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期末考試總結

  期末考試已經過去了,不知道同學們對於自己的考試成績還滿意不,那麼大家的語文考得怎樣呢?會怎樣總結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幫助。

  篇一

  本次語文考試的作文題目是“那一刻,我們”。這是教研員武老師經過認真揣摩09年天津市中考作文趨勢後精心選擇安排的一個作文題目。眾所周知,09年天津市中考作文要加強對學生審題能力的考查,而武老師選擇安排的“那一刻,我們”這個作文題也恰恰突出了對學生審題能力的考查。

  由“我”到“我們”只是多了一個字,看似變化不大,實則難度陡然增加,尤其是因為這是第一次寫這樣的題目***以前多少年來我們主要寫的是“我”***。學生寫作的難度增大了,教師閱卷的難度也增大了。我們都知道,只有教師對作文題目的把握和學生對作文題目的把握水平相當,甚至超越學生,教師才有可能相對輕鬆自如,坦然公正地對學生的作文做出評判。但是就這樣一個題目,如果第一次呈現給我們教師,教師如果不好好備備課,恐怕也難以全面、準確、深刻地給進行學生講解和指導。但是我們所有的老師和學生一樣在考試之前都不知道作文題目,這就出現了一個挑戰,十幾位老師的智慧能不能覆蓋、超越全區兩千八百多名初三學生的思維。在一天半的閱卷過程中我們認真聆聽武老師的指導意見,反覆研討對作文的把握尺度和評分標準,不斷交流各種新出現的問題,本著“既要愛惜人才,又要為學生前途著想”的原則,艱難地完成了這一工作。不盡人意的地方也許是有的,實際上歷次作文考試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們一直在想辦法解決它,今後還應繼續想辦法把它解決地更好。因為這一問題關係到教師作文教學和學生作文寫作的動力和導向。

  考試雖然結束,但教學仍在繼續。“那一刻,我們”這個作文,我們絕對有必要重新指導學生認真審題,修改完善。所以,下面我先講講如何理解、把握這個作文題,這也是全體作文閱卷老師經過思考、交流、討論達成的共識。

  “我們”是題目中的第一關鍵詞。這個代詞,要求文章表現包括“我”在內的一個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組成的群體的生活感受,文章須採取第一人稱的寫法。群體中所包括的這個“我”嚴格來說就應該是作者自己,就本次考試來說作文中所包括的這個“我”給人的感覺應該是與考生現在的身份***天津市紅橋區某中學距離20XX年中考還有不到六個月時間的一名初三學生***能理解得通,否則就會給人胡編亂造的感覺。像有的學生在作文中寫到初三生活,說“課間我們走出教室跑到山上,到操場玩……”。閱卷老師就給寫了批語“操場設在山上嗎?”這是空間理解不通;像有的學生寫“那一刻,我們畢業了”,回顧初中畢業時的情景,一看就是死搬別人的東西,時間理解不通。這裡有三點補充:

  一、雖說強調作文中包括的這個“我”要與考生現在的身份理解得通,但是要是在中考中也沒必要讓人把“紅橋區”這一身份因素讓人理解出來;

  二、“理解得通”不是說作文中包括的那個“我”一定要完全和現在的自己一樣,因為還有“那一刻”這個限定語,既然是“那一刻”,作文中包括的這個“我”可以還沒上初中,也可以不在天津市紅橋區***要求或倡導初中生寫真人真事,但我們都知道,沒有哪個老師在閱卷中給派出所打電話查問過有無其人其事,只要符合邏輯規律、人之常情,事之常理,看上去是真的就可以***;

  三、有的作文中包括的這個“我”不是自己也沒有絕對地算不扣題,像有的學生把“我”假象成“沙塵暴”這個群體中的一員,有的學生把“我”寫成是“一片樹葉”,有的學生把“我”寫成是“一滴海水”從文學的角度理解還是可以的,扣不扣題主要是看寫的是“我們”還是“我”。當然有的老師會認為作文中包括的這個“我”如果不是自己就有點擦邊,所以個別學生喜歡這樣寫,也能寫好,不必反對,但不宜在班內提倡。

  篇二

  上週五我校進行了語文期末考試,今天考試成績揭曉,整體情況不錯,大部分同學能把平時學習的知識認真的運用到考試當中,有幾個基礎不大好的同學不大理想。本次試題簡約而不簡單,對於細心地孩子來說問題不大,幾乎沒有多大難度,對於掌握知識不紮實,基礎不牢固的幾個同學無疑也是一次挑戰。我就本次的試題情況簡單做個總結。

  一、第一題是按順序默寫整體認讀音節。基本大錯誤。有個別同學有漏掉或者順序顛倒的情況。也有拼錯的情況,對這一塊還有一部分同學掌握不紮實。

  二、第二題是連線題。考察學生的二類字的認識。這個題出現錯誤的情況比較多。只要認識字,這題做起來沒有難度,因為平常經常複習所以這個題做的普遍都不錯。有個別孩子對字掌握不夠好出現誤連錯連情況。90分以上的孩子幾乎這個題全對。

  三、第三題考察孩子一類字生掌握的情況出現錯誤的極少。

  四、第四題考察學生對生字的靈活運用。給漢字加一筆變成新字。其中錯誤做多的是把“牛”加一筆,應該變成“生”有幾個同學寫成“先”這是不對的,其他的幾乎沒有出現錯誤。

  五、第五題和第四題一樣主要考察學生對文字的靈活運用。兩個字連線組成新字這個題出現錯誤的極少,只要兩個字能組成新字就可以。

  六、第六題考察孩子的書寫筆順,這個題出現的問題不少。在整個試卷當中錯誤較多,說明同學們在書寫上沒有嚴格按照筆順來寫。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加倍重視,家長在家也要嚴格監督。出現倒插筆現象及時糾正。

  七、組詞。這個題出現錯誤較多的情況是。“和”組片語成“和你·和我·你和·我和”這樣嚴格來說不算正確。最好組“和好·和氣”等。

  八、第八題主要考察對課文的背誦及運用。大部分做的不錯,錯誤較多的是第2小題。秋姑娘摘下片片楓葉給***她******的******好***朋***友******們******寫***信。因為空比較多,也個別同學填的有些亂,不過細心地孩子寫完再讀一遍很容物看出錯誤。

  九、第九題考察學生同音字的運用,第1小題沒有錯的,出現錯誤最多的是第2小題“漁歌”的“漁”選成了“魚”對這兩個字的辨析還是不大熟練。

  十、第十題考察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這個題出現錯誤的極少,因為短文相對平時做的題來說很簡單。有個別粗心的同學數句子時把第1小題問題後面的題號都數上了,所以出現錯誤。

  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會根據考試中出現的各種情況,嚴格要求學生。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感謝家長對我們工作的大力支援!

  篇三

  緊張的期中考試已落下了帷幕,優異的成績見證了同學們的不懈努力,也見證了老師們辛勤的工作。我們為學生們取得令自己滿意的成績而感到高興,也為自己付出的勞動有所收穫而感到欣慰。

  不過在考試後我也對教學情況作了反思.要做一位好老師最主要是如何上好一堂課,一節課四十分鐘我們應該怎樣做呢?我想應回答以下這些問題——“這節課我要教給學生什麼?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難教的是什麼?學生最易接受的是什麼?最難接受的是什麼?”“我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求知的渴望?”“我的教學設計是否合理、完善,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方案呢?其他老師又是怎樣設計的呢?哪一點是值得借鑑的呢?別人的為什麼好呢?好在哪裡?”“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生突發事件,我有什麼應變措施呢?”……我都應該認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係到我的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教學效果。做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賞識孩子,而且讓教育賞識自己,更讓孩子賞識自己,這是一種教育的境界。

  總之,教好語文還有許多空間有待我們語文老師去研究,去探索。

  那樣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水平都會有很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