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讓孩子愛上學習的方式

  孩子不喜歡上學,孩子不主動學習,這些問題讓不少家長為此憂心忡忡,那麼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家長就應該採取相應的措施讓孩子喜歡上學習。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幫助。

  家長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

  一、讓孩子保持愉快的學習情緒

  家長必須瞭解,孩子心情愉快時會比較喜歡學習,學得更好更起勁,因此家長指導孩子學習時應注意:

  1.不要操之過急

  家長應瞭解孩子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孩子共同設計一個可行的學習目標,切忌因操之過急而給孩子造成壓力。

  2.要保持自己愉快的心情

  家長的心情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情緒,因此,在幫助孩子學習時,家長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這種情緒會讓孩子感覺到學習本身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3.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能力不及的時候,就要想辦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否則會使孩子對學習產生畏懼感。

  二、用遊戲性的語言對孩子提出要求

  許多家長對孩子提出要求時不注意方式,以為只要孩子明白大人的意思就行了。其實,家長對孩子用遊戲性或音樂的語言說話是很有鼓勵作用的。

  有一次,小編到一個朋友家做客,見他的孩子玩意正濃。這時,孩子的母親用微笑的態度,在孩子旁邊用兒歌的旋律唱出:“乖孩子,要學琴,叔叔嬸嬸再會吧!”然後輕輕拉了拉孩子的手。孩子果然愉快地放下手中的玩具,向客人打了招呼,跟著媽媽去房間了。這位母親用遊戲性語言成功地喚起了孩子學習的興趣。

  相反地,如果這位母親用責罵的語氣對孩子說:“學琴的時間到啦,趕快到房間去”,孩子就算是放下手中的玩具,跟媽媽去學琴,也一定學不好!

  

  1、孩子放學回來先吃水果孩子學習了一下午,大腦累了,肚子也餓了。先讓孩子邊吃水果邊休息。孩子大腦工作了一下午,他身體的葡萄糖消耗的差不多了,要及時補充。孩子休息15~20鍾,大腦有了能量,然後就可以做作業了。

  2、在晚飯前做作業作業在晚飯後進行,對孩子的作業效率是不利的。人人都有這樣感覺:在飽餐一頓後,人就懶洋洋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吃到胃裡的食物,需要消化,消化需要血液。這時渾身大部分的血液都流到胃部來加工剛剛吃進的大量食物。這樣一來,大腦處於供血不足的狀態。特別是食量大而又吃大魚大肉的孩子更遭。如果在這個時候做作業孩子不情願,孩子的注意力也不集中,大腦效率也低。

  因此,我提倡孩子作業在晚飯前進行。晚飯什麼時候吃,家長是可以控制的。最好在孩子看動畫片的時候,家長做飯;如果做作業的時候做飯,孩子聽到嗅到媽媽在做飯,食慾就上來了。如果做不到晚飯前做作業,就要在吃晚飯後多休息一會再做作業。

  3、先做作業,再做其他事每個孩子都有他最喜歡的一項業餘活動。或看動畫片、或遊戲、或體育活動。比如,你的孩子最喜歡看動畫片,可以看,但必須做完作業以後看。

  如果以前沒有這樣的習慣,家長可以和孩子重新達成協議。假設動畫片是在6點播,孩子就要在5點開始做作業。達成協議後,寫在紙上,母子簽上字,貼在門上。孩子每天遵守協議雷打不動。

  4、可以做一會兒、玩一會兒繼續和孩子達成協議:允許孩子做一會作業,玩一會。這可能與家長的教育觀念相牴觸。我先來說說為什麼要做一會、玩一會。當孩子用心做作業時,孩子的大腦神經系統高速地運轉,十幾分鍾後,大腦的葡萄糖就供應不足了。

  如果孩子不主動停止工作,大腦就會形成壓力。大腦為了轉移壓力,就會指使孩子去玩。此時,不是孩子玩,而是他的大腦要孩子玩。我們家長不懂,往往責怪孩子不用功,貪玩,這是不公平的。

  5、不要加作業有時我們家長看到孩子很快就做完作業,於是怕孩子浪費時間,又給孩子加作業。這是我們家長急功近利的表現。你不知道你這樣做,會把孩子做作業的感覺破壞了,最後孩子就不喜歡作業了,也就不喜歡學習了。

  當然,有的孩子主動提出要多做作業,家長可以考慮。但最聰明的家長此時限制他的這個多做作業的慾望才是上上策,就像好東西不要讓他吃太多一樣。你要知道,孩子學習是一生的事情,是一輩子的事情,你急什麼?

  如果孩子有大量的閒暇時間,可以讓孩子閱讀他感興趣的、帶有彩色圖片的故事書,或根據孩子的閱讀能力安排他看其他種類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