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下冊優秀說課稿

  優秀的地理說課稿需要吃透課本的內容及其重點。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國

  一、說教材

  《美國》是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章的主題是西半球的國家。西半球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一般把加拿大和美國叫做北美,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因為通用語言都屬於拉丁語,被稱為拉丁美洲。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家之一,學習這部分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說學情

  初中階段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學生邏輯思維迅速發展。初中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要抓住學生特點,積極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指出其領土組成的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和本土部分。

  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夠運用地圖和資料,比較美國傳統工業與新興工業的基 本特點,理解美國在工業化和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經驗與教訓。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學生提升了對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美國的領土組成和傳統工業與新興工業的 比較。

  難點:分析美國在工業和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經驗教訓。

  五、教法和學法

  說教法:根據教學內容目標和地理科教學特點以及有關的教學規律,主要採取了讀圖法,直觀教學法和討論式教學法。

  說學法:地理新課標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教師必須是課堂的引導者,創造豐富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情趣動機,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求索反思。

  六、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採用直接匯入法匯入本課:出示美國國旗,設問:“這是哪個國家的國旗?”繼續提問:同學們對美國知道多少呢?今天開始,我們將踏上西半球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

  ***二***新課講授

  1讓學生自讀課文內容,把自認為重點的知識劃下來。然後讓同學們學生回答美國國旗的名稱、星區和條紋區的含義。

  小結:美國領土由本土48個州和1個特區、2個海外構成。

  2學生自讀教材內容,通過讀統計圖分析、討論、總結的方式思考:美國的經濟發展狀況是怎麼樣?可以從工農業生產總值和對外貿易的角度進行思考。

  學生歸納自己的觀點,教師補充:美國的經濟概況部分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國內的工農業總產值,二是對外貿易。三個要點:一是工農業總產值一直居世界第一位,二是對外貿易工農業產品最多、出口貿易額 最大的國家,三是世界上進口 小汽車、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

  3通過教師講解,瞭解美國的工業特點

  一方面是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是新技術的研製與開發居世界領先地位。這說明美仍然是目前世界上經濟實力和技術力量最強的國家。介紹美國“夕陽工業”與新興工業的競爭狀態,指出美國的三大工業區。

  ***三***小結和作業

  本堂課主要學習了美國的農業和工業情況,並對美國的地理位置進行了瞭解。請同學們課後蒐集美國的相關資料,結合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想一想,為什麼美國是世界上的經濟大國。

  :澳大利亞

  老師們,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說的課題是《澳大利亞》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人教版新課標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八章《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第四節的內容。在內容的編排上突出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係,把人與環境的關係作為貫穿這一節的主線,為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間相互關係的能力創造了條件。探究人與環境的關係對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人地觀,形成可持續發展觀點具有重要的意義。《澳大利亞》是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八章 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中的第四節,在這一課裡,澳大利亞的歷史常識、地理常識有機結合,從認識社會的角度簡要介紹了澳大利亞的自然環境、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狀況,使學生通過了解澳大利亞來認識世界的多樣性,這一課的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使澳大利亞特有的生物、經濟發展特點和人口的分佈。

  作為世界分割槽地理,教材對澳大利亞的編排在兩個方面仍延續了前面介紹幾個國家的編寫體例:首先,在對國家的介紹上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這個國家特有的自然環境特徵及經濟發展特點;其次,充分注意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密切結合,把人與環境的關係作為貫穿這一節的主線,為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間相互關係的能力創造條件。

  教材歸納了三個框題進行表述,抓住了澳大利亞地理的主要特徵。其知識結構如下:

  1***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地處南半球,南迴歸線穿過,被太平洋與印度洋包圍,孤立存在。

  2***地理位置長期孤立,生物進化緩慢,故形成特有生物。

  3***地勢低平,草原廣闊,地下水豐富,沒有大型食肉野生動物,利於發展農牧業,成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4***地廣人稀,農牧業生產機械化程度高,農牧業產品大部分出口。

  5***討論農牧業分佈與氣候的關係。

  6***礦產資源豐富,服務業發展迅速並超過農牧業與工礦業。

  7***人口與城市的分佈特點。

  2、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七年級學生有較強的自我發展意識,較感興趣於有“挑戰性”的任務等心理特點及新課程標準的學段目標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地圖瞭解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及重要城市;

  ***2***運用圖片和資料,瞭解澳大利亞古老生物的生存原因;

  ***3***運用地圖和資料,瞭解澳大利亞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和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觀念。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主、合作與探究性的學習過程,來培養學生讀取資訊、分析資訊的能力:

  ***2***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思路:

  ***3***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來表達自己學習的體會、看法和成果並與他人交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小組合作,形成積極思考 ,樂於探究的學習態度;

  ***3***樹立因地制宜的發展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①澳大利亞的自然地理特徵;

  ②發達的養羊業和工礦業;

  ③人口、經濟分佈與環境的關係。 教學難點:

  ①自流井的成因;

  ②澳大利亞人口分佈與自然條件及經濟發展的關係 教學準備

  多媒體電腦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4、教材處理

  本節用兩課時,在第一課時,主要通過課件展示圖片與視訊資料讓學生從感性上認識澳大利亞特有的生物,用大陸漂移說的觀點,通過學生討論分析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的原因。通過師生探討,認識澳大利亞的地形特點,進而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分析農牧業生產與地形的關係,農牧業生產與氣候的關係。在第二課時,主要通過學生討論探究礦產資源的分佈情況,理解“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並強調雖然澳大利亞的農牧業與工礦業都很發達,然而服務業發展迅速並已大大超過了農牧業與工礦業,成為澳大利亞的的經濟支柱。通過學生分析,師生共同總結人口與城市的分佈特點,並通過課件展示城市景觀照片豐富教材,達到激發興趣的目的。

  二、說教法

  本課以學生活動為主線,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展學生的地理素養為目的,採用以“探究式教學法”為主,講授法、發現法、交流合作學習法、多媒體相結合的多種教學法。注重地理與生活的聯絡,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儘可能地給學生動眼、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啟發學生參與意識、主體意識、創新意識和能力。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以“我要學”的主人翁姿態投入學習,讓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樂學”。

  三、說學法

  探究式學習法和有意義的接受式學習都是重要的學習方式。本課嘗試將兩者相結合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力圖轉變學生以往只是認真聽講、單獨記憶、練習鞏固的被動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發現新知和發展能力。

  四、說教學程式

  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原則,圍繞以上的教學目標,把教法和學法都滲透在教學程式的各個層面之中, 我設計了五個主要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出課題;

  ***二***新課學習;

  ***三***反饋練習;

  ***四***歸納小結,反饋提高;

  ***五***課後作業和探究。

  :南亞

  一、教材分析

  《南亞》是湘教版七年級教材下冊第二章第二節。本節內容突出了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之間的緊密聯絡、相互影響。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學習東亞、東南亞的分析方法,為本節學習起著鋪墊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一句新課程標準,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裡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在地圖上找出南亞的位置、範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讀圖說出南亞的地理位置特點。

  ②運用地形圖描述南亞的地勢變化及地形分佈特點,說出地形與人類活動的關係。

  ③運用地形說出南亞主要河流——印度河、恆河的概況。

  2、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地理個要素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分析,使學生對對立統一的關係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著新課程標準,我確立瞭如下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南亞的地理位置、範圍

  難點:南亞的三大地形區及分佈特點

  四、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本課教材的特點,我採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以更好的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方式,從而講清重難點。

  五、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

  六、教學準備

  1、對學生進行分組,佈置查詢有關南亞的資料

  2、課件的製作

  七、教學過程

  1、由《天竺少女》和一組南亞圖片引入。 聽歌曲問學生是哪部電視劇的插曲?由沒有看過這部電視劇?該劇反映了什麼內容?

  2、簡要講解: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從長安西行,不畏艱險,過流沙,翻雪山,經西域往南,到達天竺國,就是現在的南亞地區。

  3、利用課件,指導學生讀圖。

  提問:

  ***1***南亞位於什麼山脈與什麼洋之間?

  ***2***東西瀕臨什麼海域?

  ***3***南亞包括哪些國家和地區?

  4、出示南亞輪廓圖,請學生填圖***主要國家、瀕臨海,海灣*** 學生活動:快速反應。根據南亞空白圖說出各國家,及該國家屬於什麼國。***內陸國、臨海國、島國*** 5、說明“南亞次大陸”和“南亞”這兩個名詞含義的不同之處。

  6、展示課件,知道學生讀圖。

  提問:南亞有哪三大地形?是指的哪三部分?各有什麼特徵?

  7、讓學生在課本41頁上找出南亞的主要河流,並且描出河流。從而掌握河流的發源、流經國家及注入地。

  8、板書

  一、南亞的位置、範圍和國家

  二、地形和河流

  1、三大地形區

  ***1***北部:喜馬拉雅山地

  ***2***中部:恆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3***南部:德干高原

  2、兩大河流

  ***1***恆河:發源於我的西藏,主要流經巴基斯坦,注入阿拉伯海。

  ***2***印度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主要流經印度,注入孟加拉灣。

  9、佈置作業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