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艱苦創業的事蹟

  因為舉步維艱,因為四處碰壁,因為創業本身就是從苦澀中創造生活的經歷。看看那些殘疾人的事蹟,感受他們的精神,堅定自己的信念。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殘疾人自強不息創業成功的故事

  回鄉創業一直是我們重點關注的話題,在江蘇宿遷的宿城區屠園鄉,有這樣一位殘疾人,他自強不息、創業成功的故事在當地傳為佳話。

  他叫杜雲山,文漢資通配件有限公司負責人,該公司主要生產電腦視訊線、音訊線等,年產值逾千萬元,帶動就業百餘人。

  當初,杜雲山初中畢業,家中兄妹較多,父母身體不好,自己還因麻痺症一條腿殘疾,平時要依靠一根柺杖才能正常行走。由於家境貧寒,身為家中長子的杜雲山,主動放棄學業,挑起養家的重擔。

  到蘇州打工,由於身體殘疾,很難找到工作,通過老鄉的介紹,才得到一個試用的機會,不會做的活,他主動學,偷偷學;會做的活,他總是精益求精,做到最好。經過三個月的試用期,杜雲山就由一名普通操作工成為一名流水線的管理員。四年後,杜雲山帶著多年打拼積累的技術和資金,回到家鄉屠園,創辦油嘴廠。經過2年的打拼,油嘴廠便由5名工人發展到30名,業務遍及周邊縣區的機械廠,固定資產發展到80多萬元。

  “當時我進入蘇州一家外資電子廠,剛到的時候,由於我身體殘疾,員工對我歧視,認為我不能幹這份工作,我想我一定要好好幹下去,工作、生活中我吃了很多苦。”杜雲山回憶起自己打工的日子。

  現在的杜雲山一有空就下車間和員工們親切交談,看看流水線,檢查產品,對新員工總是手把手的教技術,他常說以前刻苦學來的不能丟。

  他們下班了,我卻繼續加班學習技術,不懂的去問老員工,查技術書,每天都這樣堅持,平時運用工作經驗,提高工作效率,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把車間流程全部學會了。

  2011年,杜雲山看出了電子產品周邊配套市場的前景,賣了油嘴廠,籌集了100多萬元資金,於2012年與同學共同註冊成立了宿遷市文漢資通配件有限公司。工廠全部投產後實現產值超3000萬元,實現利稅500萬到800萬元,解決勞動力600人左右,帶動百餘名周邊群眾就業,月工資1800——3000元。

  我下一步打算要擴大經營,現在已經和常州一個電子廠談好了,就是今年10月份啟動電機濾波器專案,需要擴招300多個員工。

  作為回鄉創業人員,杜雲山在自己致富的同時能自覺履行社會責任,不忘帶領周圍的群眾提高收入。他熱心公益事業,積極參與扶貧幫困、回報社會等活動。

  我要回報社會和地方百姓,我一個人富了,要帶動大家都富起來,過上好日子。

  二

  江西會昌殘疾青年的電商創業故事:創業路上不孤單

  2016年5月6日上午8時,在江西贛州會昌縣電子商務孵化中心,創業青年藍詩勇艱難地從5樓宿舍來到位於2樓的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忙碌。

  藍詩勇出生於會昌縣筠門嶺鎮民範村的一個普通農家,從小患有先天性下肢殘疾。儘管身患殘疾,但他刻苦好學,2009年畢業於江西渝州科技職業學院。

  畢業後,藍詩勇求職四處碰壁,不是投的簡歷石沉大海,就是引來招聘方的不屑一顧。因為一直找不到工作,藍詩勇一度對未來感到惶恐,無奈之下他開始學習手機維修和家電維修,並在2011年找到在一家手機工廠做倉庫管理員和檢測員的工作。

  由於每天需要工作十多個小時,身體吃不消,幾個月後他不得不辭職回家。正當藍詩勇感覺夢想和希望都破滅的時候,電子商務的發展,給他的人生帶來了轉機。

  2012年,在親朋好友的支援下,藍詩勇在筠門嶺鎮圩鎮上開了一家手機維修店,一邊修手機,一邊接觸網路,2015年,他註冊了兩個淘寶網店和一個拍拍網店。由於手機維修店營業情況不太好,藍詩勇關掉手機維修店回到老家專門做電子商務,幫助父母銷售臍橙和當地的手工藝品。

  2015年,會昌縣在麻州鎮臺商創業園建立電子商務孵化中心,扶持培育電商企業發展壯大。針對藍詩勇的特殊情況,該縣各部門給予了他特殊關心,安排人員來到他家把裝置搬到孵化中心,並幫他添置電腦、桌子等辦公用品,免費為他提供電商培訓、專家指導、政策扶持等服務,給予其創業扶持資金,免費提供光纖網路、宿舍等,企業和供貨商也以成本價為其供貨,大家的幫助,減輕了藍詩勇的創業壓力,讓他快速成長起來。

  入駐孵化中心後,藍詩勇樂觀的心態,對事業的執著精神,贏得了大家的尊重。藍詩勇的店鋪主要經營會昌農特產品、手工藝品和服裝。他幹勁十足,一天工作十多個小時,晚上也不閒著,常常工作到深夜。功夫不負有心人,藍詩勇經營的店鋪生意從當初的每月訂單量幾十單增加到每月200多單,現在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

  “家人的愛和好心人的幫助,給了我信心和動力,只要有夢想,殘疾人也可以幹出一番事業。”藍詩勇說。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