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級上冊地理第三月考複習重點

  初中一年級是地理學科的重要啟蒙時期,面對即將到來的第三次月考,你們抓住複習重點了嗎?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相信你的認真能給自己帶來好的成績!

  ***一***

  1、海洋與陸地:海洋佔71%,陸地佔29%。

  2、七大洲:

  ⑴、識記七大洲的名稱和基本輪廓***世界地理P 23 的圖***。

  ⑵、東半球的大洲:亞、歐、非、大洋洲;西半球的大洲:南、北美洲。

  南極洲位於南極圈內,地跨東、西半球。

  ⑶、面積最大和最小的大洲:亞洲、大洋洲;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南極洲、歐洲。赤道穿過的大洲:非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

  ⑷、亞、歐兩洲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

  亞、非兩洲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亞、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

  3、四大洋:⑴、面積最大,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積最小,最淺的是北冰洋。

  ⑵、大西洋呈“S”形,地跨南、北半球。

  4、五種基本地形的特徵:

山地 海拔較高大於500米,坡度較陡,地面崎嶇。如: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
丘陵 海拔較低,相對高度小於200米,地面較崎嶇。如:中國的山東丘陵和東南丘陵。
高原 地面起伏較小,海拔較高,邊緣較陡峻。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巴西高原(世界最大)。
平原 地面起伏較小,海拔較低,小於200米。亞馬孫平原(世界最大),東歐平原。
盆地 四周高,中間低。剛果盆地(世界最大)。

  5、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記山頂、鞍部、陡崖、山脊、山谷***如下圖所示***。

  注: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坡越陡;等高線越稀疏,表示坡越緩。

  6、地球表面形態處在永不停自的變化之中。如:地震、火山等***地中海面積的縮小,紅海面積的擴大,東非大裂谷的擴張等都說明地球內部在運動***。

  7、板塊構造學說:地球共分為六大板塊***見世界地理***上冊***P 35 圖***。

  8、火山與地震:世界上兩大火山、地震帶:⑴、環太平洋地震帶;⑵、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帶。

  9、目前,世界上共有60多億人口,世界人口仍以較快的速度持續增長。

  10、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正數——人口在增長;負數——人口在減少***。

  目前,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是:非洲和歐洲。

  ***二***

  ⒈地球表面71%***3.61億km2***是海洋,而陸地面積僅佔29%***1.49億km2***。概括地說,地球上是七分水三分地,海陸分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佈在南半球,而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

  2.無論我們怎樣將地球平分為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麵積大於陸地面積

  3.海是海洋的邊緣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四大洋麵積從大到小是: 太平洋***面積最大、島嶼最多、水溫最高、水體最深***;大西洋***形狀如同“S”***;印度洋;北冰洋***面積最小、跨經度最廣、緯度最高***

  5.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例如填海造陸等,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海陸變遷的例項舉證:喜馬拉雅山中方向海洋生物化石;我國東部海底的古河道遺蹟;荷蘭的圍海大堤***

  6.全球陸地被海洋包圍,並分割成大大小小許多塊,其中面積廣大的叫大陸***共六塊大陸:亞歐大陸、南美洲大陸、北美洲大陸、非洲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南極洲大陸***,面積較小的是島嶼。大陸與它周圍的島嶼合起來稱為大洲,半島則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世界上最大的大陸是亞歐大陸,最小的大陸是澳大利亞大陸,最大的島嶼是北美洲的格陵蘭島,最大的大洲是亞洲,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

  7.全球陸地共分為七個大洲:亞、非、北美、南美、南極、歐、大洋***面積由大到小排列***面積最大的是亞洲,面積最小的是大洋州;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極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歐洲;主要位於東半球的大洲有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全部位於東半球的大洲有非洲,全部位於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和北美洲;主要位於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亞洲、歐洲、非洲,全部位於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歐洲,全部位於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極洲;被三大洲包圍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大洋包圍的大洲是南極洲;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大洲都是南極洲;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大洋都是北冰洋;

  8.大洲的分界: 亞歐的分界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亞非的分界是蘇伊士運河;南、北美的分界是巴拿馬運河;亞、北美的分界是白令海峽;北美、歐的分界是丹麥海峽;南美、南極的分界是德雷克海峽;歐、非的分界是直布羅陀海峽

  9.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其觀點是:兩億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連線的一塊大陸,它的周圍是一片汪洋。後來,原始大陸才分裂成幾塊大陸,緩慢的漂移分離,逐漸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佈狀況

  10.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a地表岩層並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圖P37***

  b各大板塊處於不斷的運動中。

  c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

  ***注:每個板塊都是由陸地和海洋共同組成,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由海洋組成***

  ***三***

  1.氣溫的測量是用放在百葉箱裡的溫度計測得的。溫度計放置的高度,離地面1.5米。單位:℃***攝氏度***。日平均氣溫一般取8時、14時、20時、2時四個時刻的氣溫均值

  2.氣溫的變化:***見P51圖3.12、3.13,會做活動題1.2***

  ⑴日變化指以一天為週期的氣溫變化。

  氣溫的日較差=***該天***最高氣溫-***該天***最低氣溫

  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南北半球一樣***

  ⑵年變化指以一年為週期的氣溫變化。

  氣溫年較差=最高月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

  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3.氣溫分佈規律:***見P53圖3.17***

  ⑴世界氣溫由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不同緯度***

  ⑵同緯度相比,夏季陸地氣溫高於海洋,冬季相反***同緯不同海陸***

  ⑶同緯度相比,海拔越高氣溫越低-0.6攝氏度/100米***同緯同陸***

  ⑷世界最低氣溫分佈在南極地區,最高氣溫在西亞巴士拉

  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佈在板塊交界的地帶。世界上的兩大火山、地震帶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最大*** 和 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5.板塊的運動可以分為張裂和碰撞擠壓兩種運動。板塊發生張裂運動時,地表會產生裂谷、出現新的海洋,如:東非大裂谷、紅海面積擴大將成為新的海洋;板塊發生擠壓碰撞時地表會形成山脈、海洋麵積縮小甚至消失如:地中海面積不斷縮小***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發生擠壓運動***、喜馬拉雅山脈***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發生碰撞擠壓運動*** 第四章 天氣與氣候4.將氣溫相等的各點連線成線即等溫線。在同一條等溫線上的各點氣溫相等

  6.等溫線呈封閉形狀,如果中心氣溫低,表示這裡是低溫中心,反過來就是高溫中心

  7.等溫線判斷:⑴等溫線密,溫差大;等溫線稀,溫差小

  ⑵等溫線與緯線平行,說明氣溫主要受緯度影響

  ⑶等溫線與海岸線平行,說明氣溫受海陸影響顯著

  ⑷等溫線呈封閉曲線,氣溫內高外低為盆地,低地;反之為高原、山地

  ⑸等溫線向北數值增大為南半球,向南增為北半球

  ⑹等溫線向高緯凸起說明該地氣溫比同緯高;向低緯凸起氣溫比同緯低***若為夏季,等溫線向高緯凸起處為陸地,向低緯凸起處為海洋;

  若為冬季,等溫線向低緯凸起處為陸地,向高緯凸起處緯海洋***

  8.兩地溫差=兩地相對高度/100×0.6℃

  9.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時降水的主要形式。

  10.降水量的測量:測量的基本儀器是雨量器,單位:mm***毫米***,一般每天8時和20時各測量一次,測量結果之和為日降水量。***注:日平均氣溫取四時刻的平均值,日降水量取兩時刻的和***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