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方法

  預習要持之以恆,只有形成良好的習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時應根據課程安排、學科特點、自身情況,靈活安排預習的各項事宜。那麼怎樣才能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呢?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的詳細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介紹

  ***1***靈活安排預習時間

  預習時間要在服從學習整體計劃的前提下靈活安排。根據每天的空餘時間,決定預習的科目及每科的時間,要保障所選擇的重點學科。課前預習一般在20分鐘左右,時間多時預習可以充分點,鑽研的深點,閒時可以多搞一點階段預習和學期預習。

  ***2***預習要持之以恆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說:“學習這種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恆心。”有的同學經過一段時間的預習後,感到學習成績並沒有明顯的提高,就想放棄預習。這是不可取的,因為學習成績與多種因素相關,只有在搞好預習的同時,要搞好其他學習環節,才能取得滿意的結果。

  另外,預習的質量也有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因此,預習不能淺嘗輒止,持之以恆方能奏效。預習應從課前預習入手,逐步發展到單元預習和學期預習。通過這些預習可以扭轉學習被動的局面,可以使初中與高中、高中與大學的學習順利銜接。

  ***3***預習中要防止兩個極端

  預習中要防止兩個極端:一是預習過粗,流於形式,達不到應有的預習目的。二是預習過細,以至於上課沒什麼可聽的,甚至打亂了整個計劃,影響了其他學科,雖然有收效,但時間利用得不經濟、效果不好。一般情況下,適度的預習應該是:

  重溫相關知識,掃清聽課障礙

  大致瞭解新課的內容和思路

  找出疑難問題和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總的來說,預習是為了提高聽課效率,加強理解,培養獨立思考等自學能力,而不是用預習代替聽課。

  ***4***要總結出正確的預習方法

  對於剛上中學不會預習的學生來說。切記不要盲目的去預習或者乾脆不預習,而要主動向老師或高年級的學生請教,總結一套屬於自己的行之有效的預習方法。

  ***5***要培養預習的興趣

  學生不預習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對預習內容不感興趣,如果能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主動預習的好習慣。

  ***6***及時提醒自己預習,進行自我監督

  每個人都有惰性,如果能經常提醒自己、監督自己,並且長期堅持,就會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培養積極、主動、自覺地預習習慣,就是在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每個學生都要重視預習習慣的培養,以便於提高自己的聽課效率。

  ***7***克服預習的隨意性

  有些同學也知道要預習,但在預習時只是把書本隨便翻翻,這樣不但不能收到預習效果,反而會養成馬虎的壞習慣。隨意性還表現為有時間就預習,沒時間就算了。

  預習是一種習慣性的學習過程,許多學生認為初一、初二時預習並不重要,等上了初三再預習也不晚。其實不然,任何好習慣的養成都要從最初開始抓起,“良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翻閱一下科學文化界的名人傳就會明白,他們所建造的科學文化大廈的根基都無一例外的坐落在上學最初時養成的好習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