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勇敢創業的故事

  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三個因素,眼光、胸懷和實力。看看那些殘疾人創業的故事,學習他們的方法,感受他們的精神, 激勵自己的鬥志,堅定創業的決心。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85後殘疾女孩開網店年銷過千萬的勵志創業故事

  甜美的笑容,輕快的話語,如果不是隨身攜帶的雙柺,很難想象活潑開朗的黃銀華是位殘疾人。她19歲拄著雙柺獨自闖蕩武漢,從擺裁縫攤起步,到開服裝店、經營書店,再到開網店併成為阿里巴巴殘疾人銷售冠軍……如今,黃銀華線上線下的年銷售額已近千萬元。

  談及女性創業,她說最初只是想養活自己。而現在,她想幫助更多的人脫貧致富。

  講述這個女孩開網店年銷過千萬,成電商導師的勵志創業經歷:

  疾病澆滅舞蹈夢

  拄雙柺獨自闖武漢

  “小時候,我愛唱愛跳,最大的夢想是做一名舞蹈演員。”黃銀華說,然而天不遂人願,1987年,年僅13歲的她被診斷出患有血源性骨髓炎,癱瘓在家一躺就是6年。父母帶她找過很多醫院,仍無法治癒,她的人生從此與輪椅和雙柺相伴。

  臥病在床的6年裡,她自學了高中課程,寫過很多詩、小說,甚至夢想過考大學,可她的身體狀況實在不允許。

  為了不讓父母操心,1993年黃銀華咬牙獨身一人從家鄉鄂州來到武漢,為了生存,她幹過裁縫、辦過書屋、還開了酒吧……“只要能嘗試的我都幹過。”湖北女子潑辣幹練的特性在黃銀華身上展露無疑。

  創辦職業培訓學校

  指導更多殘疾人就業

  早在創業期間,黃銀華就曾自費辦起一個殘疾人網站,幫助百餘殘疾人找到了工作。2009年,一個專門針對殘疾人的創業培訓基地,在黃銀華的操作下誕生。

  然而,培訓班各項成本每天都要支出,進展不順,出現虧損,2010年5月,培訓中心幾乎到了倒閉的邊緣。正在這時,她有機會面見了武漢市長阮成發,阮成發在聽取了她的想法後,讓武漢市相關部門特批成立學校。

  從一個小小的創業培訓中心,發展成為武漢陽光職業培訓學校,這是黃銀華從來沒想過的。在此基礎上,黃銀華陸續創辦跨境電商速賣通商學院,與阿里巴巴簽約合作培訓電商人才。

  2015年,黃銀華在武漢火車站附近投建1萬平方米的電子商務孵化器,計劃培育孵化電商企業1500餘家,幫助20000人實現電子商務類的就業。阿里巴巴也向她拋來橄欖枝,希望她能提供兩萬雲客服。“這非常適合女性在家就業,多一個媽媽在家實現就業,就少了一個留守兒童。”黃銀華說,她將聯合阿里巴巴、絲寶集團等企業為貧困女性提供崗位,幫更多人實現就業。

  網店營業額過千萬

  夢想幫更多女性實現就業

  “大家知道我年營業額最高的工作是什麼嗎?是開網店。”黃銀華娓娓道來,2009年,看準網際網路是未來發展趨勢的她,開了第一家網店,年營業額200萬,現在線上線下營業額近1000萬。“朋友們都跟我取經,我覺得不是自己多聰明,我只是選擇了網際網路,借網際網路低成本,把產品賣到全國。”

  然而,這小小的成功,只是黃銀華夢想的起點,“我的夢想是教育與公益,希望做大做強電子商務教育,幫助更多的人把東西賣到全國甚至全世界。我更希望做強我的公益,幫助更多的貧困女性實現網際網路+就業,讓更多的女性在家就能通過電商、微商平臺實現就業,一個媽媽在家實現就業,就少了一個留守兒童。”

  如今,黃銀華網店有兩位客服,都是黃銀華曾經幫助的困難女性,其中有一位客服是襄陽人,因為經常要照顧老人和孩子,她不能外出打工,但農村沒有更好的賺錢方式,在黃銀華幫助下,她學了電腦,會開淘寶。“家裡有事,她可以與另一位客戶溝通值班。這樣可以在老人需要時可以盡孝心,孩子需要時做一個盡職的好媽媽,還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5年來,黃銀華創辦的電商培訓學校共培訓電子商務從業人員3000餘名,其中,免費為1500餘名殘疾人培訓了電商知識。一些殘疾人通過系統學習後,開網店創業取得了不錯的收益。

  與其說黃銀華是在教人創業,不如說她在利用資源整合,手把手幫人創業,這讓從她學校裡走出的學生,創業率達到50%以上,沒有創業的,也大多數都能在她的推薦下找到工作。她在自己的課程中,還加入了讓殘疾人親屬能參與的內容,目的是為解決殘疾人親屬不支援創業的問題。在這些特殊課程上,她以自己的創業經歷告訴那些親屬,創業都有一個過程,並不是一開始都能賺錢,而是需要各方面的支援,這能讓殘疾創業者更快走過艱難的過程。

  她說,創業就是一個不斷髮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如果哪天無法繼續發現問題,或沒辦法解決問題,發展也就停止了。“我自己也是經歷了新鮮期、磨合期和疲憊期,現在才進入相對的和諧期,但我不會停止,會向更高的難度和高度衝擊”。

  二:

  身殘志堅下崗殘疾女工自主創業的故事

  “讓像我一樣的殘疾人感到溫暖,將工廠變成一座‘慈善屋’,是我的價值所在。”身材微胖的湖南衡陽市僑眷肖躍蓮19日在長沙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

  今年51歲的肖躍蓮系衡陽市蒸湘騰躍工藝廠廠長。因患小兒麻痺症致殘的她憑藉堅強毅力自主創業,常安置下崗女工、返鄉農民工和殘疾人就業,因而評為“衡陽市巾幗十佳創業之星”、“衡陽市創業能手”。

  此前,肖躍蓮是衡陽市某金屬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操作工人。彼時,她結識同事廖秋平,並喜結連理,於翌年生下兒子廖文基。然而,好景不長,肖躍蓮供職的公司破產,她和丈夫雙雙下崗,家庭生活陷入窘境。

  一次偶然機會,肖躍蓮發現路邊攤上的手工針織品頗受歡迎,遂決定專研毛線編織,擺地攤銷售自己的產品。用她自己的話說,“與其在家苦熬,不如主動出擊”。

  因肖躍蓮的手工編織品質量好、花樣新、價格低,總是供不應求。於是,她毅然將產品打入湖南各大商場,由此賺得首桶金。

  2000年3月,肖躍蓮用積攢已久的3000餘元***人民幣***購置一批舊裝置,聘請10餘名下崗女工,開始創業。蒸湘騰躍工藝廠的雛形由此誕生。

  從這一天開始,這位身殘志堅的僑界女強人就下定決心,不做一個金錢至上的商人。因此,在艱難的創業過程中,肖躍蓮總是把善心放在首位。

  衡陽市一位名叫陳巧玲的大姐,獨身一人的她帶著兩個孩子靠打零工維生,生活貧困。在得知肖躍蓮的工藝廠招工後,不會編織陳巧玲前來報名,冀有一份穩定收入維持生活。

  此時,肖躍蓮毫不猶豫留下陳巧玲,親手教她各種編織技術,併為其買下社保和醫保,解決她的後顧之憂。

  在一定程度上,肖躍蓮的工藝廠更像是一個“愛心家園”,她常把一些下崗女工、農民工和下肢不便的殘疾人招進來,助其度過生活難關,重樹他們的生活信心。“不像是開工廠,更像是做慈善。”業界人士如是評價肖躍蓮。

  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肖躍蓮常面臨資金少的難題,從而難以更新裝置,導致工作效率低下,願合作的客戶屈指可數。事少、人多,眾多員工長期無事可做,則面臨失業。

  為此,肖躍蓮隻身南下,前往沿海省份廣東省尋找客戶。期間,一瘸一拐的她來回奔波於各大人才市場,不厭其煩的與相關企業洽談。無論是遭受白眼,還是無理謾罵,她都堅持不懈。半月下來,幾家企業被肖躍蓮的誠心感動,答應簽下訂單合同。

  除了善心,肖躍蓮還注重信譽,從不拖欠員工工資。2008年,一位與肖躍蓮長期合作的客戶因金融危機破產,肖躍蓮因此損失逾百萬,工廠運轉困難,但她卻四處借貸,準時將工資發放到位。

  正因為肖躍蓮的誠信、善良和樸實,使她贏得了眾多信任,海內外客商紛至沓來。在其他同行關門謝客時,她的工廠卻越做越大,併成功取得自營進出口權,產品遠銷東南亞、歐美及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並在河南商丘、廣東東莞等地設立生產基地。眾多員工也因她的恩情放棄南下發展的機會,選擇與她齊心協力。

  今年1月,“同心築夢”2013年度湖南省“十大同心人物”頒獎典禮在長沙舉行,肖躍蓮一舉獲得“十大同心人物”殊榮。

  “作為一名殘疾人,我深知社會弱勢群體生活和工作的艱難,我要做的是讓我的員工儘可能過得好,通過他們手中五彩斑斕的產品,編織一個愛的世界。”肖躍蓮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