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如何高效學習文科

  高中的文科有兩個特點:記憶量大,理解抽象,文科生似乎每天都是背背背,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高效學習文科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生高效學習文科的方法,同學們不妨參考一下。

  

  首先了解文科的特點:

  ***1***文科的結構:語文、數學、英語***三大主科***+政治、歷史、地理***小綜合***

  ***2***高考各科分數及總分:三大主科450分***語文150分、數學150分、英語150分***+小綜合300分***政治100分、歷史100分、地理100分***=總分750分

  ***3***文科側重於理解、歸納***概括***、記憶、總結***反思***、表達。

  理解:文科需要記憶的東西非常多,如果還是採用小學初中階段的強行記憶法去記憶高中的東西,時間就明顯不夠了。這時候我們必須首先去理解我們要記憶的東西,這樣記憶起來就會變得輕鬆了許多,並且你還會發現,這樣記憶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理解了的東西印象也就更加深刻,記的也會更加牢固。

  歸納***概括***:課本上各章各節的知識是零亂散碎的,只有進行概括,尋找出它們之間的相似點或內在聯絡才能更好的記憶。我們可以採用歸納法,從縱的方面,橫的方面進行概括歸納。這樣做之後,每個單元,每一冊書甚至整個高中階段的知識就能很好將它們串聯起來了,記憶起來就相對容易了許多。

  記憶:記憶是文科生學習知識、掌握知識最重要的一個手段,記憶沒有捷徑,只有技巧。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會使你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除了運用以上說的理解和歸納這兩種有助於提高記憶效率的方法之外,我們還可以從另外兩個方面去提高自己的記憶效率:第一、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分析,發現自己哪個時間段記憶力最佳,就充分利用這一時間段去記憶一些重要的東西。第二、科學研究發現,每個人都有遺忘曲線,如果我們很好的認識我們人類遺忘東西的規律,並加以克服,那麼我們學習過的東西就不會很快遺忘了。事實證明,及時並重復多次複習已經學習過的知識,會讓我們記憶得更加牢固。

  總結***反思***:不斷總結,不斷反思可以說是我們的學習成績得以飛躍的一個最重要的環節。不會思考,不會總結的人是很難獲得進步的。每學習完一個章節、一個單元、一本書後,我們都要進行總結。對所有的知識加以比較和區分後找出的它們之間的相似點和內在聯絡,從巨集觀上、大局上去把握它們。另外,我們每次考試結束之後都要進行總結,對所犯的錯誤認真的進行分析,把所有的錯誤綜合起來,形成一本錯題集,並且不斷的去翻閱它,避免下次再犯相類似的錯誤。儘量做到錯誤只允許出現一次或者兩次,決不能再有第三次!

  表達:文科理解了還不行,還要表達。表達好了,成績就會好,也就更容易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提高表達能力的方法很多,在這裡主要列出兩點:一、課堂上大膽舉手發言,課外多和同學交流,鍛鍊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二、多練筆,多寫作文,課餘時間多摘抄一些優美的語句。

  高中生高效學習文科的方法:課前預習與課後複習

  課前預習是高效地學習新課的基礎,但不少文科生對教材的預習向來是忽視的,其後果是聽課時心中無數甚至於是不得要領,只得忙於生吞活剝教師講授的東西。不搞課前預習,除了認識上的原因,時間過於緊張也是客觀原因。其實,如想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使學習進入良性迴圈,並保持較高的效率就不能不重視課預習。

  那麼,怎樣預習?建議按下列三個步驟去嘗試:首先是縱覽章節、引言和子目。縱覽猶如給機器上潤滑油,化時不多,便可瞭解基本內容,明確學習方向,還易於整體地把握方向。其次是根據高考《考試說明》或輔導資料瞭解教材的要點、難點,並把重要的知識目標劃下來。最後是把不懂的地方確定下來,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只有明確它,才有可能消除它。做好了這一切,上課時就可以集中精力關注老師是如何解決問題的了。

  複習恐怕是學習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一環,這裡的複習主要是指課後的複習。遺忘是個連續不斷的過程,複習則是戰勝遺忘的利器,它當然也應當連續不斷地進行。不過,課後複習的目的不僅僅在於鞏固已學過的知識,而且還要掌握新的知識。

  文科的課後複習應該怎樣進行?

  從複習內容的角度看,當然是要抓住“學科主體知識範圍內”的主要學習目標***也稱學習重點或主幹知識***。以政治學科為例,所謂主要的學習目標,一是一些重要概念的辨別;二是原理的作用和影響;三是教材中的原理和現實經濟生活的關聯。

  複習的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是下列四種。

  第一,對平時的課後複習,通常可以重要的知識點為中心進行。

  第二,注重歸納。隨著學習的推進,歸類就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的複習方法。

  巨集觀的歸類可以形成基本線索。如高三政治學中可以將國家職能、黨的領導等相近或相關的知識聯絡考察歸類

  歸類還可以表現為抓住一些小專題進行復習。在文綜考試的背景下,這種歸類方法似乎變得更為重要了。小專題複習當然意味著要把有關知識系統化、專題化。以經濟學為例,我們可以設定如“縮小貧富差距”、“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結構調整”等小專題。要學會以小見大。

  第三種方法是編制各類表格。它可以使重要的知識排列有序,一目瞭然。

  第四種方法難度最大,但對發展思維能力卻是極其有效的,這就是比較的方法。高考非常重視比較,這是因為比較能力是一種層次較高的能力,能很好地考查學生對知識的實際理解和應用能力。

  那麼,怎樣進行比較?

  首先當然要掌握與理解基本概念。

  其次是要掌握比較的方法,這就要依靠平時的訓練。比較時需注意三點:首先是明確思維方向,求同還是求異,是橫向比較還是縱向比較。我們的任務就是把這些本質性的異同點找出來。其次是確定比較點,也就是劃分一些領域進行比較,如歷史學習可以是兩個或兩個以上歷史事件的原因、過程、結果等,當然還可以是兩個歷史事件的性質、特點、影響等。

  從加深記憶的角度看,成功的複習至少應當抓住兩個步驟:

  第一步是把新學的知識放入已學的知識中去考察並要努力將它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因此整理筆記和做一些卡片是題中應有之義。

  第二步是適當的練習。

  高中生高效學習文科的方法:聽課

  聽課,是指傾聽,是指在聽的過程中用腦吸收詞或句的含義,在此基礎上理解事實和概念,並儘量將它轉化為記憶。

  聽課,是現階段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能否實現高效地學習的重要環節之一。

  要聽好課,應當做好下列幾件事

  一是要端正聽課態度,這是有效聽課的最重要條件。你應該認識到自己的幸運:每堂課都是老師化了幾個小時甚至於是一生的心血才準備好的,你就這麼容易地得到了;你應當想到,課後的自學很難在相同的單位時間裡獲得相應的資訊。

  二是要認真傾聽。它包括:集中思想——要專注地聽課,尤其是專注於①學習目標;②預習中未解決的的部分;③老師強調的知識和重點分析的知識

  三是要多種器官並用,做好筆記並積極地提問和回答。在課堂上,要堅持耳聽、眼看、手記、嘴巴問答,這樣才能為大腦印下清晰的記憶痕跡。

  四是要及時歸納,可在下課再花費一、二分鐘追憶一下這節課的重點是什麼。

  在聽課問題上,要注意消除以下兩種常見的壞習慣:認為課乏味或是挑剔講課老師而不認真聽,這會導致有用資訊的遺漏;分心,在上課的時候“兼顧”其它學科的學習,這當然會“擔驚受怕”,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當然,以上聽課的方法要真正的落實,必須要提前預習,認真自學。要充分利用好導學案和視訊微課,做到聽課前心中有數。因為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在四十分鐘內保持絕對的精神集中,因此提前預習,才能保證高效聽課

  高中生高效學習文科的方法:筆記

  為什麼要記筆記?有研究表明,課後馬上測試,一般學生能夠記住老師講課內容的50%,48小時後只能記住其中的25%,隔兩週後再回憶,記住的大約只有8.4%了。

  毫無疑問,記筆記有助於眼、耳、腦、手密切配合,多種器官刺激大腦,有助於集中精力,積極思考,強化記憶,從而提高學習效果。然而,筆記的功能還不止於此,因為教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與教材相比,有時會更有層次性、邏輯性,或是更顯淺易懂。

  一般說來,40或45分鐘課的容量是比較大的。從技術角度看,宜準備專用的16K本筆記,這樣就易於較為舒適而快捷地書寫;每一頁應留下一定的空白,以便於日後的整理和補充;字的書寫以自己能看懂為條件,不必苛求端正整潔;可用一些自己能懂的簡略詞或縮寫詞;一些教材上有的內容可直接在教材上做好標記以節省時間。

  怎樣做筆記?

  當然要學會預習與聽課,這是記好筆記的前提。

  固然要把老師的授課提綱***要點***記下來,但這不是重點。需記的重點有:重要的概念、結論及其分析;重要的知識歸類或知識框架***含線索、結構***;精典的例子或練習題;教師對某些問題的新見解和思考方法。

  記筆記是為了應用。筆記應多次複習,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一般應在對其內容記憶猶新的時候***即是在當天***結合筆記的整理進行一次較為仔細的複習。當筆記“冷卻”時***起初一般是1—2周,以後可逐步延長***,再複習一遍,一是強化識記,二是看看是否有新的疑問,三是尤其要注意各部分筆記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互相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