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聽課方式是什麼

  在教師眼中,聽課不是一種需要珍惜的權利,而是一項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務。那麼,?

  一、聽課,一門複雜的藝術

  聽課是一項能讓授課者與聽課者雙方受益的活動。通過聽課活動,上課的教師能有機會經常調整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昇華課堂管理的藝術;而對於聽課者來說,在發現他人的缺點同時,也可以增長自己的業務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可以汲取眾人所長為自己所用。聽課活動也是教學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強化教學管理的有力措施。搞好聽課這一有益教學的群體性活動,對教學管理而言也能收到多方面的作用。

  聽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它不僅僅侷限於課堂內的40分鐘的觀察,而是由一系列關聯性的環節組成。一次比較完整的聽課活動一般由課前準備、課中觀察和課後分析三個依次相連的環節構成。這三個環節依次繼起,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到聽課的質量和效果。

  忽視了聽課前的準備,雖然不一定會直接導致聽課的低效,但必然會在聽課過程中遺漏不少重要的資訊,減少聽課者從中獲益的可能性。

  聽課者在聽課過程中的觀看、傾聽、記錄和思考狀況,往往會決定聽課和課後分析的質量。

  下課鈴聲的響起,意味著一堂課的結束,但並不代表聽課者聽課任務的完成。聽課猶如欣賞藝術作品,聽課者在欣賞完之後,如果不及時有效地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總結出來,對於聽課者和授課者來說都會大大降低聽課的作用和效果。

  掌握聽課的技術和技巧,既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有助於教師自身進行課堂教學反思,不斷向專業化程度和專家型教師的方向邁進。教師熟練掌握了聽課的技術,也就擁有了進行課堂教學研究的強有力的武器。

  那麼,怎麼來理解聽課的技術呢?簡單地講,我們可以將聽課技術理解為:聽課過程中各種觀察方法的操作流程。它強調的是“怎麼做”,而不是“為什麼這麼做”。依據課堂研究的正規化,聽課的技術可以分為定量課堂觀察技術和定性課堂觀察技術。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聽課理念,總是要藉助於一定的制度才能轉化為聽課者和授課者的自覺行動,體現在現實有效的聽課活動之中。另一方面,與聽課活動有關的時空、人員、設施等方面又總要藉助制度才得以合理的開發與利用。沒有一定的聽課制度作支撐,聽課理念再超前,也會落空;聽課資源再豐富,也會閒置、浪費;聽課技術再先進,也只能淪為一種時髦的包裝。

  “聽課”並非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一門複雜的藝術。它不僅要求你用“耳朵”去聽,用“眼睛”去看,更重要的是用“心靈”去思考。現今聽課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有些是方式與方法上的,但有些卻是觀念認識上的。觀念認識上的不到位或越位,往往成為聽課活動“出師未捷身先死” 的重要原因。

  在教師眼中,聽課不是一種需要珍惜的權利,而是一項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務。可想而知,教師如果僅僅迫於學校管理和外在壓力去聽課,那麼自然會“出工不出力”,對聽課應付了事。抱著這樣的心態去聽課,不要說聽課之後會增長自己的學問或者豐富自己的見識,即便只是想了解課堂教學的基本情況,弄明白授課教師的教學思想,恐怕也很難。

  二、學生如何聽課和做筆記

  ***一***記提綱 一目瞭然

  有的同學反映,課堂上記數學筆記,常感到聽了來不及記,記了來不及聽的現象。其實,沒必要記下所有的東西,應詳略得當,提綱挈領。記好提綱,使得一部分內容學下來後,覺得脈絡清楚,然後可根據提綱進行回憶,補充。

  記提綱也有個度的問題,如果一部內容先前進行了預習或在適當場合下接觸過,在記錄時可以言簡意賅,點到為止。如果是新學內容或較難理解的內容就應適當詳細些,特別是一些經典的解釋,更應不失時機在提綱下註解。有了恰當的提綱,我們在整理筆記時,就可以進行補充和完善,加深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和把握。

  ***二***記思維 按圖索驥

  曾經有人說,數學教學實質上就是解題的教學。雖然有些偏頗,但也能從某個側面反映數學學習的內在規律。數學學習中,一些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解題的訓練。一般來說,解一道題,從題意分析,方法探討,策略構建,過程表達,數學檢驗等,是個複雜的過程,滴水不漏地作好記錄,時間上不允許,也容易造成記了來不及思考的顧此失彼的局面。所以,記思路是切實有效的,有了思路,就像航海時有了航標燈,自然就有了前進的路線和方向。

  記思路也要因地制宜,如果對於一個困難題,聽了或仍頭緒不清,難以理解,比較茫然,這時,記思路就應該詳細些,並記好結論,方便複習和思考。

  ***三***記重點 有的放矢

  對一個學生來說,怎樣把握學習中的重點。的確是個比較困難的問題,要想記筆記時突出重點,需要有個積累經驗和體驗方法的過程。

  首先要關注開頭和結尾。有的同學誤認為,開頭不是正文,結尾則是正文的重複,聽不聽無關緊要。其實,老師講課的開頭,有的雖寥寥數語,卻是言簡意賅,全盤托出重點,有的循循善誘,引經據典,潤物無聲的引出重點。所以在開頭時就能明確提綱、把握重點,記錄時就有的放矢。結尾雖話語不多,卻是這節內容的精彩提煉和複習鞏固的提示。總之開頭與結尾有前呼後應、互相啟迪的作用,密切關注,必有收益。

  還要高度關注老師反覆強調的內容。重點內容在課堂必會得到反覆的強調,有時老師會把有關內容框出、劃出,或者用彩色筆寫出以求引人注目,突出重點。明確了重點,我們的記錄就能詳略得當,經緯分明。在記錄重點時,也要不失時機記下有關解析內容的經典範例和突破重點的巧思妙解。

  ***四***記疑難 追根求源

  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難是很正常的。遇到疑難表明新學的知識或方法有所超越,如果我們發現困難,並克服了困難,無疑是一次進步。否則表明我們的學習沒有超越,只是在鞏固,增加熟練程度而已。

  記疑難是我們做筆記的一個重要內容,無論在自學或上課的過程中,發現疑難要不失時機的記錄,因為疑難一般是在我們學習新知識或進行問題探究過程中產生的,是我們前進中的困惑,它會一閃而過,如果不及時記錄,也會莫名其妙地遺忘,導致無形的損失。

  記錄了疑難,就明確了困難的方向。我們應知難而上,及時各個擊破解決困難,獲得進步。千萬不能把問題積累,因為困難積累得太多,會讓人喪失克服困難的信心,失去學習的激情

  ***五***記補充 信手拈來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經常會妙例譬喻,即補充一個經典的例題或恰當的比喻來引入概念、突破難點、強化重點、說明方法或優化思維。有的會讓我們恍然大悟,有的會讓我們回味無窮。記下補充的內容,用到的時候可以信手拈來,使得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發揮這些補充內容的功能,把知識理解深刻,把方法掌握牢固。

  教材是綱,教材是本,教材內容高度濃縮,簡明扼要,點到為止。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在所難免,恰當補充些內容是必要的。我們一方面記下課堂上老師補充的內容,另一方面,在自學其它的參考書時,也應收集並記錄好的案例,多管齊下,使學習的內容豐滿而精彩。

  ***六***記總結 高屋建瓴

  會學習的人總是可以把學習內容先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由薄到厚,是學習者不斷思考補充、發問的過程。而由厚到薄,就是學習者善於歸納和總結,明確重點、難點和關鍵,形成知識網路。

  每節課聽下來,老師都會歸納或引導同學歸納所學知識的精髓,達到高度概括,簡明扼要。記錄好總結的內容,使得所學的相關內容變得一目瞭然。如果自己能給出言簡意賅的總結,說明這部分知識得到深刻理解,方法也掌握得遊刃有餘了。

  總結已有系列。每節課有歸納,每章節內容要通過複習給出總結,每學期的期中和期末也應給出階段性知識和方法的梳理。在總結時,不僅能給出各個單元的總結,還應梳理出有關單元的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絡,形成知識體系,觸類旁通,顧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