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不好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同發燒一個道理,一個孩子成績不好,是他客觀上無法控制的原因決定的,並不是孩子主觀上不願意學習好,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提高孩子學習成績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

  1自我觀念的侷限

  一個人的自我觀念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綜合評價的總和。如果一個孩子在有關自己學習或個人成長上有錯誤的觀念,那麼他的潛能就沒辦法釋放出來。舉例來講,如果孩子自己認為數學很難,數學很無趣,我沒有數學天賦,我學不好數學,那麼他的大腦就處於停滯狀態,他就放棄了努力。

  究其原因,很多家長在孩子童年的時候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笨”,讓孩子產生了自卑感,潛能就無法釋放出來。專家認為人的潛能是無限的,而人的自我觀念就像“煤氣罐”的閥門,它需要釋放。這個世界沒有什麼難學什麼不難學,找到方法你可以輕鬆愉快地學會任何學科。孩子要想學習好首先要轉變觀念:這個世界沒有哪個學科是困難的,只是沒有找到方法或是你的基礎知識掌握不牢,不是你笨你沒有天賦。要知道你的觀念在牢牢地束縛你,要想改變現狀,你必須學會反省,從而認識到這個錯誤觀念,然後再把它徹底改正過來。

  2學習方法不得當

  孩子學習必須找到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專家認為在中學生潛能訓練營上做過一個現場調查:“文科的學習方法是什麼?”在座的所有同學異口同聲地響亮回答:“一個字——背!”“理科的學習方法是什麼?”“倆字兒——做題!”專家認為,現在很多同學都錯誤地認為理科學習方法就是做題,文科學習方法就是一個字“背”,如果孩子採取這種方法,往往事倍功半,他斷然考不上清華、北大這樣的重點大學,如果靠死記硬背,他肯定學不到真知。如果單靠題海戰術,孩子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並沒有達到融會貫通,他付出10倍的努力可能連3分的收穫也沒有,因為理科和文科的學習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3基礎知識不牢

  如果孩子舊知識不會,他就會把不會的新知識變成了舊知識。就像滾雪球一樣,不會的知識越來越多。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欠賬過多,包袱過重,這樣就壓垮了孩子,再講新課他就聽不進去,最後太痛苦了,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

  學習的知識不是孤立的,我們剛開始學習知識的時候,會覺得很難。當基礎知識記得越來越牢,學習的難度係數會遞減。當我們的孩子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他就沒有辦法往下學了,他在課堂上根本就聽不進去,產生了巨大的挫折感,自我否定感。所以孩子想繼續學習,脫穎而出,就必須把基礎知識補回來。

  4沒有學習興趣

  一個孩子要想取得優異的成績,那他背後必須有不斷的鼓勵、表揚和欣賞。很多家長說:“我的孩子是三分鐘的熱度。”其實每個孩子都是這樣,只有在後面不斷激勵孩子,才能讓孩子始終保持熱度。人是一種逃避痛苦、追求快樂的動物。快樂使人堅持,痛苦使人逃避。學習的規律不是學不進去便咬牙硬挺,而是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快樂。如果孩子懷著痛苦的心情去學習,他的大腦細胞處於抑制狀態。當他處於興奮狀態時,大腦細胞被啟用,分泌大量的記憶物質,大腦的能量會被迅速地釋放出來。孩子學習時候,家長一定要想辦法讓他把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所以孩子在學習上找不到快樂的時候,你越對他進行批評打罵,越會加深他學習的痛苦。

  5缺乏激勵因素

  很多家長說:“我的孩子是三分鐘的熱度。”其實每個孩子都是這樣。一個孩子要想取得優秀的成績,在他背後就必須有一雙手在推動著他,那就是父母的不斷鼓勵、表揚和欣賞,只有在後面不斷激勵孩子,才能讓孩子始終保持熱度。但遺憾的是有85%到90%的家長都沒有這樣做,他們還埋怨孩子,說孩子只有三分鐘熱度。

  6情緒問題的困擾

  一個人要去做一件事是由他的情感來控制的。當人遇到外界的刺激時,都會有“不愉快”或者“愉快”的心理體驗。在孩子情緒“愉快”的情況下,能夠採取樂觀、大度、向前看的態度泰然處之。現在中小學生與老師、男女同學、朋友和父母的關係,就是他的自我情緒的爆發點。無論哪件事都可能引發他的消極情緒或者快樂情緒。消極情緒產生時,他會生活在緊張、焦慮、煩惱當中,如果被這種情緒主宰,他就沒有辦法去學習。當孩子受到這種情緒控制的時候,是需要家長來幫助他,鼓勵他並把他拉出這種狀態。這就相當於他發燒,需要我們幫助他一樣。遺憾的是有的家長不但沒有幫助他,反而去批評他,使他的情緒“雪上加霜”。

  7用功程度不夠

  用功的程度是學業成功的基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學習確實要用一定的功,要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徹底地掌握知識。但是這裡強調的努力用功是快樂地用功,不是痛苦地用功。大多數孩子用功程度不夠,其原因有三分之二是不知道怎麼用功,不懂得學習方法。有三分之一是自我觀念的問題,這是他自己的原因。我們要告訴孩子“用功努力的程度是學業成功的基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只有不斷進取、努力學習才可以使自己飛速進步,最後才能取得人生與事業的大成就”。

  提高孩子學習成績方法篇一

  第一,家長必須要有耐心,情緒穩定。

  因為孩子過去的基礎較差,想要孩子一下子把學習搞好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做父母的千萬不能躁之過急,更不能因為孩子學習不好而指責孩子。

  第二,父母應該和孩子進行誠懇溝通。

  交談時,父母應該對孩子抱著真誠關心和寬容體諒的態度,表示理解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挫折是難免的。同時,父母還可以談自己過去學習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教訓,給孩子以必要的信心和勇氣。在此基礎上,再從以下幾個方面瞭解孩子的情況:

  ①在學習上是否盡了全力?

  ②你是否認為自己無法搞好學習?

  ③你需要什麼幫助嗎?

  第三,應向孩子的老師、同學或朋友瞭解孩子學習上的問題所在。

  ①孩子上課是否用心?作專是否認真?能否按時完成?

  ②孩子平時喜歡與哪些人在一起玩?有沒有受到什麼消極影響?

  ③孩子的特長是什麼?興趣是什麼?能否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特長採取一些特別的措施,讓孩子恢復自信,培養其成功感。

  第四,父母應做到以下幾點。

  ①當孩子遇到困難時關心他,支援他,鼓勵他堅持不懈,頑強奮鬥。

  ②讓孩子養成獨立學習、不依賴他人的良好習慣,不要老幹預,老指導,老幫助。

  ③教育孩子正確對待失敗,告訴他是成功之母,要善於從失敗中找出成功之路。

  ④以肯定任何大小成績的方法來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體會到,無論成功或失敗,只要他盡了自己的努力,父母都一樣愛他。

  ⑤鼓勵孩子提出切合實際的目標,一步步地爭取,不要希望一步登天。當時孩子考試失敗時,對孩子大加指責埋怨,嚴加管教,使孩子失望的同時又產生對考試失敗的恐懼,迴避學習,不願再做出努力,從而導致孩子進一步的失敗。

  提高孩子學習成績方法篇二

  要讓孩子體驗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感。

  一個總是失敗的孩子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也就不去努力了。首先讓孩子處理一些簡單的學習問題,比如找幾道簡單得孩子肯定能做出來的題目給孩子做,做出來後讚美孩子聰明伶俐,適當的時候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這樣孩子感覺就好了。接下來,慢慢增加難度。這是一個“慢火煮青蛙”的過程,爸媽要有耐心。

  2讓孩子學會自我激勵。

  常常暗示孩子,他是最棒的,他能做得比別人好,只是做不做的問題,然後讓孩子自己設定一個目標,給自己定下完成這個目標的時間,讓孩子自己去執行。當完成這個目標時,給予孩子鼓勵獎勵。

  3幫助調整孩子學習方法。

  如果發現孩子學習成績上不去或發現孩子成績下降,就要及時幫助通過自己的分析和請教孩子的老師的辦法,找到問題的根源,然後針對性的幫助孩子調整學習方法。總之,要解決“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這個問題,要讓孩子從苦學、厭學變為喜學、樂學,需要爸媽們的循循善誘,耐心指點。

  4細心觀察,瞭解孩子的真實思想。

  由於環境、性格、性別等方面的差異,每個孩子對同一問題可能會做出不同的反應。對於這一切,爸媽一方面要根據孩子的情緒變化和行為舉止窺測其內心深處的變化;另一方面要通過談心等活動,開啟孩子心靈的窗戶,使孩子願意向你傾訴真情。然後,針對孩子實際情況,對症下藥。

  5豐富文化生活,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進入學校後,“家庭—學校”兩點一線的生活單調、乏味,限制了孩子的視野和活動空間。因此,爸媽要根據孩子好奇、好玩、好動、好積極思維的特點,引導孩子搞一些豐富多彩的文化和體育活動,使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