的重要作用。

  我的解讀:課標為教學的“保底”要求,根據學情,可以適當超越。在教學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應是三位一體,不可分割。具體表述為以下三性:

  ***1***層次性:“列舉”、“瞭解”、“知道”等描述內容為“識記”層次;“講述”、“認識”等描述內容為“理解”層次。儘管上述課標沒有“運用”層次的要求,但根據學情,我對學有餘力的學生預設了“比較第一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理解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作為“運用”層次的要求。

  ***2***過程性:要通過導學案、材料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分組辯論等多種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掌握上述三種層次的學習內容。

  ***3***啟迪性:通過學習與探究,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應有以下收穫:通過了解科學家的事蹟,學習科學家刻苦鑽研、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通過歸納新交通工具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認識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通過比較兩次工業革命,認識到科技對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崇尚科學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初中歷史九上第七單元第20課。本單元資本主義已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演變。第二次工業革命***即“電氣時代”***是演變的最基本動力,它在繼承第一次工業革命改變世介面貌的基礎上,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格局,造成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最終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因此,學好本課有利於學生認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同時也為第21課***《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學習作了鋪墊。

  三、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電力的廣泛應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及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大影響。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對推動社會進步的理解

  四、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的思維正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知識面相對更廣,學習能力更強。

  我校是xx市一所民辦學校,學生經過了選拔,因此大部分學生學習能力較強。我校的特色就是在“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現代化意識”、“國際意識”和“愛國意識”等。聘請外教開設英語口語訓練課,從小學一年級至九年級均開設計算機課程,因此,學生學習思維比較靈活、開放,實踐操作能力強,勇於自我表現,敢於質疑,喜歡探究。

  五、教法學法

  教法:根據課標要求及我校的教學條件和學情,我將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謎語法匯入:有利於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很快進入思索狀態,進入新課學習。

  專題欄目探究:我校學生愛思考,愛質疑。因此我準備設定“問題生成”“歷史擂臺”“感恩歷史”等欄目,啟發學生主動學習探究。

  表格比較分析:列表比較能幫助學生直觀分析問題。

  此外,我還將運用“問題教學法”、“談話法”“講故事法”與學生交流。

  學法:我給學生預設的學法有:

  “導學案”自主學習:無論何種學習形式都是以獨立思考為基礎的。以導學案為引導,可以滿足學生獨立思考的需要,有利於進一步深入學習。

  “小組合作”競爭學習:我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三個層次的學生平均分成六組,遇到疑難問題時,小組內合作學與組間競爭學相結合。這樣有利於生生互助,共同提高。

  “無線上網”學習:我給六個小組準備有六臺筆記本,充分利用我校無線上網優勢,引導學生課中隨時上網查閱資料,輔助學習。

  六、教學過程

  為完成教學目標,化解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按以下六個環節展開:

  環節一:謎語競猜,匯入新課***1分鐘***

  過程:上新課前,我先和學生互動猜謎語遊戲:“猜猜看:①一根藤兒連萬家,家家開出幸福花,花兒夜夜放光芒,工作學習需要它。***謎底是電燈***;②沒嘴會說話,沒手會搖鈴,相隔千萬裡,說話能聽清。***謎底是電話***”

  學生猜出謎底後,我趁勢提問:“這兩則謎底的共同之處是什麼?”從而引導學生說出本課的主題——“電”,由此匯入新課。

  本環節意圖:電燈、電話十分貼近學生生活,我選擇這兩條簡單易猜的謎語,意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順利引入新課學習。

  環節二:導學引路,自主預習***7分鐘***

  過程:匯入新課後,老師引導學生明確三維目標,獨立完成導學案“學前預習”的內容。然後,各小組中心發言人分別展示預習成果,展示時其他小組注意修正答案,展示後,留足2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識記鞏固。

  本環節意圖:1、瞭解三維目標,是要讓學生明確這節課的學習任務,做到有的放矢。2、 “學前預習”就是學生初步掌握主幹知識的過程。3、教育的本質是一種“慢”的藝術、一種浸潤藝術,預習給學生留足時間空間,靜靜思考,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環節三:自學質疑,問題生成***2分鐘***

  過程:學生獨立思考難以解決的問題,就需要小組間合作來解決,小組合作仍然解決不了的,各小組組長就會把問題彙總到我課前準備的“問題生成”欄目***幻燈片***上,進行全班討論。本節課學生可能彙總到“問題生成”欄目的有:①電力為什麼能被廣泛運用?它有什麼優點?②愛迪生和萊特兄弟為什麼能發明電燈和飛機?③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產生了哪些影響?等。

  本環節意圖:設定“問題生成”欄目,是想給學生留足思考探究的時間,給學生一個平臺,通過自己和同伴的努力解決學習遇到的問題,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環節四:教師引領,突破重點***15分鐘***

  重點一:電力的廣泛運用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標誌。

  過程:實踐出真知!“電力的廣泛運用”是本課的重點之一,也是學生的疑點。為化解重點,幫助學生形象理解電力的優點,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做“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實驗。體會電能的優點,隨後設問:“請同學們想象電的發明前後社會生活有哪些巨大變化?”從而順利解決“電力的廣泛運用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標誌”這一重點。

  接著以“七嘴八舌”話電器的方式,啟發學生聯絡生活實際體會“電”這種能源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電器的廣泛使用大大提高了人類社會生活的質量。

  意圖:電力對於九年級學生來說過於抽象,所以我安排這個實驗,既能直觀顯示電力的部分優點,幫助學生從實踐中自己得出結論,又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

  重點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及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大影響。

  過程:我的故事會。本課介紹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果有:電燈、汽車和飛機的發明。我先讓各小組利用無線網路收集資料,在組內講述愛迪生、卡爾·本茨、萊特兄弟的故事,再請一位同學在全班講述“愛迪生髮明碳絲燈泡”的故事。隨後,引導學生齊讀書本125頁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並趁勢追問:“這些科學家們成功的祕訣是什麼?”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是科學家們具備刻苦鑽研,求真、求實、創新的科學精神。

  意圖:學生在收集故事材料時就可詳細瞭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果,通過講故事又可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講、聽故事達到水到渠成、潤物無聲的德育效果

  歷史擂臺賽。在瞭解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的基礎上思考其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大影響。根據這個內容的特點,我以汽車的發明為例,為學生設計了正反兩個問題“汽車的發明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利”,“汽車的發明對人類社會的發展不利”;讓學生在擂臺賽中激烈辯論新科技成果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利與弊,從而深入思考,全面歸納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並最終得出結論: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利也有弊,如何趨利避害,需要我們人類去理性駕馭。

  意圖:汽車與學生生活聯絡緊密,對它的利與弊已有一定的認識;辯論又可推動學生主動深入思考,辯證分析問題;小組內的合作,鍛鍊了學生收集整理資訊的能力。讓學生們的思維火花在不斷碰撞中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