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教師個人教學計劃範文

  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思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物理老師有必要制定教學計劃。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篇一

  初二下學期物理是整個初中物理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大多數學生學習起來感到非常吃力,如何把本學期的課程上好,讓學生學好就成為了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心。我根據上學期的期末成績分析情況制定了工作計劃。

  一、 目標要求:

  1.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實驗能力,自主學習的學習習慣。

  2.更新教學觀念,鑽研教材教法,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3. 繼續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精神。

  二、 教材分析:

  八年級物理下冊主要學習力學。每章的匯入提起了學生對本章的興趣,每章的閱讀指導突出了本章的重難點。本書在每章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性實驗,充分體現了探究性學習的新教學理念。

  三、學生情況分析; 物理是學生剛接觸的一門學科,一些基礎較好、思維靈活、接受性強、自學能力強的學生能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任務成績較好。另一些學生在不同方面不同層次上有很大的差距。有的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上課不鑽心聽講,不認真做筆記,課前沒預習,課後沒有按時複習,結果不能按時按量的獨立完成作業;有的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沒有興趣,這方面女同學較多;還有的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方法上不正確,死記硬背不利於學生在各方面的提高。針對以上各種情況教師要認真制定措施並督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自己的成績。

  四、措施: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分析學生不能學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就無法形成系統的物理知識結構,久而久之學生就失去了信心。因此,本學期開學起,就要很下功夫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培養學習物理的興趣。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可以變苦學為樂學。其中多做有趣的物理實驗和多講物理科學故事一定程度上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平時教學語言要多變和適當增加幽默感,增強語言的感染力。

  3、認真鑽研教材,備好課。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為了能夠更好地把握教材,理解教材的意圖,我們將堅持每週一次的集體備課,統一教學內容,統一進度,吃透教材的知識點,並能選用相應的方法進行教學,以保證學生既學得輕鬆,又學得透澈,沒有過重的學習負擔。加大備課力度。備課備得好與否,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好不好,關係到學生能否學好那堂課教師所授知識。

  4、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才能應對複雜多變的新問題。想法解決計算題丟分大的問題。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精神。

  5、指導學生預習新課,對基礎差的學生在課堂上多提問些簡單的問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從而提高及格率和均分。 6、重視實驗教學,對教材上規定的演示實驗,全部要在課堂上演示,並爭取將某些演示實驗改為“邊學邊實驗”。在課後多接觸學生,多指導學生做一些課外小實驗,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樂於學習物理。

  7、課堂作業力求課上完成,課後作業的佈置做到少而精,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8、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演示實驗能讓學生動手做的儘量讓學生自己動手,比如讓1至3位同學代表到講臺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操作,下面的同學注意找出他們操作中的不當和錯誤之處。

  9、對學生多表揚,少批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篇二

  一、指導思想

  通過一個學期的物理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基本認識和了解到物理是一門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同時,也更清楚的認識到物理研究的物件是自然界的基本現象、物質運動規律和內部結構規律的一門科學。它跟我們平時的實際生活比較接近,但本學期有部分章節的內容稍微偏重於理論分析與公式推導的學習,而且本學期各章節的內容聯絡緊密,尤其是以“力”的知識為基礎,佔了本學期大半江山。其次,小部分篇幅為功與機械內容,但都是建立在力學知識的基礎之上,所以,我們只有從開始階段就要把力學學好,才能為接下來的章節的學習打好根基,同時也是在為後續的學習即高中力學學習打好基礎。只有基礎牢固了我們才提得起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們對“力”這一部分的教學要下大工夫,為此我對抓好本學期的物理教學工作更需要引起重視。所以我仍以“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先從興趣著手,本著“生活中的物理”這一思想來進行教學,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從生活走向物理,再從物理走向生活,最後走向社會這樣一種體驗與實踐,竟而讓學生在有趣、形象、生動的物理課堂中和課餘的實踐活動中體會到物理的樂趣,也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初二物理第二學期主要任務有六單元的內容,分別介紹第七章力、第八章運動和力、第九章壓強、第十章浮力、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第十二章簡單機械這六個方面的內容。教材改革以後,目標重在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實驗探究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物理與社會息息相關,要使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需要通過不斷的教育教學,使學生能進入物理的世界裡來,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要善於觀察周圍的自然現象和生活現象,更要善於思考,從而對物理世界有一個重新的,更加科學的認識。在掌握一些基本理論與實驗操作技能後可以自行設計一些簡單的實驗儀器和進行實驗操作來重現一些簡單的物理現象或對自己的猜想進行證實,實現自己的“偉大”發明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進而有長大後要為自己祖國的繁榮昌盛與科學發展而獻身的崇高理想。

  除了知識的傳授,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本學期初二物理的教學力爭平均分、優良率、及格率和各項排名都有一定的提高。

  三、教材分析

  新教材主要是要求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感知與學習物理科學家在探求知識與實驗過程的學習方法和科研探究精神。尤其要求學生將知識與社會相聯絡,因為新教材增添了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就是“科學、技術、社會”,目的就是要學生動手動腦學物理,理解物理並應用物理。而新教材習題設得很少,也說明了新教材對培養學生的新的要求。學生只需理解了所學的物理知識,然後與身邊的現象相聯絡,學會理解和分析身邊一些常見的現象。教學過程中關鍵是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四、班級情況分析

  通過上個學期期末考成績的分析,初二年級***1***班和***2***班學生的課堂紀律不是很好,個別班級的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夠強,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不夠活躍,回答問題不夠積極。但初二***3***班和***4***班的學生上課紀律好,且學生比較活躍,對教材比較能適應,但也欠缺學習的主動性。總的來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都有待提高和加強,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思想工作的教育與引導。

  五、具體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規工作

  1、認真鑽研教材、教參,認真備課,上好每一堂課,認真批改作業,鼓勵學生提問,耐心給學生講解。認真做好備課、上課、課後總結的工作。

  2、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吸取物理科有經驗教師的教法,多向他們提出問題,嘗試找到更好更適應學生的教學方法。

  3、加強閱讀,多些瞭解新聞、新科技、物理學的發展歷程和科學名人,在教學過程當中與學生分享,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4、優化課堂教學,嚴抓紀律,積極開展物理實驗,也多做些實驗演示,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令學生勇於討論,多思考,多觀察,多動手。

  ***二***、基礎知識教學

  1、新教材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點不多,所以在課堂上對於知識的講解更需要額外補充細節和著重於將知識用於現象的分析和理解當中。

  2、將各知識點歸納、總結和分析,每講完一章書都進行測試,讓學生知道自己所學的知識掌握了多少,才更容易讓教師清楚的認識到自己教學存在的問題,達到查缺補漏,因材施教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學的內容。

  3、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三***、教學實驗

  1、課堂實驗演示

  課前準備好實驗用具,並先作實驗演示,檢查實驗的可行性,保證課堂上實驗成功。

  2、學生實驗

  課前將實驗的要求同學生講清楚,讓學生明白實驗的目的,並順利地進行實驗。培養學生動手、思考、和觀察等能力。實驗後檢查學生的實驗冊,看學生實驗的結果,從中發現問題,看學生是否掌握了實驗的方法和理解所學知識。

  3、課外實驗

  多利用課外時間向學生開放實驗室,讓他們增進創設實驗裝置和相關的實驗測量方法。以便學生更能夠對物理學產生興趣,從而增進學習效果。

  ***四***、情感教育

  教學過程中進行道德教育、安全教育和環境教育,加強學生的環境意識,將所學知識與社會實際相聯絡,提高學生的思想高度。首先對學生的期望不能過高,要理解學生的實際能力,儘管老師對重點內容細嚼慢嚥,重點內容重點過關,但學生還是不回去消化,因而造成成績的兩極。要解除這種現象,應從三個方面下手,第一、國家要重視初中物理教學條件的投入,創造良好的條件來配合教材的改革,第二、教師要針對教師的教,學生的學等薄弱環節巧下工夫;第三、輔助後進生加強知識的鞏固。

  ***五***、加強教師自身業務、學識的修養,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本學期我將要做的有

  ***1***我將要了解和學習、熟知初中物理教學大綱,認真研究教材,寫好屬於自己的教案,大量閱讀有關物理及課外書,拓展自己的知識和思維。

  ***2***同時我還要進行有關教育學、心裡學知識方面的學習,以便能更好的進行教學。

  ***3***熟用多媒體並適當運用其進行課堂教學。

  ***4***努力鑽研教學內容和研究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增進教學藝術。

  ***5***多聽課,有時間聽取各個科任教師的課,感受與學習他人優秀的教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