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艱苦創業的故事

  創業要想成功,除了有了點子以及熱情是不夠的,需要無所不用其極的接近真實。看看那些創業成功的故事,學習他們,激勵自己的創業鬥志。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嚴磊:90後小夥製作福州油紙傘創業

  第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的第二天,在福建展位上,一位年輕帥小夥製作的古香古色的福州油紙傘吸引了許多人的眼球。小夥子1986年出生,學的是電子工程專業,卻做著如此“古典”的事。

  簡單的夢想需要不斷的努力

  小夥叫嚴磊,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接觸到了福州油紙傘。“民宿剛流行的時候,有朋友託我在福州買油紙傘來裝飾他們的民宿,他們說在網上看到福州油紙傘有名、質量又好,但我在市場上卻買不到,好不容易才從父輩那裡打聽到製作油紙傘的師傅。”嚴磊說,朋友提出定做傘,並提出相應的想法。於是嚴磊和制傘師傅打成了一片,師傅說你要求那麼多,你自己學好了。

  之後,嚴磊真的開始學習制傘,他說,“常有年輕人到師傅那裡學,但最終剩下的就我一個人。”

  學了三年的嚴磊出師了,相比於制傘,嚴磊更加頭痛的是銷路。

  他在2010年開了一個“坊巷書生”油紙傘工作室,在南后街有了一個攤點。製作的方法是遵循100多年的老工藝,棉線得一圈一圈的上,桐油得一遍一遍地刷,一批200個油紙傘要花上20多天,天氣不好還得更長一些,“這活急不得,你得慢慢來。”

  發朋友圈推廣油紙傘

  嚴磊說,90後這代福州人都聽說過“福州三寶”,牛角梳、脫胎漆器這兩件不會錯,但第三件通常會說成壽山石***創業網 。油紙傘史料記載是王審知入閩時帶過來的,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我想讓福州人遺忘的油紙傘重新迴歸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來,不僅是一件伴手禮,試想一下,到了每年三四月,雨季來了,路人打著油紙傘,那是何等風景!”

  其實父輩並不贊同嚴磊做油紙傘的生意,他們會問嚴磊,“你確定賺得了錢?你確定每個人都需要嗎?”嚴磊說,“我的合夥人如今都退出了,第一年一直在虧本,他們頂不住來自家庭的壓力,只有我堅持下來,接下來的日子開始慢慢賺錢了,比起我的那些在電子廠流水線上上班的同學,我覺得我做的事有趣和有意義多了。”

  如果你在南后街那排銅像附件,看到一個油紙傘展示的攤位,那就是嚴磊的,遊人可以免費與油紙傘合影。嚴磊說,“我沒做任何廣告推廣,他們會將最美的笑容和福州最有特色的油紙傘一起發到他們的朋友圈,這便是最好的推廣。”

  相關:

  做一把油紙傘 需要70多道工序

  來源:溫州晚報

  不知道溫州的油紙傘歷史有多久,但我15歲開始就在家裡幫父親做油紙傘,然後賣給個體商戶。

  當時做油紙傘的,家庭都比較困難,因為做這個,很耗時很累人,要從早幹到晚,除了吃飯,就沒休息的。到晚上,家裡點上一盞菜油燈,燈光就像螢火一樣,家裡三四個人就圍著這樣昏暗的燈,一起做油紙傘。

  油紙傘的有70多道工序,而且不可能在一天內全部完成。要先把傘骨和傘鬥穿起來,形成一個大致的傘架,你肯定想不到,那時候都是用頭髮做的細線把兩者穿起來的,因為頭髮不會爛也牢固。這些頭髮細線,也有專門的人在賣,他們從全國各地收購頭髮製作的。

  傘架做好後,要把皮紙用柿漆刷溼,貼到傘架上去,然後要掛在那裡晒乾或晾乾,只有乾透了才能繼續下一道工序。所以天氣不好的時候,要晾乾就需要一兩天的時間。最吃力的是在傘面上刷桐油,這樣皮紙才能防水,不會爛也不會碎,但不能直接用刷子刷,因為刷不實會漏,要兩手一起來,一手在下面託著皮紙,一手用滾軸用力地在傘面滾刷桐油。這可是件技術活,手重了油多,輕了油少,會不均勻,對油紙傘的質量影響很大。

  就這樣,每天做幾道工序,整個工序完成下來,一般需要一週時間左右才能出成品,跟現在的機器可沒法比,一天內你要多少就有多少。

  二:

  方毅:90後“明星大學生”的10年創業路

  “90後”的方毅,在校是“明星學生”。1999年,他被保送進入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工科混合班就讀,2003年又被保送進入浙江大學計算機專業讀研究生,畢業時獲評“浙江大學特優畢業生”。

  然而他偏愛創業。2001年,他被選入只有60人的浙大創新與創業管理強化班,聆聽MBA老師們的課程,在浙大科技園接受創新創業系統輔導,從此,創業不輟。

  “2005年,我開始第一次創業,做‘手機備備’,後來被百度收購了;第二次創業做了‘個信’,後來被騰訊幹掉了;個推是我的第三次創業,做手機訊息推送服務。”

  在經歷了硬體開發商、軟體開發商到技術提供商的幾度定位之後,方毅帶領的團隊定位在了“送水工”角色上——目前“個推”業務獨立覆蓋8億手機終端,在第三方推送服務的部署上佔據國內90%的市場份額。

  2014年7月,“個推”宣佈完成B輪數千萬美元融資,軟銀賽富領投,原A輪投資方悉數跟投,“這可能是國內B2D行業迄今最大的創業公司單筆融資。”方毅說。

  2014年11月,“個推”獲第三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行業全國總決賽第一名。

  在網際網路創業、科技型創業的江湖裡,收益大、風險也大,被替代、被顛覆的事隨時可能發生。

  在方毅的創業道路上,資金鍊斷裂、技術瓶頸、小夥伴跳槽的狀況都發生過。

  “最難過的時刻是裁員,從135人的團隊直接縮減到50多人,現在回頭想想,沒有裁過員的也許不能叫做公司。”

  但10年創業征途,他始終堅信自己的選擇,“雖九死其猶未悔”。

  方毅很感激在自己創業路上幫助過他的“貴人”,也很願意把自己的一部分時間留給和自己當年一樣選擇創業的年輕人。他每年會到母校浙江大學去進行四五場的創業講座,也會到本土創業圈子B座12樓進行創業分享訪談。

  在累積的多年網際網路創業經驗中,他拿出分享的內容常常是自己親歷的失敗。“對於創業者來說,失敗的教訓比誇誇其談的成功學更實用。”

  例如說到自己的第一次創業,“當手機不停更新的時候,它就要不停地去適配。你會發現你的敵人不停地增加,不停地進化,你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無限的適配中去了”。他告誡師弟師妹們:Find the Must-Win Battle,選對戰場,才有必勝一役。

  又如說到第二次創業,他告訴師弟師妹們說,“當競爭對手是一隻大象,我是一隻螞蟻,大象腿踢過來的時候我可以用針扎,但是這隻螞蟻不幸處在了象群遷徙的道路上,畫面太美就不敢看了。所以創業過程中,大家可以很勇敢,但儘量不要選在超級大鱷或者說過早地選在超級大鱷必經之路上。”

  2014年,方毅和一些小夥伴共同發起了“湧泉—華旦基金”,專注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的創投,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初創企業孵化成長。

  創業10年,方毅的穿著依舊“校園風”,他和妻女住在杭州普通小區的小房子裡,上下班走路,遠一些騎自行車,辦公場地是和百來人分享的、1000平方米大開間裡的一小格。

  他和他的創業夥伴兼妻子張潔有共識,比起舒適的辦公條件,自由、開放這些創業企業的氛圍更可貴。

  “我們這一代的創業者,已經不需要通過穿什麼、住在哪裡等物質去證明,我們的內心已經足夠豐富強大。”

  不過,2014年,他購入了一輛紅色的特斯拉。在杭州,他是首批車主之一。

  “這一行為代表了一家網際網路創業公司對未來科技趨勢所保有的好奇心,如果能從中得到一些靈感,價值就會遠遠超過車價本身。”

  而且,這輛特斯拉成了“個推”員工的一項福利——只要經過報備,每個人都有一天的使用權。

  在方毅目前所帶領的團隊中,有來自伯克利大學的數學博士,有來自上市公司的資料專家,還有百度、騰訊、IBM的前員工,而更重要的是,這個已經有“90後”員工融入的年輕團隊,需要符合他們價值觀的企業文化。

  “對於這些年輕人來講,可以接受同樣的工資,但是工作環境需要更加良好一點,這個工作環境也包括所在公司在整個行業裡的一個形象。希望同事們在使用的時候,能夠感受到自豪感和歸屬感。”

  有人問他,如果有一天他的公司發展到可以放手,他會選擇一份什麼樣的職業。方毅說:“創業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