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對學習的興趣

  學習興趣對於提高學習效率有很大的作用,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培養對學習的興趣的方法,希望對您有用。

  高中生

  1、積極期望。積極期望就是從改善學習者自身的心理狀態入手,對自己不喜歡的學科充滿信心,相信該學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會對這門學科產生信心。想像中的“興趣”會推動我們認真學習該學科,從而導致對此學科真正感興趣。一位學生對學習地理毫無興趣,懷著一種焦急的心情等待下課鈴聲,為了培養對地理的興趣,他作了這樣的練習:“我喜歡你,地理!”重複幾遍之後,他覺得地理不像從前那樣枯燥無味了。第二天他在圖書館借了一本有關地理的書,回家後,收拾一下房間,高高興興地讀了起來,再上地理課時也開始聽老師講解了,後來很喜歡地理,總是急不可待地盼著上地理課。

  2、從可以達到的小目標開始。在學習之初,確定小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不可定得太高,應從努力可達到的目標開始。不斷的進步會提高學習的信心。不要期望在短期內將成績提高上去,有的同學往往努力學習一兩週,結果發現成績提高不大,就失去信心,從而厭惡學習。持之以恆地努力,一個一個小目標的實現,是實現大目標的開始。

  3、瞭解學習目的,間接建立興趣。學習目的,是指某學科的學習結果是什麼,為什麼要學習該學科。當學習該學科沒有太強的吸引力時,對最終目標的瞭解是很重要的。學習過程多半都是要經過長期艱苦努力的,這種艱鉅性往往讓人望而卻步,而學習又是學生的天職,不能不學,所以要認真瞭解每門學科的學習目的。看書上的緒言部分,聽老師介紹學科發展的趨勢,或從國家、社會的發展前景的高度去看待各門學科。例如,記外語單詞和語法規則,常常是枯躁無味的。但記住以後,會給聽、說、讀、寫、譯等技能的培養帶來很大的幫助,而且考試中也會得高分。如果我們對學習的個人意義及社會意義有較深刻的理解,就會認真學習各門功課,從而對各科的學習發生濃厚的興趣。

  4、培養自我成功感,以培養直接的學習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取得一個小的成功,就進行自我獎賞,達到甚麼目標,就給自己什麼樣的獎勵。有小進步,實現小目標則小獎賞,如讓自己去玩一次自己想玩的東西;有中進步、實現中目標則中獎勵,如買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畫或樂器等;有大進步、實現大目標則大獎勵,如週末旅遊等。這樣通過漸次獎勵來鞏固自己的行為,有助於產生自我成功感,不知不覺就會建立起直接興趣。

  5、把原有的其他興趣轉移到學習上來,以培養新的學習興趣。每個人在少年兒童時期都有自己特別感興趣的事,如愛玩汽車、愛搭積木等。到了高年級後,就應當去發現、瞭解與愛好有關的知識,如怎樣當個好駕駛員?汽車是如何發動的?汽車的構造原理是什麼?我所學的知識中那些和它們有關係?這樣就把對學習的興趣在原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愛因斯坦中學時只對物理感興趣,不喜歡數學,後來他在向縱深研究物理時發現數學是其基礎,便又產生了對數學的興趣。又如你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不感興趣,而對寫作非常感興趣。這樣你可以通過寫作練習,體會出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對寫作的重要意義,從而增強對語文基礎知識學習的積極性。

  6、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確立穩定的興趣。用學得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一是能鞏固知識,而是能修證知識,三是能帶來自我成功的喜悅情緒。這種喜悅情緒正式建立穩定持久的興趣所必需的。

  7、保持興趣的最容易的方法是不斷地提問題。當你為回答或解答一個問題而去讀書時,你的學習就帶有目的性,就有了興趣。準備一些問題是很容易的,僅僅把每節的標題成問題就是了。例如學習阿基米德定律時,你可問:阿基米德定律的內容是什麼?它是怎樣發現的?怎樣證明它的結論是對的?它的公式是什麼?使用它應注意甚麼問題?我能否用其他的辦法推出?為了回答這些問題,一開始你強迫自己詳細看下去,但是,一旦你真正的往下看,你就會被吸引住。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1幫助孩子學習認識自己

  孩子先要認識自我,感受到主觀性的自我,繼而認識到客觀性的自我,進而明白自我發展的獨特性,察覺出自我及他人都有其獨特的發展。

  當孩子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父母參與其中,對孩子的一切都感興趣,通過與他們互動,共同分享,幫助他們認識自己。

  將你對孩子的感受說出來,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緒、思想和行為。

  如跟孩子說:“我看到你快樂地遊戲。”“你拿著玩具走近我,讓我陪你玩。”這些描述孩子感受、思想和行為的句子能增強孩子的自我認識。

  父母將孩子的正面能力、優點和各種潛能向孩子作反映,就會促進孩子的正向發展,建立孩子的自尊。孩子有了自信,更有動力實現自我,發展自己的潛能。積極自信的孩子必定有興趣學習。

  2幫助孩子學習認識他人

  孩子學習認識他人,必先從認識父母開始。孩子通過與父母互動和溝通,認識父母的性格和情緒。孩子從父母之間以及與自己相處的情形,認識人際關係是怎麼樣的和該怎樣待人接物。

  3幫助孩子做好感覺統合

  現在的父母過早注重孩子學習學科上的知識,而較易忽略孩子對自己和其他人的學習,忽略孩子的身體感官動覺發展。

  其實孩子要有正常的感覺統合,才會有興趣和能力去學習其他事物。

  孩子從胎兒期開始,就對自己的一切感覺作出反應,而產生不同的活動。擁有正常的感覺統合,才能依循規劃,發展自尊心、動作技巧與更高層次的認知功能。

  父母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先要在幼兒期提供運動機會,讓他們多做感覺運動練習,發展感覺統合能力。

  4與孩子建立正向的親子關係

  孩子的整個身心發展基於與父母的親密依戀關係。對於父母無條件的愛、欣賞和肯定,他們會感到很快樂,對自己會有很正面的看法。這樣的孩子才會有動力去探索、去學習,去了解周圍的事物。

  5提升孩子的好奇心

  父母鼓勵孩子探索及發掘,讓他對自身及環境有著強烈的興趣和好奇,父母對孩子的探索行為表現興奮,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援,有更大動力探索和學習,想更多地認識各種事物。

  在幼兒期,不要只訓練孩子的抽象思維,如認字、算數。在幼兒期,孩子需要通過經歷來學習,從日常生活事物著手,為什麼洗澡棉未吸水時會浮?吸了水會沉?

  只要在安全情況下,不要阻止孩子的探索行為,那麼他便有興趣去學習新事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