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苦讀學習法

  狄更斯是19世紀英國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也是一個自學成才的典範。


狄更斯

  他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父親是個小職員。他十歲時,父親因負擔不了八個孩子的生活費用而負債入獄,他也因家庭經濟危機被迫輟學。從此,他用稚嫩的雙肩挑起了生活的重擔:照顧幼小的弟妹,探望獄中的父親。為了謀生,他做過童工、廣告模特、律師事務所的信差等工作。在生活的磨難中,他沒有放棄讀書。他從小酷愛文學,通過長期的刻苦讀書,他掌握了大量的文學知識,並開始練習寫作。他二十多歲時當上了報館的採訪記者,經常到國會記錄辯論情況,耳聞目賭了官場的黑暗和腐敗,同時在寫作上也得到了鍛鍊。

  1837年狄更斯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匹克威克外傳》,尖銳地諷刺了英國的資產階級假民主,獲得了極入的成功。兩年後,他先後發表了反映兒童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悲慘命運的長篇小說《奧列佛·退斯特》和《尼古拉斯·尼克爾貝》。1842年去美國旅行後,發表了《美國札記》和長篇小說《馬丁·朱述爾維特》,揭露了美國的假民主、種族歧視和金元崇拜。 50年代,是他創作的鼎盛時期,發表了長篇小說代表作《大衛·科波菲爾》及《董貝父子》、《荒涼山莊》、《艱難時世》等,進一步揭露了資產階級的貪婪、偽善以及司法和行政機構的腐敗。1859年完成的長篇小說《雙城記》是以法國革命為背影,以資產階級的人道主義為出發點,表示了對生活在苦難中的人們的同情和對革命暴力的恐懼,引起了很大反響。

  這些成就,都是他在困境中刻苦讀書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