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讀書方法和好的讀書習慣

  “讀書破萬卷”,從小養成孩子愛讀書的好習慣不但可以豐富孩子課外知識,一本好書還能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培養孩子正確的德行,那麼如何培養孩子對讀書的興趣,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一些方法。

  培養孩子有好的讀書方法

  一、帶孩子進書店

  俗話說得好:“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那麼“常在書店逛,哪有不沾書香”。帶孩子進書店,讓孩子徜佯在書的海洋中,通過書店的環境感受讀書 的氣氛。在書店裡看書的孩子也很多,或坐或趴,都在翻看著自己喜愛的書籍。書店就像一個“氣場”,孩子去的次數多了,也就產生了“效應”。

  書店裡各種各樣的圖書齊全,有許多書一定是孩子們喜歡讀的。在這裡,不用教他們,他們自己就會翻開來讀,這對吸引孩子對書產生興趣非常有幫助。 孩子在書店也許能發現自己喜歡的書,這些書可能不在父母的選擇之列。孩子們可以通過自己購買喜歡的書,體驗到購書帶給他們的樂趣,從而對書產生興趣。

  最初去書店,可跟著孩子,觀察孩子在看哪些書,必要的時候給予一些引導。以後,家長和孩子—進書店就“分道揚鑣”各看各的書去了。

  對於孩子選擇的書籍,給他充分的自由度。在孩子還沒真正喜歡上閱讀的時候,首要的任務應是想方設法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保護他們剛剛萌發的閱讀興趣,而不是用應該讀什麼、不應該讀什麼、什麼書讀了要沒收,這樣的“禁令”來扼殺他們的閱讀興趣。

  凡是書店裡的書,只要孩子樂意看,就讓他盡情地看,基本上不干涉。至於買書,則可給孩子立一條規矩:漫畫書可以在書店看,但不買。理由是漫畫書字少,一本書有時不到半小時就看完了,買了划不來。其餘的書,只要孩子喜歡就買。

  二、與孩子同讀書

  無論自己的工作有多忙碌,每天都應當抽出一些時間與孩子共同閱讀,分享名家經典,這對家長自身來說,是一種情操的陶冶,對孩子來說,更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有利於學生在品書的過程中心靈得到滋潤,得到淨化,更有利於親子雙方在文化修養上的共同提升。

  讓書香瀰漫家庭,讓家長成為孩子讀書的榜樣。父母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時刻也是家庭生活中很幸福的時刻,父母親和孩子一起讀各種各樣的書,增強了彼此的交流,加深了彼此的感情,對父母,對孩子,對家庭都是一種陝樂。書滋潤著兩代人的心田,也必然能提升了兩代人的素質。

  因此,每天需有固定的讀書時間。在這一段時間內,大家都在讀書,雷打不動,如果有事情錯過了,也一定要補上。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和訓練,固定時間內讀書,就成了一種習慣,和洗臉、刷牙、吃飯、睡覺一樣,成為一種需要後,想不讓孩子讀書,都難了。

  三、讀書給孩子聽

  閱讀從傾聽開始,孩子最初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來源於傾聽。經常給孩子讀一本經典童話或寓言,讓孩子從小就感受到書中的快樂和情趣。“為 孩子大聲地讀書”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最為簡易而有效的方法。這裡所說的“大聲”並不是發出很高分貝的聲音的意思,而是指“讀出聲音來”讓孩子能夠聽清 楚。每當我們給孩子朗讀時,就會發送一個“愉悅”的資訊到孩子的腦中,甚至將之稱為“廣告”亦不為過。我們推銷的東西叫“閱讀”,而朗讀故事是一種令人愉 悅的推銷方式。

  為孩子大聲讀書,本身並不困難,難在持之以恆。選擇合適的時間段,每天堅持至少讀20分鐘,和孩子一起快樂地享受這個過程。儘可能提早開始讀書給孩子聽,並且一直堅持下去,可以使孩子沉浸在一種豐富的、具有條理的,以及有趣的語言環境中。

  四、和孩子聊書

  在與孩子一起讀完書後,許多大人喜歡向孩子提問,或要求孩子複述故事。這樣做主要是想考查孩子是否理解、記住了故事。這的確是一種方法,但未必是最好的方法。不少孩子對這樣的考查感到不耐煩,而他們的反應又令大人不滿意。有的孩子甚至因此漸漸對共讀活動感到厭煩。

  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人們共同經歷過一件事情後,這件事情就有許多可以交流的話題,也更加容易在交流中相互認同。親子共讀中大人與孩子的關 系就類似這種關係。我們的真正目的是幫助孩子理解,並從中獲得決樂。所以重要的不是讓孩子“答對”,而是通過交流使雙方獲得認同,大人對虛構故事與現實生 活的理解也由此自然而然地傳導給孩子。“聊書”主要還是幫助孩子去發現可能被忽略的東西,好玩的東西。大人如果通過要求孩子“再讀”的方式,可能起不到好的效果,但大人通過自己讀, 與孩子開心地聊一聊,孩子可能就會去重讀。在與孩子聊書的過程中,大人與孩子的關係是平等的。大人有豐富的社會閱歷和閱讀經驗,自然在理解的深度上是孩子 所不能及的。但是孩子天真率直,沒有那麼多思維定式,而且特別善於發現細節。在對故事的理解上,大人並不總比孩子高明。因此在聊書時,大人需要蹲下來,不 要高高在上。讓書中的營養滋潤著孩子幼小的心靈,伴隨著孩子成長。

  五、為孩子做讀書記錄

  不少家長喜歡為孩子做成長記錄,這是非常好的習慣,孩子的成長大事,日常活動,童言稚語,都可以記錄下來。大人時常翻看和回味,感到樂趣無窮。如果我們也能將孩子的讀書成長經歷記錄下來,不但會非常有趣,而且會對引導孩子閱讀很有幫助。

  最簡單的記錄是記下每個階段孩子讀過的書。僅僅列出時間段和書名,就已經很有價值了。不過,一起參與,而且以有趣直觀的形式來記錄。

  更為細緻的記錄還可以包含閱讀的方法和孩子的閱讀反應,如對某些書的好惡,讀某些書時提到的有趣問題,對某些書的評語,讀完後的感想等等。大人 可以時常翻出這些記錄,來分析孩子的閱讀發展情況,孩子也可以用來重溫當時閱讀的快樂情景,從而進一步重複閱讀或進行延伸閱讀。

  好了,下面告訴您一些簡單的方法,不妨試一試,相信一定會讓孩子愛上閱讀。

  1、建立閱讀儀式:留出一段特別的時間作為每日讀書時間,把和孩子一起選擇“每日一書”變成慣例,然後坐在一個專門的位置讀書。

  2、依偎:找一個安靜、舒適的地方讀書,讓孩子緊緊依偎著你,也可以讓孩子拿著一個喜愛的玩具,或者是攬著他喜愛的被子。

  3、富有表情地讀:注意韻律和節奏,每個角色採用不同的聲音,但不要採用“娃娃腔”。

  4、談論圖畫:一邊指著顏色、形狀、小動物或故事中其他有趣的東西,一邊談論。

  5、分享不同型別的書:色彩明快、文字簡單的圖畫書能很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韻律美妙的歌謠能讓孩子感到滿足開心,辨識物品、動物、顏色、數字、文字的書能讓孩子獲得基本的概念。還有諸如翻翻書、立體書那樣的玩具書,可以讓孩子與故事互動起來。

  6、重複讀書:嬰幼兒喜歡一遍又一遍重複地聽。多次讀一本書,可以幫助孩子對一些常用詞彙熟悉起來。

  7、為你自己錄音:讀一本孩子特別喜歡的書,用磁帶或錄音筆錄下來,然後播放給孩子聽。蹣跚學步的孩子也能用這種方法“自己讀書”。

  好的讀書習慣的形成

  一、認真地選擇學習的地方

  環視一下你的房間,看看哪兒最適合你學習。也許這只是一張書桌,或許只是你房間的一個角落,除了學習用具,其他什麼都沒有。沒玩具,沒收音機,沒有電視。如果你找不到合適的地方,那就去你常去的圖書館。當你坐下來時,一定要集中精力。如果不想學習的話,千萬別到這個最適合學習的地方。

  二、恰當地利用課堂的時間

  課堂上要認真聽老師講的每一件事,坐在你既看得清又聽得清的地方。這樣做可以使你在課下少費些功夫。記筆記可以使你記得清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但當老師講些與主題關係甚微的內容時,就不必記了。

  三、粗略地瀏覽要讀的文章

  在你仔細讀某篇文章之前,應該粗略地先看一遍,對文章有一個大致的瞭解。這樣,我們在細讀時,可以越過一些不太重要的內容。瀏覽還可以加快閱讀的速度,增強理解的能力。

  四、正視對考試的認識

  考試目的是讓你瞭解對某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考試不不僅僅是為了分數,而且是為了讓你知道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努力,更好地掌握知識。所以考好了,不能驕傲。考不好,也不要氣餒。

  五、溫故而知新

  在家,要養成時常翻看課堂筆記,反覆研讀課堂上老師提及的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