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習的最佳時間

  科學用腦就是要充分利用好每天的最佳學習時間段。人在一天的不同時期,大腦活動效率是不同的,每天學習時間的最佳選擇應該是一天中大腦最清醒的時候。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的詳細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那麼,什麼時候是大腦最清醒時間呢?

  生理學家研究發現,一天中有四個學習的高效期,如果安排得當,可以輕鬆地掌握、鞏固知識。

  第一個最佳學習時間:清晨起床後,大腦經過一夜的休息,消除了前一天的疲勞,大腦處於新的活動狀態,清醒得很。此時無論認字還是記憶印象都會很清晰,學習一些難記憶但必須記憶的東西較為合適,如英語單詞、數學公式、語文詞句等。有時即使強記不住,大聲念上幾遍,也會有利於記憶。所以清晨是一個最佳的學習記憶時間。

  第二個最佳學習時間:上午8點至10點,人的精力充沛,大腦容易興奮,思考能力狀態最佳,此刻是攻克難題的大好時機,應充分利用。

  第三個最佳學習時間:下午6點至8點,也是用腦的最佳時刻,不少人利用這段時間來複習,加深印象,歸納整理,也是整理筆記的黃金時機。

  第四個最佳學習時間:入睡前一小時。利用這段時間來加深印象,特別對一些難於記憶的東西加以複習,則不容易忘記。

  以上是一般性的學習時間規律,對於不同的人來說,還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時間規律和習慣。為提高學習效率,要善於發現並充分利用自己獨特的最佳時間段。

  【拓展閱讀】在學習中如何做到事半功倍?

  學習效率這東西,我也曾和很多人談起過。本來,有付出就應該有回報,而且,付出的多就應該回報很多,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實際的情況卻並非如此,這裡邊就存在一個效率的問題。效率指什麼呢?好比學一樣東西,有人練十次就會了,而有人則需練一百次,這其中就存在一個效率的問題。

  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呢?我認為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勞逸結合。學習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頭腦,所以適當的休息,娛樂不僅僅是有好處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項學習效率的基礎。那麼上課時的聽課效率如何提高呢?課前要有一定的預習,這是必要的,不過我的預習比較粗略,無非是走馬觀花地看一下課本,這樣課本上講的內容、重點大致在心裡有個譜了,聽起課來就比較有針對性。

  預習時,我們不必搞得太細,如果過細一是浪費時間,二是上課時未免會有些鬆懈,有時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東西。上課時認真聽課當然是必須的,但就象我以前一個老師講的,任何人也無法集中精力一節課,就是說,連續四十多分鐘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課期間也有一個時間分配的問題,老師講有些很熟悉的東西時,可以適當地放鬆一下。另外,記筆記有時也會妨礙課堂聽課效率,有時一節課就忙著抄筆記了,這樣做,有時會忽略一些很重要的東西,但這並不等於說可以不抄筆記,不抄筆記是不行的,人人都會遺忘,有了筆記,複習時才有基礎,有時老師講得很多,在黑板上記得也很多,但並不需要全記,書上有的東西當然不要記,要記一些書上沒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題與典型解法,這些才是真正有價值去記的東西。否則見啥記啥,勢必影響課上聽課的效率,得不償失。

  作題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選“好題”,千萬不能見題就作,不分青紅皁白,那樣的話往往會事倍功半。題都是圍繞著知識點進行的,而且很多題是相當類似的,首先選擇想要得到強化的知識點,然後圍繞這個知識點來選擇題目,題並不需要多,類似的題只要一個就足夠,選好題後就可以認真地去做了。作題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作題之後的過程,對於做錯的題,應當認真思考錯誤的原因,是知識點掌握不清還是因為馬虎大意,分析過之後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這樣作題效率就會高得多。

  評:對於聽課和做題的建議,實際上反應了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方法--“把勁兒使在刀刃上”,即合理分配時間,聽課、記筆記應抓住重點,做習題應抓住典型,這就是學習中的"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