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人物徐本禹的事蹟

  徐本禹因天涯社群的文章《兩所山村小學和一個支教者》而被中國人所熟知,後獲選中國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2004年度人物。下面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徐本禹事蹟,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徐本禹出生于山東聊城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1999年,徐本禹考入華中農業大學。那一年的秋冬之交,當時天氣已經冷了,徐本禹的同窗室友胡源的父母來學校看望胡源時,叔叔阿姨看見徐本禹只穿著一件軍訓服,怕他凍著,就把胡源的兩件衣服送給了徐本禹,並對徐本禹說:“天氣冷了,別凍著。在生活方面有什麼困難和叔叔阿姨講。”第一次遠離家鄉,第一次遠離親人,第一次在外地得到好心人的幫助,第一次有了回家的感覺……或許是這麼多第一次交織在一起,讓徐本禹至今不能忘記。“當時我知道無論說什麼都是蒼白無力的。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愛心傳遞下去,用自己的行動來幫助那些生活上需要幫助的人。”徐本禹這樣說。

  在大學裡,徐本禹是一個被許多好心人關心和幫助的一個人,別人幫助他的時候,他沒有忘記那些好心人們,沒有忘記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大學四年,徐本禹利用自己的獎學金和生活補助一共資助了5名學生。此外,徐本禹還經常自發地從事志願服務,比如利用中午休息的時間幫助他所在的經管學院收發信件,到草坪上揀垃圾,在食堂裡端盤子,所有這些都是義務的。徐本禹的同學一直不明白他為什麼這麼做,因此給他取了一個外號----“徐大傻”,但徐本禹通過做志願服務讓他感覺到了快樂。

  2001年12月份的一個星期六,徐本禹象往常一樣去漢口做家教,在做家教的過程中,他在《中國少年報》上看到《當陽光灑進山洞裡……》這篇文章時,徐本禹被深深地打動了。2002年的暑假,徐本禹帶著華中農業大學的4名志願者來到了報紙所述的狗吊巖巖洞小學。

  返回學校後,當地的學生和老師經常給徐本禹寫信,讓徐本禹的心再次飛到那邊。有一位叫郭加勇的學生寫道:“徐大哥,我真的太想你啦!我每夜都夢見你。在夢裡,你在教我們解答難題,帶我們爬山玩水,教我們唱歌、做遊戲,但每次剛夢到好玩的時候就醒了,點燈一看卻不見你,只有我一個人坐在床上,這時我流下了眼淚。”

  正是有了暑假23天的支教經歷,徐本禹決定畢業後要再次來到狗吊巖,去幫助那些可愛的孩子們,用知識來回報社會上的好心人們!

  2003年7月,帶著對大學生活的眷戀和不捨,徐本禹放棄讀公費研究生的機會,隻身一人自費來到巖洞小學當了一名支教老師。在狗吊巖,生活是十分艱苦的,不通水、不通電、不通路。由於天天要吃玉米飯、酸湯和辣椒,徐本禹很不適應當地的生活,得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胃病,身體也漸漸消瘦下來。由於一直在蠟燭、煤油燈下面看書,徐本禹原來450度的眼睛比以前更近視了,看東西更加模糊了。

  在狗吊巖,徐本禹一週要上六天課,一天上課時間達到了8個小時。徐本禹負責五年級一個班,除了教語文、數學外還要教英語、體育、音樂等。由於資訊閉塞,學生不瞭解外面的任何東西,學生寫一篇200多字的文章有20幾個錯別字是很正常的現象。為了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面,徐本禹用募捐來的3000多冊圖書建立了一個圖書館,讓學生借書看。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徐本禹總是中午匆匆忙忙吃點飯就來到教室給學生上課,有時候忙的時候就不回去吃飯。餓的時候就到學校不遠處的小賣部買當地“最高檔”的餅乾,一元錢一袋,一袋就撐一個下午。晚上為了批改作業,徐本禹常常忙到深夜12點多,而早晨5、6點鐘又要起床。

  在狗吊巖支教,徐本禹很孤獨很寂寞,曾經有兩次在睡夢中醒來,淚水已經打溼了枕巾。每當徐本禹瞭解到他的同學都已經工作了,讀研究生了,在信中講述他們的美好生活,這時徐本禹總禁不住流下眼淚。每當這時候,徐本禹總是拿出他的相簿,一遍又一遍地看,和照片上的同學、朋友說幾句話,只有這時候徐本禹的心裡才會舒坦些。

  2004年7月,徐本禹來到了條件更加艱苦的大方縣大水鄉大石小學支教。由於大石小學處在大山之間,很閉塞。徐本禹支教的故事被媒體報道以後,很多好心人要求資助貧困學生並捐款、捐物。平時除了給學生上課以外,為了整理貧困學生資料和好心人捐助的善款和物品,徐本禹幾乎天天行走在大石小學到大水鄉的山間小路上,一天要走上一個來回,有14公里。2005年的春天,由於下雨,天天穿雨鞋走路,有一隻腳的左後跟被磨出了血,另一隻腳的腳趾和腳掌交接處裂了一個大口子,痛了好多天。

  2005年4月份的一個晚上,徐本禹在鄉里忙著給學生列印考試試題,忙到了凌晨四點多。由於一直晚點睡覺,在回大石小學的路上,徐本禹竟一邊打瞌睡,一邊走了起來。由於是山路,坑坑窪窪的,當徐本禹一腳踩空的時候,一下子又清醒了過來,然後又迷迷糊糊地邊走邊打瞌睡,再踩空,再清醒過來。當徐本禹感到特別累的時候,他就想如果能讓他不走這30裡的山路,而讓他好好地睡一覺就是一種享受了。看到大水鄉很多家庭貧困的學生都得到了資助,徐本禹說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2005年9月,徐本禹結束貴州支教返回華中農業大學讀研究生。在讀研期間,徐本禹一直從事著他所鍾愛的助學事業,並和志同道合的大學生一起成立了紅杜鵑愛心社。這幾年來,紅杜鵑愛心社為貴州近20所中小學建立了圖書室,為貴州的貧困學生募集到100多萬元的物資,併為貴州培訓了90餘名鄉村教師;此外,紅杜鵑愛心社每年還資助貴州的貧困學生。2005年,愛心社資助了500多名貧困學生。

  從結束貴州支教到現在,徐本禹先後19次去貴州山區看望志願者和那裡的孩子們,每年暑假都帶著華中農業大學的志願者去貴州山區支教。在徐本禹的感召下,全國共有100多名大學生志願者來到大水鄉進行暑期志願服務,有30多人在大水鄉中小學進行長期支教。通過徐本禹的牽線搭橋,共有8所希望小學***校舍***得到了修建。

  2007年1月,徐本禹再次踏上了志願服務的征程。這一次,他是作為中國青年志願者到國外去服務。2006年年底,共青團山東省委招募志願者赴辛巴威進行志願服務一年,徐本禹報了名,併成為15名志願者當中的一員。來到辛巴威以後,徐本禹和隊友郝東智被安排在管理培訓局進行漢語教學。由於所上的課都是三個星期的短期班,考慮到學生平時都要上班,沒有時間溫習,徐本禹就把需要講授的內容設計成對話的形式,而且對話的內容都是平時經常用到的,比如:換錢,買東西,旅遊,自我介紹,打電話等等。而且在內容設計上,儘量讓學過的單詞重複出現,加深他們的記憶。上課期間,徐本禹還有意識告訴他們一些關於中國的文化,讓他們聽一些中文歌曲。為了便於他們複習,徐本禹還親自把所教的內容做成音訊資料,讓學生課外自學用。有時,徐本禹還設計一些小的主題,讓學生親自來表演。漸漸地,知道徐本禹在管理培訓局教授中文的人越來越多。後來,辛巴威最有名的皇冠酒店、象山酒店和王國酒店把徐本禹和隊友請過去,讓他們為他們酒店的員工進行中文培訓。

  2007年4月,徐本禹在辛巴威幫一位中國小孩輔導中文。週末,為了便於輔導,徐本禹住在了他的家裡。第二週的星期一,徐本禹從他家裡回到了管理培訓局。剛回來的時候,徐本禹發現身上有不少紅點,而且還有一些癢。當時沒有在意,徐本禹懷疑可能是粉刺或者是被蚊子咬的,用不了幾天紅點就會下去的。過了兩天,身上的紅點不但沒有退去,反而變得更大了,而且開始出現區域性面積的紅腫,紅腫的面積有大棗那麼大,而且時不時地會有痛感。後來,徐本禹發現是芒果蠅的幼蟲鑽進了面板裡,肩膀上、腰上、大腿上都有,徐本禹和隊友一起數了數,一共十六個!當時徐本禹一下子就慌了,因為徐本禹的隊友武冰冰也有過這樣的經歷,雖然只有兩個芒果蠅的幼蟲鑽進了面板裡,但還是起了巴掌大的包,而且還出現了面板壞死的現象。由於辛巴威的艾滋病發病率比較高,徐本禹擔心醫院的醫療器械不衛生,就不敢去醫院把蟲子從面板裡搞出來。於是,徐本禹就讓隊友郝東智一一把蟲子從面板裡擠出來。由於很疼,徐本禹受不了的時候就咬著木板,把十六個蟲子擠出來花了四個小時的時間。一直到現在,身上還落著十六個疤痕。在辛巴威,艾滋病發病率高,交通和通訊不便,治安和生活條件差,徐本禹克服了這些困難,為當地培訓了100多名學員,獲得了當地的好評。

  2008年,四川發生“5·12”特大地震後,徐本禹先後3次來到綿陽,看望那裡的志願者,為他們加油鼓勁。2008年8月,徐本禹成為了一名北京奧運會的志願者。2009年10月,徐本禹將以志願者的身份服務於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從開始做志願者到現在已經有9年多了,漸漸地,志願服務成了徐本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了他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生存狀態。徐本禹說,他要把志願服務進行到底,一輩子做志願者!

  徐本禹先後被授予湖北省優秀共產黨員、2004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全國十大社會公益之星、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十大傑出志願者、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金質獎章、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改革開放30年中國教育“時代人物”、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