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錯誤學習方法有哪些

  

  假期除了玩耍娛樂還是需要拿出一定的時間來學習的,但是暑假裡採用何種學習方法要慎重,很有可能你使用了最差勁的學習方法,事倍功半。接下來,我們一起盤點一下最差勁的學習方法,你中槍了嗎?

  如果能注意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對孩子成績的提高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學習無計劃

  如果能注意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對孩子成績的提高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是總結出來的學生9種不正確的學習方法:

  不善於科學用腦

  這主要表現在學習時不注意勞逸結合,不善於轉移大腦興奮中心,使大腦終日昏昏沉沉,影響學習效率。

  學習無計劃

  學習計劃是實現學習目標的保證。但有些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毫無計劃,整天忙於被動應付作業和考試,缺乏主動的安排。因此。看什麼、做什麼、學習什麼都心中無數。他們總是被動地考慮“老師要我做什麼”而不是主動去想“我要做什麼”。

  不會科學利用時間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

  有的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自己的學習、生活安排得從從容容;而有的學生雖然忙忙碌碌,經常加班加點,卻忙不到點子上,實際效果不佳。有的學生不善於擠時間,他們經常抱怨:“每天上課、回家、吃飯、做作業、睡覺,哪還有多餘的時間供自己安排?”,還有的學生平時鬆鬆垮垮,臨到考試手忙腳亂。這種現象都是不會科學利用時間的反映。

  不能形成知識結構

  知識結構是知識體系在學生頭腦中的內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識經過學生輸入、加工、儲存過程而在頭腦中形成有序的組織狀態。

  構建一定的知識結構在學習中很重要的。如果沒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再多的知識也只能成為一盤散沙,無法發揮出它們應有的功效。有的學生單元測驗成績很好,可一到綜合考試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於他們沒有掌握知識間的聯絡,沒有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這種學生對所學內容與學科之間,對各章節之間不及時總結歸納整理,致使知識基本上處於“遊離狀態”。這種零散的知識很容易遺忘,也很容易張冠李戴。

  不會聽課

  這主要表現在課前不預習,對上課內容完全陌生,無法帶著疑問去學;聽課時開小差不記筆記,或充當錄音機的角色,把老師所講的一字不漏地記錄下來,只讓自己的記錄與教師的講述保持同步,而不讓自己的思路與教師保持同步;課後不及時地複習。聽完課就萬事大吉等等。

  不會閱讀

  這主要表現在不善於選擇閱讀書目,完全憑個人興趣或完全聽從老師父母的安排;沒有閱讀重點,處理不好“博”與“精”的關係,要麼廣種薄收,要麼精讀於一而漏萬;不會快速閱讀,閱讀之後沒什麼收穫。

  不會抓重點和難點

  學習方法不當的學生,抓不住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找不到學習上的突破口和浪費了時間與精力。

  不能理論聯絡實際

  在看書和聽課時,不善於尋找重點和難點,眉毛鬍子一把抓,全面出擊,分散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學習方法,所謂“學而必習,習又必行”。而方法不當的學生往往只滿足於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不善於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不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具體表現為動手能力差,不喜歡上實踐課和操作課,不關心現實生活。

  上述表現是中小學生中常見的,一個學習方法不當的學生,總會有其中一種或幾種表現。認識到這些表現,進而弄清其背後的原因,我們才能夠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