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歷史人類邁入電氣時代練習卷

  在期末的時候,對於初三政治在期末複習要怎樣做練習呢?還很困惑的話,那不妨和小編一起來做份人教版,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人教版

  選擇題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突出特點是

  A.技術成果與工業生產的緊密結合

  B.科學與技術的結合,並迅速運用於工業生產

  C.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

  D.新發明促進了生產力的高速發展

  列寧主義形成的條件中不包括

  A.普列漢諾夫開始在俄國傳播馬克思主義 B.資本主義工業的迅速發展

  C.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一次代表大會 D.布林什維思想體系的出現

  印度國大黨成立時提出的政治主張是

  A.抵制英貨 B.抗捐抗稅

  C.要求民權實現自治 D.歸還掠奪的土地

  印度1905—1908的反英鬥爭與1857—1859年的反英起義相比,最主要的不同點在於

  A.領導力量 B.鬥爭方式

  C.參加鬥爭的主力 D.鬥爭的結果

  下列歷史事件,不具有資產階級性質的是

  A.朝鮮的義兵運動 B.印度國大黨的建立

  C.20世紀初的土耳其革命 D.中國的辛亥革命

  德意志統一後工業化程序加快,到20世紀初成為歐洲首強,但德國侵略性也隨之膨脹,成為世界大戰策源地,這主要是由於

  A.德國成為新興強國,改變了歐洲的政治格局

  B.統一後的德國繼承普魯士的軍國主義傳統

  C.德意志統一是普魯士領導下通過戰爭解決的

  D.德國必須用武力搶奪殖民地

  在日本經濟產生壟斷組織的多種原因中,起主導作用的是

  A.善於利用西方的新技術和新裝置 B.財閥和軍閥集團的結合

  C.優越的國際環境 D.政府的大量扶植

  伊朗巴布教徒起義與蘇丹馬赫迪大起義的不同之處是

  A.是否帶有宗教色彩 B.起義的方式

  C.最後的結果 D.鬥爭的直接目標

  據統計,英國選民人數從1856年的315萬增加到1883年的570萬,這一現象與下列哪一因素有關

  A.英國隨著經濟發展,移民人數激增 B.英國鼓勵生育的政策

  C.19世紀晚期兩大政黨的社會改革 D.工人階級的壯大,工黨成為執政黨

  20世紀初,英國的工業製造從佔世界總額的31.8%下降到14%,但英國資本家仍然獲得鉅額利潤,是因為

  A.英國的技術裝備仍然是最先進的 B.英國推行“自由貿易”政策

  C.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 D.英國擁有廣大的殖民地

  19世紀末促進美德日經濟迅速發展的共同因素是

  A.大量的戰爭賠款 B.國內市場廣闊

  C.政府幹預經濟 D.採用新技術和新裝置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首要標誌是

  A.內燃機的創制和運用 B.新通訊手段的發明

  C.石油化學工業的生產 D.電力在生產中的廣泛運用

  在電和磁關係的研究方面,最偉大的一次飛躍的實現者是

  A.吉爾伯特 B.奧斯特 C.法拉第 D.愛迪生

  能直接證明門捷列夫理論正確的是

  A.倫琴發現放射現象 B.居里夫人發現鐳

  C.道爾頓的成就 D.林耐的成就

  下面各學科中,受中世紀科學束縛最大的是

  A.物理 B.化學 C.生物學 D.電學

  反映了資本原始積累時期資產階級精神面貌的作品是

  A.歌德的《浮士德》 B.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

  C.莫里哀的《偽君子》 D.彌爾頓的《失樂園》

  第二次工業革命引起資本主義對生產關係的調整是

  A.社會財富日益集中在資產階級之手

  B.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產生了適應其發展的壟斷組織

  C.對商品生產、價格和市場的控制加強

  D.形成跨國組織的國際壟斷集團

  發電機和無線電報的問世,突出反映了

  A.英國的科學家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B.電學的發展落後於電的應用

  C.科學作為理論基礎對技術和生產的指導作用增大

  D.科學理論的發展一定先於技術的應用

  綜合題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9年羅馬共和國的失敗,充分暴露了以馬志尼為代表的民主派的弱點……以至在國內的影響日趨下降。加里波第認識到義大利的統一事業單靠民主派的力量不能完成。同時,他看到義大利國內出現了以加富爾為代表的自由派領導的改革潮流……提高了撒丁王國在義大利和整個歐洲的地位和聲望,在馬志尼派組織的多次起義失敗之後……許多中小資產階級也開始把統一的希望寄託在加富爾身上。——引自黃尊嚴主編《世界近代史爭鳴錄》

  材料二 遠征西西里前夕,加里波第寫信給撒丁國王說:“我們的戰鬥口號是:‘統一的義大利萬歲!維克多—埃曼努伊爾—義大利第一名最勇敢的戰士萬歲!’……如果我成功了,我將驕傲地為陛下的王冠上綴上一顆璀璨奪目的新寶石。”——引自劉宗緒、黃安年《世界近代現代歷史專題30講》

  材料三 國王埃曼努伊爾命令加里波第不要渡過海峽進攻那不勒斯。加里波第這樣答覆國王的命令:“義大利目前的局勢不允許我服從您的命令……如果我現在無視人民的呼喚,我就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而使神聖的義大利的事業毀於一旦。所以,請允許我這一次不服從您的命令。一旦我完成了我的義務,把人民從可恨的枷鎖下解放出來,我將在您的腳下放下我手中的寶劍,在我的餘生中永遠服從您的命令。”——引自吳於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下冊

  材料四 撒丁王國任命加里波第為司令,卻不撥給軍餉和武器;支援他去遠征西西里,卻反對他進軍那不勒斯;當加里波第進軍那不勒斯並取得勝利後,他們又公然要他交出權力,並進行威脅……這一切加里波第是清楚的,並非被矇在鼓裡。革命派的一些人也勸過他,要他自己掌握大權。……他主動地將權力移交給了對方。埃曼努伊爾二世曾專門約他交談,要委以高官,賜予豪華府邸,贈送鉅額財富,為其長子、次子安排官職等等。加里波第一一婉言相拒,不受半點封賞,交出權力後飄然而去。——引自劉宗緒、黃安年《世界近代現代歷史專題30講》

  回答:

  1材料二中反映出加里波第的政治主張是什麼?據材料一指出他提出這一主張的原因。

  2材料三、四反映出撒丁王國與加里波第的關係怎樣?

  3據以上材料和有關史實,你如何評價加里波第?

  閱讀以下材料:

  材料一 德意志帝國首相俾斯麥說:“我們位於歐洲東部。我們至少有三條遭到進攻的路線,而法國只有一條東部的國界,俄國只有在西部的邊界上有遭到進攻的可能。”“我們所需要的是法國讓我們安寧,要防止法國—假如它不願和我們保持和平的話—找到盟友。只要法國還沒有盟友,法國對我們就沒有什麼危險。”“除法國以外,各國都需要德國,德國應盡力利用它們的彼此關係,不讓它們聯合起來反對自己。”——迪特爾·拉夫《德意志史》

  材料二 1888年即位的新皇帝威廉二世與首相不和,迫使俾斯麥於1890年辭職。他曾說:“我認識到我身負嚴峻的任務,來拯救王位擺脫首相的巨大陰影……我把他打翻在地。”——迪特爾·拉夫《德意志史》

  材料三 俾斯麥下臺後,威廉二世表明其對外政策時說:“在我們德意志軍旗的保護標誌下,我們有理由提出要求:凡是外國人給予一切其他國家的某些權利也同樣是德意志商業、德意志商人和德意志船隻所要取得的權利。”——《世界近代史參考資料》

  材料四 威廉二世的外交大臣比洛說:“當其他國家分割世界時……我們不會消極地躲在一旁。……如果英國人談大不列顛,法國人談新法蘭西,俄國人侵佔亞洲,那麼我們也要求建立大德意志。”——《世界近代史參考資料選輯二》

  回答:

  1據材料一,俾斯麥對外政策的主要著眼地域在哪裡?對外政策的核心是什麼?

  2據材料三、四,德國對外政策有了什麼變化?為什麼有這種變化?

  3比較材料一和材料三、四,如何理解材料二的內容?

  下列材料均引自劉宗緒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一 壟斷組織都以生產集中、個別企業規模越來越大為前提而形成的。卡特爾和辛迪加的參加者雖然在生產上還是獨立的,但它們都是一些大型企業;托拉斯和康采恩則已是大型企業合併組成的規模極大的企業和企業群。列寧曾將壟斷稱之為規模極大的技術生產單位,認為它極大的促進了生產的社會化。

  材料二 壟斷組織在形成過程中,自然免不了兼併。兼併一般都是裝置先進、管理有方的企業吃掉和收買效益差的企業,兼併後又以先進的那一套去改掉落後的部分。就是自願的聯合與合併,在結成一體、統一經營後,也要採用先進的方式經營。

  材料三 美國人泰羅創立的“勞動科學組織”學說,運用於企業管理,形成了“泰羅制”,使企業效率大大提高。列寧稱它是“一系列的最豐富的科學成就”。美國福特公司的創造人亨利·福特則提出了“大規模生產”的管理概念,主張把動力、準確性、經濟性、系統性、連續性、高速運轉等原則,結合起來運用到生產中去。

  材料四 壟斷並不排斥競爭,……因此,發展科技,廣羅人才,成為重要的競爭手段。從而使科技與生產更直接地結合起來,推動生產力的更大發展。同時,為了解各地和世界的情況,企業派出大?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a href='//' target='_blank'>收集資訊和推銷產品,使生產和市場需求配合得更密切,在相當程度上減少了盲目性和生產的無政府狀態。

  請回答:

  1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內容。不得摘抄原文

  2據材料四,分析壟斷組織與第三次科技革命前的私人獨家企業相比有什麼明顯的新特點?

  3綜合上述材料,試評述壟斷組織。

  問答題

  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法兩國已形成一套較為健全的議會民主制度。請分別說出這時俄國和日本的政治體制是怎樣的,與英法的主要差異是什麼?從這四個國家由封建主義過渡到資本主義所走的道路,分析造成這種差異的歷史原因。

  結合18世紀到19世紀40年代歐洲出現的三大思潮的內容和產生背景,說明意識形態是社會經濟生活的反映。


看了""的人還看:

1.2016中考歷史同步試題及答案3套

2.2015年江蘇省南京市中考歷史試題及答案

3.2015-2016學年初三上冊歷史期末試題及答案

4.七年級下冊歷史期末試卷和答案【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