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複習題

  高中政治教育是學生公民意識培養的主要陣地,學好政治至關重要。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供您閱讀。

  

  一、選擇題

  1.***09江蘇卷21***2008年2月,江蘇省教育廳積極落實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蘇州等8個市作為京劇進中小學課堂的首批試點市。開展京劇進中小學課堂活動的依據是

  ①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②傳統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傳統文化是文化發展的源泉④教育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8廣東卷18***溫以白居易的詩句心中為念農桑苦,耳裡如聞飢凍聲告誡官員,要時時惦記百姓疾苦。溫以詩言志表明******

  A.傳統文化是現代思想的主要源頭B.傳統文化仍有現實意義

  C.傳統文化是在歷史發展中形成的D.傳統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礎

  3.***08廣東卷19***隨著珠三角經濟的崛起,廣州方言埋單打包等餐飲用語逐漸風行全國,且發展出其本義以外的含義。這表明******

  ①文化在傳播過程中得到融合與創新 ②經濟發展推動文化傳播

  ③珠三角文化推動珠三角經濟的崛起 ④飲食文化具有區域性與民族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08廣東卷20***我國城市建設中南方北方一個樣,大城小城一個樣,城裡城外一個樣,這種千城一面現象******

  A.體現了當代世界建築文化的發展趨勢

  B.是批判繼承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結果

  C.不符合人們對城市建築文化多樣化的需求

  D.符合城市建設統一規劃的需要

  5.***08廣東卷33***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燈禮佛習俗融入正月十五傳統節慶活動中,從而形成我國元宵節觀燈習俗。這表明******

  A.開放與交流有利於促進文化的發展

  B.元宵觀燈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相容性

  C.西域佛教燃燈禮佛的習俗取代了中國原有的元宵節

  D.中華文化起源於西域佛教文化

  6.***08江蘇卷21***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程序中,我們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記憶被抹殺,歷史文脈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揚州通過古城復興改善人居,實現傳統文化載體與現代城市交相輝映的可持續發展思路,打造出一個充滿人文精神的揚州城。這啟示我們

  A.文化繼承是發展的前提B.傳統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傳統文化影響城市發展D.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7.***08江蘇卷23***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築。它是當時的設計者在潛心研究中國古代皇陵和歐洲帝王陵墓建築風格的基礎上,根據紫金山地形設計而成的建築精品。這說明

  A.建築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誌B.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C.實現文化創新需要博採眾長D.潛心思考是文化創新的基礎

  8.***08寧夏卷19***維吾爾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長調《成吉思汗》、納西族《嫁女調》、鄂西土家族《神農溪縴夫號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飾、語言、曲調和歌聲,展現在CCTV舞臺上。人們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樂而激動,更為音樂盛典豐厚廣博的文化內涵而感動。這從一個側面表明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著中華文化的前進方向

  ②中華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③中華文化呈現著多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

  ④各民族傳統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動當代中國發展的時代精神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07山東卷23***下列古訓名言與漫畫***圖11***啟示的人生哲理相一致的是

  圖11

  A.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B.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

  C.善者不辯,辯者不善。***《道德經》***D.博學而無窮,篤行而不倦。***《札記》***

  二、非選擇題

  10.***09浙江卷41***材料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與城市相比,農村發展仍然滯後,尤其是人才嚴重短缺。我國目前每年大學畢業生有幾百萬,就業壓力大,而大多數人不願去農村。江蘇海南等地曾在20世紀末先後制定了村官行動計劃。2008年以來,黨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戰略高度,要求進一步完善大學生村官工作的長效機制和政策,以使大學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幹得好,流得動。

  材料二:到目前為止,全國已有7.8萬名村官,小楊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學一畢業,小樣打破傳統觀念,隻身來到千里之外的一個鄉村任村委會主任助理。任職期間,在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領導下,她走訪農戶,宣傳黨和政府的有關方針和政策,傳授農業科技知識,協助主任處理一系列村務。她刻苦學習雕刻知識,與該村藝人共同努力,使該村瀕臨失傳的木雕工藝重放異彩,並將原先小打小鬧的木雕品發展為人人喜愛的旅遊紀念品。短短兩年,該村的社會風氣明顯好轉,村民的錢包鼓了起來。因此,村官小楊得到了領導和村民的一致好評。小楊自己也認為當村官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村官小楊給鄉村帶來的變化是如何體現《文化生活》道理的?

  11.***08寧夏卷38***閱讀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圓明園是我國古代園林和建築藝術的傑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聯軍大肆搶劫後焚燬,現在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址。20世紀80年代以來,關於圓明園遺址保護和重建方案的爭論充分展開,目前主要有原址整體復建、原址部分復建、遺址附近復建、異地重建等觀點。

  ***1***贊成上述哪種觀點?請從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傳承的角度闡述你的理由。

  12.***08廣東卷37***看漫畫,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注:本題漫畫根據方成的《洗澡》改編。

  ***1***漫畫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麼偏差?

  ***2***中華文化與外來文化應如何交流、借鑑與融合?

  13.***07廣東卷37***看漫畫,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取之不盡

  注:本題漫畫根據羅琪的《取之不盡》改編。

  ***1***這幅漫畫反映了什麼文化現象?如何看待這種現象?***5分***

  ***2***結合漫畫,分析應該如何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5分***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文化對人的影響及教育對文化的傳承的意義,考查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傳統文化既有精華也有糟粕,故②的說法錯誤;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和發展的源泉,故③的說法錯誤;排除含②③的選項。

  2.【答案】 B

  【解析】A、D兩項內容錯誤。因為文化未能成為思想的源***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傳統文化是民族生存的精神紐帶,一個民族生存的基礎是物質資料的生產。C項與材料中的內容沒有聯絡。B項正確,且符合題意。

  3.【答案】 A

  【解析】材料的主要內容是經濟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發展。③④明顯不合題意;材料中的發展出其本義以外的涵義表明文化在交流中得到了發展,①②正確。

  4.【答案】 C

  【解析】千城一面體現了一種單一的建築模式,不符合人們多樣化的需求,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都是肯定態度,不選。

  5.【答案】 AB

  【解析】材料中的C、D兩項顯然是錯誤的。A、B兩項分別說明了外來文化與中華文化交流融匯的原因和意義。

  6.【答案】A

  【解析】古城復興屬於文化繼承,揚州通過古城復興,實現傳統文化載體與現代城市交相輝映的可持續發展思路,打造出一個充滿人文精神的揚州城,這體現出文化繼承是推進城市發展的前提,因此選A。BCD與題幹聯絡不夠緊密,應排除。

  7.【答案】C

  【解析】潛心研究中國古代皇陵和歐洲帝王陵墓建築風格體現了博採眾長,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建築精品,體現了C選項表達的意思。A選項單純強調中華傳統文化,忽略了歐洲建築風格。B選項與題幹聯絡不緊密,題幹中沒有提到社會實踐的發展問題。D與題幹無關,應排除。

  8.【答案】B

  【解析】做好本題,首先要讀懂材料。材料中的事件只是反映了我國不同民族悠久而燦爛的傳統文化,以及傳統文化對人的影響,而沒有體現時代精神,故④不合題意,排除C、D兩項。①不正確,因為不同的民族文化都是精華與糟粕並存的,不能說都代表著中華文化的前進方向。②③正確。正確答案為B項。

  9.【答案】B

  【解析】本題把現實生活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命題,體現了高超的技巧,考查思想與行動***實踐***的知識,考查理解判斷能力,有一定的難度。首先要讀懂漫畫意在說明對人民的服務不是停留在語言,而是落實在行動上,強調行的重要性,這樣就可判斷出B項符合這一內容;A項強調要把書本知識與現實結合起來,C項強調不要爭論,D項說明既要學習,也要行動,但B項更能反映漫畫內容。

  10.【答案】村官小楊向村民傳授農業科技知識,推動該村傳統木雕工藝品轉化為旅遊紀念品,使村民的錢包鼓了起來,表明文化能反作用於經濟。村官小楊和藝人共同努力,使原先小打小鬧的傳統木雕工藝實現新的發展,表明文化的發展離不開繼承與創新。該村社會風氣明顯好轉,表明優秀文化可以促進人和社會的發展。小楊給該村帶來的變化與她自身良好的素質密不可分,表明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與知識文化修養的重要性。

  【解析】本題以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為背景,國家關注民生問題,制定了村官行動計劃並進一步完善這一政策,綜合考查了中學政治相關必修模組的相關知識,角度新穎,緊跟社會熱點,時代性強。本問考查模組界定為《文化生活》,體現型別的題目。考查了學生從材料中提取資訊和分析資訊的能力。

  注意:組織答案的方式:材料分析+教材理論。

  11.【答案】***1***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幫助人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通過遺址或通過遺址與復建部分的對比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以增強人們的憂患意識,提醒人們勿忘國恥,激勵人們不甘屈辱,弘揚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圓明園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園林和建築藝術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獨特地位,通過復建或重建推陳出新,可以使我國古代的園林建築藝術得以傳承和發展。***注:考生贊成任何一種觀點,只要答案中包含上述要點,或者其他合理內容,均可給分***

  【解析】如何保護文化遺產,是我國目前許多地方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本題運用我國對圓明園保護和重建工作的爭論,巧妙設定問題,符合能力立意的要求。

  第***1***問,從內容上看,此題以圓明園的保護和重建爭論為背景,考查文化對人的影響、文化傳承等知識;從形式上看,此題將幾個方案一一列出,由考生選擇自己認同的方案進行說明,具有較大的靈活性,便於對能力的考查。

  材料中的幾種方案都有一定的道理,無論選擇哪一個,都必須圍繞文化對人的影響和文化傳承兩個方面論述其理由。

  文化對人的影響按照教材中的知識回答即可。保護重建方案還必須有利於文化傳承,這一點必須結合教材中如何對待傳統文化等知識回答。

  12.【答案】***1***漫畫中的文化教育存在只注重中國傳統文化排斥外來文化的偏差。

  ***2***①文化的交流、借鑑和融合,是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以發展本民族文化的過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借鑑,以取長補短的過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鑑的基礎上,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過程。②在文化交流、借鑑與融合的過程中,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熔鑄百家的氣魄、科學分析的態度。不同文化之間,有差異就難免有矛盾、有競爭,但文化差異不應該成為文化交流的障礙,文化競爭並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間,應該平等交流、相互借鑑,共享世界文化創新成果。③在學習和借鑑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我們要躋身於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必須深深植根於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斷實現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

  【解析】第***1***問中運用了偏差一詞,明確了題目的立意方向。作答時,首先應認真體會漫畫反映的主題,然後結合所學知識有針對性地組織答案。第***2***問考查教材的基本知識。教材中分別介紹了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原則等內容,最後落腳到做中華文化傳播的使者上。

  13.【答案】⑴漫畫反映了社會上有些人熱衷於對中國古典名著進行影視翻拍的文化現象。中國古典名著蘊涵取之不盡的思想源泉,用影視翻拍的方式對待中國古典名著,對它的普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漫畫更主要的是提醒人們不應僅僅從中國古典名著中獲取創作的源泉,對待中國古典名著應該有正確的態度。

  ⑵中國古典名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

  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腐朽的東西,必須加以改造和剔除。影視翻拍中國名著時不應該全盤照搬或者斷章取義。

  ②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應該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創新。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化繼承與創新、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等知識的掌握情況,考查分析、比較和解釋有關的文化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能力。以漫畫為體裁的題目,必須首先要讀懂、看懂漫畫,對漫畫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理解,正確分析漫畫反映的現象和揭示的本質。其次要認真分析問題。最後組織好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