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口腔科的實習小結

  口腔科,醫學學科分類之一,主要口腔科疾病包括口腔頜面部皮樣、表皮頜下間隙感染、頜面部淋巴管瘤、齒狀突發育畸形等,今天小編整理了口腔科實習小結,希望對你有幫助。

  口腔科實習小結篇一

  在口腔科的實習即將結束,在這一個多月的實習期間,我遵紀守法,遵守醫院及醫院各科室的各項規章制度,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無故曠工及擅自離開工作崗位。對待病人和藹可親,態度良好,努力將所學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應用於實踐。在此過程中我不斷總結學習方法和臨床經驗,盡力提高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獨立工作的能力,不斷培養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我在本科室實習期間,遵守勞動紀律,工作認真,勤學好問,能將自己在書本中所學知識用於實際。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基本掌握了口腔科一些常見病的護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從一個實習生逐步向護士過度,從而讓我認識到臨床工作的特殊性與必要性。以前在學校所學都是理論上的,現在接觸臨床才發現實際工作所見並非想象那麼簡單,並非如書上說寫那麼典型,好多時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時在工作中的經驗積累,所以只有紮實投入實習,好好體會才能慢慢積累經驗。

  口腔科實習小結篇二

  見習第1至第5天,我跟隨口腔科的老師在醫院的口腔科開始了我的暑期見習之旅,期間觀察了老師拔牙、鑲牙、根管治療、拍牙片、取模、正畸等治療過程。雖然由於知識有限,但在老師孜孜不倦的細心指導下,我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例如:在為患者治療時,還要學會為患者解釋他們的病情,並向患者說明可行的醫療方案及最佳的方案。這樣不僅能讓患者更加信任我們醫生,從而使患者更加配合醫生的工作。還能避免許多意外的糾紛。總之,我們要學會做到“讓病人明白的看病。”

  我在口腔科見習的過程中,遇到做根管治療的患者最多。需要做根管治療的大多是因為牙齒內部的根管裡的組織有了炎症,導致牙齒脹痛***有些因為牽涉痛會使整個頭部都有疼痛感***。使病人難過不已。

  根管治療一般要分幾次治療。因為一般患者根管內的組織並未完全壞死。這時就需要先放藥,把根管內組織“滅活”。這樣,在清除根管內組織時能大大減輕患者的痛苦。根管治療的大概過程是:1. 用牙鑽鑽開牙齒,開啟牙髓腔。在鑽的時候鑽頭必須垂直鑽下並慢慢向下,待有突破感時,說明已經打開了牙髓腔。 許多病人因為牙齒內有炎症所以感到脹痛。開啟牙髓腔後,這些有炎症的組織可排出,所以鑽開後有少量血出現時正常現象,而疼痛感則會消失或大大減輕; 2.清除牙髓腔及牙根管內的組織。這裡需注意的是,如果清除時患者感到劇烈疼痛,則說明根管內組織尚未完全壞死,這時就向前面說的,先放藥封口。待幾天後再讓患者來治療。清除根管內組織時,用拔髓針伸入牙根管,旋轉180°,然後拔出。根管內組織就會被拔髓針拉出; 3.測量根管的數量、深度。並用對應的擴大針把根管擴大;4.用牙膠尖填充根管;5.用材料把鑽開的牙封好。常用的是光固化材料。

  除了根管治療,拔牙的患者也不少。一般是拔正畸牙的***可惜我見習期間沒有拔阻生牙的,聽說拔那個挺費勁的***。拔牙並不像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如果用力不均勻會把牙弄碎從而增加手術難度,而且也會給患者增加痛苦。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學習了使用牙挺等工具以及常用麻藥的使用方法。老師常用的麻醉有兩種: 組織麻醉和必蘭麻. 用組織麻需要打到神經的附近。例如在下頜用組織麻醉時,針管需從對側第四尖牙伸入,在翼下頜韌帶中下1/3處向外2~3mm處入針,待針頭碰到骨板後稍微回抽再向裡插入幾毫米,回抽注射器,沒有血迴流的話就注射大部分藥物。然後收回針頭約1/3長度,再次回抽注射器,如果沒有血迴流,則可再注射部分藥物。然後再收回約針頭約1/2的長度,再次回抽注射器,若沒有血迴流,則把剩餘藥物全部注射。組織麻醉一般用4~5ml的利多卡因。而用必蘭麻則方便許多,只需要在待拔牙的周圍的牙齦表皮注射至該處牙齦變白即可。麻醉過後等待數分鐘讓麻藥擴散,然後即可開始拔牙。

  另外,老師還大概跟我講解了潔牙、拍片、取模的方法及要領,讓我受益匪淺。

  見習的第6天,我去了外二科***胸腹外科***學習。早上先是開晨會。各個醫生把各患者的情況,醫療方案和計劃一一說明。遇到複雜病情的大家一起討論研究治療方法。由於關乎患者生命健康問題,所以這裡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嚴謹。晨會後是每天例行的查房,老師帶著我去給他的每個病人換藥,詢問患者情況,囑咐醫囑。老師的一絲不苟讓我感觸很深。畢竟行醫那麼多年必須每天都堅持那麼認真的去對待每一個病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下一頁還有更多優秀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