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學習父母該怎麼引導

  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強的,對於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比較強,那麼為什麼孩子不愛學習呢?這是家長值得思考問題,要找到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解決問題。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對於孩子不愛學習的引導方式,希望對您有用。

  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

  在填鴨式的教育模式下,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模式化的過程,甚至談不上愛與不愛,不管孩子對學習有沒有興趣,都得坐在書桌前把課本一遍又遍的翻閱,這也是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倦意的起因。

  孩子方面:

  心理髮育不成熟

  兒童雖然智力水平屬於正常,但社會適應能力差,幼稚、缺乏積極的進取精神。

  沒有正確學習方法

  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孩子學習好壞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即使花再多的時間,成效也不會太顯著,還會讓孩子感到學習很累。

  沒有良好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成績好的助推器之一,如果取而代之的是上課玩手機,喜歡抄人家作業,這必然會導致成績的下降,進而讓孩子不愛學習。

  缺乏學習適應能力

  孩子必然會面臨學習環境改變的問題,不少孩子不能適應環境的改變,甚至會因此出現心理上的問題。有些孩子始終不能適應環境的改變,心理上承受巨大的壓力,喪失了自信心,經常感到失落,認為自己一無所長。在這種思維模式的支撐下,孩子再也不想要去努力學習,從此陷入了自暴自棄、止步不前的狀態之中。

  家長方面:

  期望過高

  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太過迫切,過高的期望對孩子的學習完全沒有好處,容易使孩子產生害怕失敗的心理,繼而導致上進心喪失和學習動力缺乏。特別是當家長採用強硬專制的手段時,孩子便會以一種逆反的行為報復這種“不公正”。

  過分嚴格看管

  很多家長認為對孩子負責,就是要把孩子看得嚴一點。但是有些孩子比較叛逆,當家長管得越緊,孩子可能就越感到煩躁、厭倦,對於學習的興趣更是一落千丈,進而學習成績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要求過低或放縱

  大多數孩子進入學校是以一種新鮮感走進校園的,如果此時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低,整日忙於自己的事,而忽視了孩子入學後的心理變化,一旦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認為學習太苦而失去了興趣和動力,隨之而來的就是厭學。

  家庭不和諧

  生活在一個經常發生糾紛的家庭,孩子會心事重重,而無力顧及功課。由於安全感喪失,家庭不斷的激烈爭吵和高度緊張的氣氛,會使孩子焦慮,無法再對學習發生興趣。

  不考慮孩子感受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人完全不徵求孩子的意見,就強制性的給孩子報了許多特長班。這樣做一方面會讓孩子喪失學習的自主性,另一方面還會讓孩子對學習感到厭煩,不愛學習。

  毫無保留的解答

  家長解答孩子問題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這樣讓孩子坐享其成,他們就無法感受到自己找到答案的樂趣,長此以往,孩子的依賴心理也會越來越明顯,只會對學習越來越不感興趣。

  學習與功利掛鉤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增長知識,開拓視野,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從而可以為某個領域貢獻力量。但是如果家長反覆給孩子灌輸“只有好好學習,長大了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思想,這隻會讓孩子覺得學習太過功利化,甚至適得其反,對學習感到厭倦。

  學校方面:

  評價體制單一

  還記得小編在上學的時候,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在當今的教育環境下,對孩子最普遍的評價標準就是考試成績,這樣一刀切的評價方式,偏於功利化,也不能全面綜合評價學生,這就不能及時的鼓勵學生,激發孩子的上進心。

  教學方式單調

  中國式課堂幾乎都是“老師講,學生聽,講書本,評試卷”,單調的教學方式讓孩子感到枯燥,再加上傳授的知識難度普遍偏高,孩子很容易喪失對學習的興趣,甚至對學習感到厭倦。

  對於孩子不愛學習的引導方式

  1.制定學習目標,安排學習計劃,耐心引導孩子學習

  孩子只有興趣和爭強好勝的心理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培養認真細心的精神,這是取得優秀學習成績的重要保證。一年級孩子的學習,多從觀察、模仿開始。因此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首先自己要認真細心,做好示範。一個數字,一道算式,一個漢字拼音字母,每個字的一筆一畫都要工工整整,講究規範,切忌潦草,信手塗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只有做出榜樣,才能要求和指導好孩子。孩子才會逐漸具備認真細心的品質。

  2.快樂學習不可少

  快樂的學習方法,既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又能幫助他們獲得學習成功,要多多聯絡孩子的生活實際,把書本上的知識有機地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千萬不要單純抽象地拘泥於書本。比如家長引導孩子參加動腦、動口、動手的遊戲娛樂課、製作、實驗課,達到老師、家長、孩子共同地創造性地運用課本教材的好效果。

  3.培養興趣方法多

  讓小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多種多樣。如講述淺顯易懂的學習文化科學知識重要性,偉人、科學家學習的故事,訴說沒有文化的困難、痛苦和鬧出的笑話,還可藉助看畫書、猜謎語、唱歌曲、做遊戲以及小實驗、小製作、小發明、小創造等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有趣活動,一點一滴、一事一例,圍繞其主旨讓孩子逐漸明白知識就是力量的道理,受到這方面的啟蒙教育,在幼小的心靈深處播下求知好學的種子

  4.創造條件,讓孩子能夠不受干擾地學習

  正像孩子個子不高、骨骼發育不良,家長多能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高蛋白、高鈣食物一樣,但是不能替孩子吃下去,也不能替孩子長高。在學習方面,家長能夠做的就是創造一個安靜、溫馨學習環境。家長自己不要把太多的時間花在看電視上,更不能天天打牌、打麻將,因為過於喧鬧的環境是不適合孩子們讀書學習的。

  5.家長以身作則

  最好不要是什麼武俠、言情故事,而是跟自己工作有關的書籍,或者是跟孩子有關的書籍,如兒童心理的科普讀物,或者增進修養的一些經典讀物等,潛下心來從中汲取營養,在你自己提高的過程,你可能摸索到了教育孩子的新方法,另外,他說不定還模仿了你這個榜樣呢。

  6.爭強好勝良性競爭

  當然這種爭強好勝絕不能單純地理解為學業分數第一名、第二名或前幾名的競爭,而是要加入到優秀的行列之中,把學習這件事情做好。比如激勵孩子比比誰上課時注意力集中,寫作業字跡工整,發言時大膽說話,朗讀時聲音清楚,考試時做題全對,有缺點馬上就改等。同時充分注意巧妙地把學習中的競爭有機滲透到孩子的生活、娛樂中去,全方位提高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