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地掌握歷史知識

  歷史學科的生命在於真實。用史實來說話,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要求。因此,對史實的全面掌握是高考複習的一個關鍵環節。啦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的學習有幫助。

  

  歷史學習方法指導:

  歷史學科的生命在於真實。用史實來說話,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要求。

  歷史知識包括:人物;事件***事態***;組織***機構***;制度***綱領、路線、計劃、條約***;文化成果***包括理論、技術、文物器具、工程建築、書籍文獻***。

  全面地掌握歷史知識指導一:人物:

  對於傑出歷史人物應從以下兩個角度進行把握:

  第一,要知道他們的社會身份和屬於哪一歷史時代。

  第二,要掌握他們的主要活動和業績。重要歷史人物的活動和業績在教科書中往往是分散的,高考可以選擇特定角度;要求應試者對此進行連貫的闡述。如孫中山“致力於革命四十年”,其歷史活動貫穿於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個不同歷史時期,在中學歷史教科書中分別記述於不同章節,可以選擇特定角度將這些相對分散的記述連貫闡述。

    全面地掌握歷史知識指導二:事件或事態:

  所謂事件,是指人們在短時段內進行的具有突發性、間斷性的歷史活動;而所謂事態,則是指人們在較長時段內從事的具有常規性、持續性的歷史活動。對於歷史事件要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把握:

  第一,時間或背景。對於大部分歷史事件並不需要記住其發生的年、月、日等具體的時間,但須知道它們發生的歷史時期,或它們發生的時代背景。如對於“公車上書”,應知道它發生於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時。不過對少數重大的歷史事件***尤其是中國和世界近現代史中的事件***,須掌握它們發生的具體時間。

  第二,簡單經過或內容。如對於“公車上書”,應知道其主要內容是康有為、梁啟超領導參加會試的各省舉人上書光緒皇帝,反對簽訂《馬關條約》,要求變法。

  第三,結果或影響。如對於“公車上書”,應知道它雖然沒能上達,但卻標誌著戊戌維新運動的興起。

    全面地掌握歷史知識指導三:群體和組織、機構:

  人類的歷史活動不僅是以個體形式進行的,更重要的是以群體形式進行的。對於歷史領域的這種群體和組織、機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把握:

  第一,存在或創立的時間、背景。如對於西域都護,應知道它設立於西漢時期。

  第二,性質或功能、職能。如對於西域都護,應知道它是西漢政府對西域進行政治、軍事管理並保護商旅往來的機構。

  第三,在歷史上的影響。對於西域都護,應知道它的設立標誌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制度、綱領、路線、計劃、條約:

  對於歷史上的各種制度、綱領、路線、計劃、條約等,應從以下角度加以把握:

  第一,產生的時間或背景。如對於科舉制,應知道它是作為九品中正制的替代物創立於隋。

  第二,主要內容和沿革變化。對於科舉制,應知道它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分科考試的辦法來選拔官員,其考試在明清時期採用八股文。

  第三,在歷史上的影響。如對科舉制應知道它打破了選任官員的門第限制,但八股取士使得士人脫離實際。歷史上的各種制度、政策、綱領、路線、計劃、條約等看似僵化的規則,都是由一定歷史時期的各種社會關係、政治關係凝聚而成的。或者說,在它們文字形式的背後,其實隱藏著當時社會各個階級、階層、政治軍事集團、民族、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關係。歷史上的各種制度、政策、綱領、路線、計劃、條約等,往往存在著沿革變化過程,存在著文字規定與實際實行情況之間的差異。

    全面地掌握歷史知識指導四:文化成果***包括理論、技術、文物器具、工程建築、書籍文獻***:

  歷史上各種理論、技術、文物器具、工程建築、書籍文獻等,是人類動態文化創造的靜態成果,是人類歷史文化活動的結晶,在人類歷史中佔有重要地位,必須予以重視。對於這些人類歷史文化活動的成果,應從以下幾個角度加以把握:

  第一,這些文化成果的產生時代或年代。如對於都江堰,應知道它修建於戰國時期。

  第二,這些文化成果的創造者、總結者***他們有可能是一些知名的個人,也有可能是一些可知或不可知的群體***。如對於都江堰,應知道它是當時秦國蜀守李冰父子所組織修建。

  第三,這些文化成果的內容或價值。如對於都江堰,應知道它是一項防洪灌溉工程,它使岷江水流由激轉緩,既可免除水患,又能灌溉田地。

  為便於掌握,還可以將歷史知識這樣分類進行掌握:

  教材明確標示或我們在理解上可以認定的“歷史之最”、“歷史第一”的史實。如“筒車”這種提水灌溉工具,儘管教材敘述它時沒有用“最早”的字眼,但1997年高考第3題考查它最早出現的朝代。這需要理解教材“唐朝農民……創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車”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