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功教學反思

  功是高中物理重要的一課,關於功的教學反思有什麼呢?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功》這一課講完了,留給我的是許多思考。

  首先,我感覺這節課的成功之處是有一個精彩的開場匯入。從自己寫講學稿這個事入手,第一次寫的時候由於沒有及時儲存,結果“勞而無功”,後來,從頭再來終於“大功告成”。然後話鋒一轉:生活中說到的“功”,和本節課要講的物理學中的“功”含意是否相同呢?這樣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本節課的教學課題,並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探究的慾望。其次,講學稿的版面設計也很重要,我給講學稿添了一些花邊,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插圖、有每日警句“我參與、我進取„„”、有阿基米德的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橇動地球”、還焦耳的生平介紹,讓學生了解“焦耳”這個單位的由來,設計的都是和本節課有關聯的內容。由“焦耳”這個單位進一步聯想到力的單位“牛頓”、“帕斯卡”等,然後話鋒一轉:遺憾的是這些單位中還沒有我們中國人的名字。這樣既複習了物理知識,同時又給學生一個振憾,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融入其中。這些花邊設計的內容不佔用課堂教學時間,目的是想給學生一個耳濡目染的教育。

  課堂教學也留下了一些遺憾,其一:學生閱讀完教材內容後圍繞“小聰”和“小明”是否做了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的認為兩人都做了功,有的認為一個做了一個沒做。這時我說:兩個人到底誰做了功,咱們把這個問題放一放不去管它,請大家認真閱讀講學稿第二部分列舉的例子,先把物理學中“功”構成要素搞清。可是,等到同學們把功的概念搞清之後,我卻忘了回過頭去,讓學生再來對“小聰”和“小明”的做功情況進行判斷,沒有做到首尾呼應。這反映了我對課堂教學的全域性

  把握上能力還有所欠缺,是以後教學中一個需要注意和改進的地方。其二:為了講清“功”的概念,我列舉了一些常見的例子,從同學們打掃衛生時提水桶上樓到“神州七號”衝出大氣層,從工地上的吊車到農業生產中拖拉機等等。這些做功的例子都發生在日常生活之中,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可是課後我想:為什麼不讓學生自己去列舉一些這樣的例子呢,也許他們舉出的例子比老師講得還要精彩!更重要的是課堂氣氛這時就變“活”了,同學們的思想火花也許這時就會迸發出來。即便在列舉的時候出現不正確、不恰當的情況,這也會生成鮮活的課堂教學資源,對於同學們從反面***即不做功的情況***領會“功”的概念效果會更好。可惜的是當時的我並沒有這樣去做,這反映了“我”還在把持著課堂,還沒有完全放開手腳,還在束縛著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以“教”為中心的觀念為啥在我的頭腦中就這樣根深蒂固呢?

  科組的評課已經結束了,可是我對自己的“評課”才剛剛開始。能力的培養,觀念的更新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似乎永遠沒有結束的時候。看來這個“功”要天天練!嗯,應該是每節課後都要“靜坐修煉”,只有這樣,才能悟出教學之“經”中的一點“禪機”。

  篇二

  功是機械能的第一節,是機械能這一章非常重要的一節,因為功能關係是這一章的主題,學好了功的知識才能進一步學好功能關係。這節課有個背景,那就是學生初中已經學過功的兩要素,以及功的計算公式,只不過初中只侷限於力和運動方向一致的情況。這節課就是要讓學生在初中學過的功的基礎上讓學生更全面地學習功的計算方法和正負功的含義。

  一、我認為在這節課裡,可以為以後上這節課提供經驗的有:

  1、重難點的分析:這節課的重點是功的計算公式以及應用,難點是正功負功的物理意義以及功的標量性。後面的重點如動能定理的學習十分依賴學生對功的計算掌握情況,所以學會多種對功的計算方法包括一些特殊力的功的計算是很重要的。當然,這不是這一節課能完成的,還需要習題課、複習課甚至是後面的課中的應用逐步完成的。這節課裡要讓學生理解功的一般公式W=Flcosα中各個字母的意義以及在使用時關鍵找到力和位移的夾角。功的正負學生很容易理解為代表了方向,這是收到了前面速度加速度這兩個向量在直線運動中用正負號表示方向的一個負遷移。必須讓學生認識到正功負功分別代表了對運動是促進作用和阻礙作用,或者說是動力的功和阻力的功。這一分析說明功的正負不代表方向,那功到底有沒有方向呢?我把它從公式W=Flcosα中每個元素都代表著大小來認定功也只有大小,這樣能讓學生更容易記住。但是這不是最好的辦法。

  2、新課的引入:功的概念比較抽象,在歷史中,功的概念的建立是用了很長時間的,並不像高中課本里那麼直接地就產生了。所以我是用幾個社會生產中存在的例子,讓學生分析裡面的能量的變化和力做功的情況,從而讓學生體會能量的變化總伴隨著做功。並且從例子的分析中讓學生回憶起功的兩要素:力和力的方向上發生的位移。

  3、通過練習來引出問題。新的公式學習之後,必須要通過練習來熟練和檢測使用中可能存在的問題。課中的練習一,是讓學生比較力與位移成銳角和成鈍角兩中情況下,功的計算的問題,通過計算髮現成鈍角時功是負的。這個例子反映出功有正負。通過這兩個問題自然而然學生會思考功為什麼有正負,初中為什麼功沒有負的?這能引出功的正負是由α角來控制的。學生進而會想功的正負代表了什麼,這就引出了這節課的難點,功的正負的意義。課中練習二是通過各個力做功的總和和求合力的功二者的比較,來引出總功與合力的功相等這一難點的。

  4、讓學生上黑板上寫出解答過程,暴露學生的易錯點。學生在計算練習的時候,把功的單位寫錯,把受力分析圖中的支援力和拉力的分力混淆,摩擦力和位移的夾角沒通過畫圖找而是憑感覺寫上力的夾角,這些問題充分地暴露了出來,通過指正能幫助其他同學也糾正過來。

  二、我認為這節課裡,可以為以後我上課吸取的教訓有:

  1、 重難點上的時間分配應更充分些。上完課我感覺自己在一些細節上花的時間多了些,處理功的正負的問題上舉的例子不夠充分,學生反映也比較平淡。

  2、 功是標量這個難點,書上是直接給出的,沒有任何說明。我自己上完課感覺我的處理過於簡單化,或許學生心裡還是有疑慮的,不相信的,我是打算在以後的教學中逐步讓學生理解,但是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在這節課上直接突破呢?我還沒有答案。

  3、 學生的練習過程應該放到實物展臺上。讓學生寫好後再上黑板寫出來,這時候其他學生就沒有事情做了。我當時的處理辦法是讓其他學生寫下一個小題,但是後來想到,這樣上黑板的同學就沒有時間思考後面的小題了,對他不公平。

  4、 時間上把握欠缺了些。最後一個收官的練習時間太緊張,這是前面時間控制得不夠好的原因。以後要利用機會關注時間的使用量與課程進度。

  篇三

  《功》這一課講完了,留給我的是許多思考。

  首先,我感覺這節課的成功之處是有一個比較好的開場匯入。讓學生說有關“功”的成語入手。生活中說到的“功”,和本節課要講的物理學中的“功”含意是否相同呢?這樣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本節課的教學課題,並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探究的慾望。其次,教學中採取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儘可能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提高課堂的效率。再次,這節課基本上能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教學環節完整,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師生共同探究,教學相長。

  課堂教學也有一些不足,其一: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學中缺少一些必要實驗,所以應根據實際設計實驗。這樣有利於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有效性。其二: 我個人認為:出於一些顧慮,在教學中,老師沒有大膽把課堂交給學生,應該讓學生大面積參與課堂,提高課堂效率,所以這方面我以後探索的還比較多。

  總之,要上好一堂課,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基本功尤為重要,所以多讀書多學習顯的很必要,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符合教育改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