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研究總結

  對於剛入門的小學生來說,數學是個很模糊的概念,所以對數學就持可有可無的態度,麼方法去學習它,對於這些問題,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研究總結一

  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入迷才能叩開思維的大門,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發展。作為教師,要善於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以生動的例項,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較抽象的內容變得通俗形象。要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易懂,就得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利用數學知識,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2、利用思辨問題或實驗結論作引導。這樣既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啟發學生的思考。

  3、提出矛盾的問題,引起學生的疑惑。 學生產生疑惑,探求真理的願望,也是激發學習興趣的手段之一。

  4、誘發求知慾。 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求,想對未知事物的瞭解,是激發學習興趣的一個契點。

  二

  發散思維能力

  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在教學中也是尤其重要的。而發散思維卻正好反映了創造性思維"儘快聯想,盡多作出假設和提出多種解決問題方案"的特點,因而成為創造性思維的一種主要形式。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在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也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1、誘導樂於求異的心理傾向

  對於學生在思維過程中時不時地出現的求異因素要及時予以肯定和熱情表揚,使學生真切體驗到自己求異成果的價值。對於學生欲尋異解而不能時,教師則要細心點 撥,潛心誘導,幫助他們獲得成功,使學生漸漸生成自覺的求異意識,並日漸發展為穩定的心理傾向,在面臨具體問題時,就會能動地作出"還有另解嗎?""試試看,再從另一個角度分析一下!"的求異思考。

  2、誘導變通

  變通,是發散思維的顯著標志。要對問題實行變通,只有在擺脫習慣性思考方式的束縛,不受固定模式的制約以後才能實現。因此,在學生較好地掌握了一般方法後,要注意誘導學生離開原有思維軌道,從多方面思考問題,進行思維變通。當學生思維閉塞時,教師要善於排程原型幫助學生接通與有關舊知識和解題經驗的聯絡,作 出轉換、假設、化歸、逆反等變通,產生多種解決問題的設想。

  3、鼓勵獨創

  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別出心裁地提出新異的想法和解法,這是思維獨創性的表現。儘管小學生的獨創從總體上看是處於低層次的,但它卻蘊育著未來的 大發明、大創造,教師應滿腔熱情地鼓勵他們別出心裁地思考問題,大膽地提出與眾不同的意見與質疑,獨闢蹊徑地解決問題,這樣才能使學生思維從求異、發散向 創新推進。

  4、多形式的訓練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多種形式的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以達到誘導學生思維發散,培養髮散思維能 力的目的。一題多變:對題中的條件、問題、情節作各種擴縮、順逆、對比或敘述形式的變化,讓學生在各種變化了的情境中,從各種不同角度認識數量關係。 一圖多問:引導學生觀察同一事物時,要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仔細地觀察,認識事物,理解知識。 一題多議:提供某種數學情境,排程學生多方面的舊知、技 能或經驗,組織議論,引起思維火花的撞擊。一題多解:在條件和問題不變的情況下,讓學生多角度、多側面地進行分析思考,探求不同的解題途徑。

  三

  學習方法

  隨著義務教育教材適當地降低了對數學知識體系嚴密性的要求,拉開了知識結構之間的"距離",並以"結構化"與"問題化"互補的教材體系呈現出來。因而,學生必須掌握、並且具有一定的學習數學的方法,提高和發展學習能力。

  1良好的學習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過: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習慣。只有熟練成了習慣,好的態度和方法才能隨時隨地表現……一輩子受用不盡。因此,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主要的培養途徑有:課前預習,使得上課時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課上認真,跟著老師的思路走,踴躍發言;課後複習,先複習當天學習的知識,再做作業,最後,把學習內容加以整理;檢查驗算,既能培養學生負責的態度,又能使學生對自己思維活動進一步認識。

  2嘗試活動

  理論是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只有不斷嘗試,才能更好掌握。例如,學生掌握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之後,可請他們去嘗試學習"小數四則混合運 算",然後,教師稍作點撥: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同樣適用於"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學生就可同化新知識,從而構建新的認知結構: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都是:先乘除,後加減,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裡的。

  3觀察活動

  培養的途徑是:教師提供的"客觀事物或某種現象"特徵有序、背景鮮明,而且要給出一些觀察的思考題。這樣有助於學生明確觀察目標,進而使他們邊觀察,邊思考,邊議論,邊作觀察記錄,以發現數學規律、本質。

  4思考活動

  學生有了思考方向,並進行廣泛的聯絡和想像,他們才有可能捕捉到豐富的材料,進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此長期培養學生,有利於他們形成思考的方法,提高思維的質量。

  5自學活動

  中高年級學生隨著識字量增多,數學知識的長進,他們已具備了一定的自學基礎,這裡主要是指學生課內的獨立性自學活動。 A.要有重點地閱讀某些教學內容,如重點閱讀"想"的過程,方框內的結論,把重點的詞勾畫出來,這樣有助於學生理解閱讀教材的關鍵、本質。 B.學生可嘗試著做題目,根據所閱讀的來完成。 C.教師要求學生做類似例題的練習,並讓他們說說是怎樣想的,為什麼這樣做,以檢查他們的自學效果。 D.教師提一些關鍵性的問題,在師生的相互交流中,教師可做些點撥、歸納,以幫助學生系統地理解掌握自學內容,也可使學習困難者得到補償學習。

  6合作學習

  對於一些"問題性"程度較高,個體學習、同化有困難的材料,教師可改變課堂組織形式,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以促進他們在相互補充、互為啟發中完成心理轉化,學到知識。

  7數形結合

  數學主要是研究數與形的學科,學生的思維特點又處於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而,數形結合是學生最喜歡、最常用的一種學習數學的方法。

 

1.淺談數學學習方法

2.數學學習習慣培養課題總結

3.數學學習方法及心得

4.數學學習方法演講稿3篇

5.學習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