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壓物理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電壓物理這一課要求學生知道電壓的作用、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和記住乾電池和家庭電路的電壓。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高中電壓物理教案及教學反思,供考生閱讀練習。

  電壓物理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電壓的作用、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2、知道電壓的單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關係;

  3、記住乾電池和家庭電路的電壓.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想象、類比、推理能力,蒐集資訊能力.

  情感目標

  1、體會類比是科學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養學生學科知識聯絡實際的意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從學生熟悉的“燈泡發光、電動機磚動”現象提出問題:燈泡發光、電動機轉動,都需要電流,那麼電流是怎樣形成的呢?引起學生思考.

  學生在思考後得不出結論的情況下,需要教師的講解點撥.電流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怎樣讓學生對其有一個形象的瞭解,教材用水流類比電流、閥門類比開關、渦輪類比電燈、抽水機類比電源、水位差類比電壓.讓學生體會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類比“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用“抽水機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類比“電源是形成電源的原因”;用“流動的水衝動水輪機轉動”類比“流動的電荷使燈泡發光”.

  在學生初步知道電源、電壓、電流的作用後,介紹了電壓有高低、電壓的單位;介紹了生產、生活中的用電器的電壓值,是學生感覺到“電壓”就在我們身邊.

  電壓概念的初步建立過程充分體現了“類比的科學方法”,把難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說明使學生容易理解.

  教法建議

  演示一個顯示電路通電的實驗小燈泡發光,啟發指出電路中有電流.提問電流是怎樣產生的?若學生回答是因為電路中接有電源,則可進一步提問:有電源為什麼就會有電流呢?學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們的正確方面以後,就此引入新課.

  1. 用類比法講解電流形成電流原因

  對初中學生可以採用類比方法,說明電壓使電路中形成了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首先作好課本圖6-1演示實驗,讓學生看到A、B兩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衝動渦輪轉動的原因,當水面相平後,水就停止了流動.要讓水持續流動,就需要用抽水機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兩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麵差.接下來演示課本圖6-2實驗並用掛圖與圖6-1進行類比說明:

  由以上類比,啟發學生歸納出:水的流動是因為有水壓,電荷作定向移動是因為有電壓.因此可知電壓使電路中形成了電流,電源使提供電壓的裝置.

  注意:講授電壓時,還需著重指明是那段電路兩段的電壓.常說的“電路上的電壓”,指的是“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

  2. 電壓的高低和單位

  先從水壓有大小引出電壓也應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實驗:

  1用1節、2節、3節乾電池分別給同一個小燈泡通電選用額定電壓為3.8V的燈泡,小燈泡的亮度不一樣.

  2用手搖發電機給一個小燈泡通電,改變手搖的快慢,小燈泡的亮度不同.從小燈泡的亮度不同,說明不同電源產生的電壓不同.

  3介紹電壓的單位:伏特V.一接乾電池電壓1.5V,家庭電路電壓220V.比伏大的單位有千伏kV,高壓輸電線間的電壓達幾千伏甚至到幾萬伏.比伏小的單位友毫伏mV.

  4在講完電壓的單位之後,認真地介紹課本圖6-4的幾種電壓值,還可以多介紹一些生產、生活中用電器的額定電壓值,可以佈置查詢記錄電源、用電器額定電壓值的家庭作業,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

  5討論“想象議議”中的問題,可以起到鞏固、歸納本節知識的作用:用電器工作需要通過電流,產生電流需要在用電器兩端加上電壓,提供電壓需要電源.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過程應當體現出“以學生髮展為本,師、生互動”的新理念,為避免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設計一系列能引起學生思考的問題提出,引導學生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習知識、鞏固知識、學習方法、片楊能力.

  一、 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

  電燈發光、電冰箱製冷等用電器工作時都有電流通過,電荷是怎樣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呢?在學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時候,教師進行下面的活動.

  二、 類比說明,講解電壓

  1.演示水流衝動渦輪機轉動實驗,提出問題:水為什麼會流動?怎樣才能使水持續流動?兩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會流動;抽水機不斷地把低處的水抽到高處,使兩容器內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燈泡發光實驗,用類比方法講解“電壓使電路形成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類比的方法要具體,可以參考下面的方式:

  3.對電壓高低的認識,要從具體現象入手,使學生對電壓的高低有直觀的認識.可以演示“利用不同節數乾電池給同一小燈泡供電,觀察其亮度的變化.”由此說明,燈泡兩端的電壓越高,表現出燈泡發光越亮.在此基礎上,再演示用手搖發電機給一個小燈泡通電,改變手搖的快慢,小燈泡的亮度不同.從小燈泡的亮度不同,說明不同電源產生的電壓不同.

  三、 電壓的單位

  1.電壓的單位教學可以直接給出定義,但對伏特、千伏、毫伏間的換算要通過具體例項讓學生落實.

  2.對電壓單位的初步認識,可以從生產、生活中的一些電源、用電器的電壓標值中確認識、去了解.

  以上教學要求和方法,是對教學的基本要求,對一般的學校和學生都應該能做到.如果有的學校沒有小抽水機和渦輪,可以用下面的實驗加以說明:

  如圖2,兩個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軟膠管相連,中間用卡子卡住,兩邊的水面不相平,當把卡子開啟後,看到水從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後,水停止了流動.由此說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動的原因.

  接下來可以提問:要讓水持續不斷地流動,應當採取什麼方法?

  不斷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穩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來說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機來完成,給出掛圖說明.

  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討論電壓和電流的關係.典型例題可以組織學生討論.

  例題.關於電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電路兩端有電壓,電路中就一定有電流

  B. 電路中無電流,電路兩端就一定無電壓

  C. 電路兩端必須有電壓,才可能有電流

  D. 電路中有電流,電路兩端就一定有電壓

  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練習電壓單位換算.如:220V=______kV, 4.5V=______mV.

  電壓物理教學反思

  今天下午上了開學的第一節物理課《電壓》,課上得很輕鬆,學生情緒高漲,總體感覺課堂還是比較高效的。現將一些體會整理如下:

  導學案讓我嚐到了甜頭:由於事先利用導學案安排了學生進行預習,諸如:電壓的單位、換算常見的電壓值等簡單性的問題,課堂上沒有再去一一贅述。省下了很多時間,突出了教學重點。學生聽課效率大大提高。

  學習方法的點撥比著知識的講解更重要。如:1利用類比法學習電壓,同時講明電壓與電流、電源的關係,使電壓的概念迎刃而解;2利用對比法學習電壓表的使用,引導學生先回顧電流表的使用,然後小組討論找出使用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針對“為什麼電壓表要並聯?”,通過實驗進行演示加深理解,效果明顯,學生感興趣;3電壓表測量物件的識別,是本節中的難點,教給學生利用“去源法”進行識別,像變戲法一樣,一個複雜的問題頓時變得簡潔明瞭;4有一些有電壓表的電路識別起來非常困難,又交給他們一招“拆表法”識別電路。學生那個興奮勁就甭提了。

  不足之處:

  1.導學案的設計上還有待完善,如:問題的設定還有點少;

  2.怕完不成學習任務,課堂上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還是不夠充分;

  3.讓學生畫圖耽誤了一些時間,這些圖要是事先打印出來發給學生就好了。

  4.電路故障檢測題、有電壓表的實物連線還沒有來得及訓練。

  電壓一節很關鍵,這個頭開不好,後邊就很難進行下去。決定下一節上習題課,進行強化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