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課教學反思

  通過教學反思可以促進初中新課程物理教學的實施及教師業務水平的快速提高。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參考。

  篇一

  教學過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老師對自己的教學方式、學生認知水平、理解程度、思維過程等方面自我認識、自我評價,以及對自己教學心理的自我監控”。我們知道,初三複習是為學生參加中考做準備的,中考注重考查學生物理學習所達到的程度和水平。因此,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要並重。複習除了要發揮其鞏固、強化基礎知識的作用外,主要的還在於其是一個再認識、再發現的過程。在複習的過程中,學生不但要在老師的指導下疏理知識的脈絡,形成相應的能力,還要獲得對人生、社會和自然的有益啟迪和認識。然而,在歷年的總複習過程中,我們還存在著許多值得去思考的東西,就我個人的教學經驗,我覺得值得反思的方面有:

  反思之一:教過與教會

  許多老師認為:課本上的知識點都是學生平時已學過的,應該會了,沒有必要再浪費時間在課堂上覆習了。因此,總喜歡找一些新穎的,平時沒見過的習題來讓學生練習,然後評講。認為這樣複習效果會顯著,會提高學生應試水平。可是,當學生對已講過的基礎考點、習題還做不起來時,我們總是埋怨學生:“我都教了好幾遍了,你怎麼還不會?!”,言下之意,我老師沒法子了,是你學生的責任!其實不然,我們想一想,如果說:教過等於教會,學生不都是滿分了?還有複習的必要嗎?無論什麼樣的班級,也不論學生的學情怎樣,都會存在一定的薄弱點。雖然要求老師對每個學生都能做到了如指掌且對症下藥不太容易,但老師平時做個有心人,勤於記載,把大多數同學平時學習時存在的普遍問題,記載下來,複習時就能做到心中有數!我一直提醒自己:教過不等於教會了,複習時重點問題重點講,常錯問題反覆練,這樣複習的針對性有了,效果才會好。

  反思之二:全體與部分

  在總複習時,認為總複習是為少數學生升學服務的,更有甚者,認為是為考重點中學的學生服務的。於是,複習之初,就高要求、高起點,大部分學生對複習內容都聽不懂,上課迷惑不解,昏沉欲睡。還有極少數教師在改作業、閱卷時,眼中也只有尖子生!這樣的複習能怪學生不懂事,不認真聽課?

  我認為:中考首先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標準的主要依據”,其次才是“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主要依據之一”。所以,命題面向的是全體考生,試題一定不會很難,基於此,在複習與訓練過程中我們要面向全體同學,對考點不必摳得太深,要不遺餘力地夯實學生的基礎,千方百計地提高學生的能力。要求課堂結構是:低起步、慢坡度、高收尾、留思考,同平時講課一樣,一以貫之地注重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我總是認為:部分大於全部!

  反思之三:教材與題海

  常見現象:初三老師進出教室手上拿的都是試卷,沒有課本,沒有備課筆記。其實,初三複習,主要還是用好課本,其次還要用好一本複習資料。比如說《畢業達標》,但決不能本末倒置!只要用好了課本,選擇好複習教材,才能讓學生遠離題海,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篇二

  回顧初三物理上學期這段時間,在教學上有很多感觸和想法,具體反思如下:

  一、利用課堂教學,打好學生基本功

  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法,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初三學生學習物理的實際情況出發,著重把握好“預習指導--匯入新課--講授新課--小結--評閱作業”幾個有機的環節,結合實驗精講概念、定理、定律,做到讓學生在輕鬆、愉快氣氛當中掌握、消化所學知識,力爭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紮紮實實上好每一堂課,認認真真鞏固好每一堂課,使物理教學真正落到實處。在講授新課當中,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突破難點,精選精講例題、習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課堂上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本來很有趣味的物理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二、加強實驗教學,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由於做實驗麻煩,很多老師不願做實驗,然而,物理本身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學科。教學中,應遵循物理教學規律和物理學科的特點,以實驗啟動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學。在演示實驗中,引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啟發積極思維,提示物理現象的本質。組織好學生實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操作的能力、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

  三、研究學生,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素質

  學生智力、素質的參差必然導致教學的不統一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兼顧全體學生,難易有度,激勵先進學生,鼓勵後進生。一期來,在培養好尖子生的同時,還利用課餘時間輔導、幫助、鼓勵基礎差的學生趕上先進生,讓差生在老師的激勵、關心下不斷取得進步。、

  四、重視德育滲透,培養科學態度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向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和科學態度教育。介紹科學家的事蹟,介紹歷史上和現代科技成就,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了其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團結協作的作風。

  五、積極探求教學改革

  著眼於素質教育,為達到最終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針對傳統封閉、固定化的教學模式的弊端,尋求、思考新的更好的教學方法。該期嘗試了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教學程式,和諧地展開雙邊活動,教學實踐表明,此教學模式較常規教學更易增強學生的自主自學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性。該教法的特點是強調教師的指導,學生自主的學習。

>>>點選下一頁閱讀更多關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