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西方的教育論文

  中國傳統教育與西方傳統教育在全球化時代的影響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產生了現代的中國道德教育和現代的西方道德教育。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析中西方教育的差異》

  摘 要:當代世界激烈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需要依靠教育,教育的成敗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為了進一步適應當今世界的要求,我國教育也應吸取西方教育的精華,從而完善自身。

  關鍵詞:教育 理念差異 中西方

  目前,在校大學生對於學校的學習與今後的工作能力需求之間的關聯性存在質疑。無論是中國教育還是西方教育都有所長有所短,通過對比,找到對方的精華部分進行學習與改革,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明智之舉。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比較探析。

  一、中西方課堂教學方法的差異

  在中國,課堂屬於老師,老師在講臺上濤濤不絕的講課,學生認真的聽講、記筆記,對課本的答案和教師的答案深信不疑,是一種傾向性的灌輸式教育。學生和老師之間缺乏緊密溝通,造成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牢而不固。“中國衡量教育成功的標準是將有問題的學生教育得沒問題,‘全都懂了’,所以中國的學生年齡越大,年級越高,問題越少;西方教育的標準是將沒問題的學生教育得有問題,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連老師都回答不了了,那算是非常得成功,所以西方的學生年級越高,越富有創意,越會突發奇想。”除了課堂氣氛和老師對學生的要求不一樣外,中美兩國老師的教學方法也有很大差別。中國老師更多的是教授學生知識。我們對於老師的評定也是:“傳道”,“授業”,“解惑”,和“學高為師”等等這樣的字眼。可見在中國教育中,知識本身的重要性。但是美國老師希望教給學生的如何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而非知識本身。基於不同的目的,教學的方法也截然不同。中國的課堂,老師以教授知識為主,學生需要更多的是對知識的記憶和應用。然而,在美國課堂上,老師是引導學生思考和表達的,是以學生或學習者為主導的課堂。老師並不是課堂上講話最多的人,老師只是提供話題和引導討論的人。學生是課堂上發言和參與討論的主體。[1]

  西方教育大都是基於人文思想展開的,從小開始培養人的實踐和分析能力,鼓勵思想的自由,並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教師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和學生一起去探討問題,對於學生的疑問,經常一指圖書館,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資料,自己做出判斷,儘可能的不去影響學生的自主思考。它最大可能的保護了人類創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感覺開心,使學生能夠積極投入學習,這在西方是老師常常思考的問題。同時教師鼓勵學生在課堂積極發言,學以致用。教學方式的不同導致了老師或者學校對於學生評價的不同。中國老師看重的是一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美國老師看重的是一個學生是否具有不同於他人的觀點。[2]

  二、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異

  中國目前的境況是:人們狂熱地追求學歷,把學習與今後的工作聯絡在一起。孩子從一進學校就被鼓勵要刻苦學習,導致競爭激烈,負擔加重,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而西方注重的是人性的“自由、平等、發展”的理念,他們的基礎教育不會強迫孩子去做他們不喜歡的事。的確,我們所應該做的是尊重孩子的天性,讓他們在自由成長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去思考問題,如何去更好的學會創造。在中國,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最直接方式是教師們追尋的目標。而在美國,問題本身並不重要,一個問題往往被反覆討論,並尋找出不同意見來進行比較。所有這些不同,究其根本在於中美兩國教育理念的不同。在中國教育理念中,知識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的目的是要讓學生掌握知識。而美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思維。去問任何一個美國教育者,他們的回答都是一樣的: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批評性思維。麻省國際學院的院長,布蘭達芬博士,一個從事教育工作36年有餘,曾擔任過高中老師,校長,大學校長的教育家,在多次與筆者的交流中講到:美國教育從學生上幼兒園的第一天起,到大學畢業,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3]

  三、中西方教育觀念及思維模式的差異

  東方教育的目的以增加知識為主,視知識比創造力重要。在中國,老師們認為創造力是―種緩慢的過程,它依賴於堅固的基礎知識。而西方教育的目的是尋求高層認知能力的學習,老師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提問,批判性的思考,建構、挑戰知識。西方的教育重視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生活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思考問題的習慣和方法,從而為進入社會作準備。而我國的教育重視文化基礎課,學生學到的數學和其他自然科學知識比大多數國外學生多,而且中國學校的管理相對嚴格,要求學生在上課的時候精神集中,這種教育理念在繼承優良傳統、掌握知識、規範行為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綜合上述,我認為中西方教育各有特色,各有短長,我們應該站在自我超越的立場上,反觀中國傳統教育的不足之處,學習和借鑑西方教育的精華,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深入進行教育改革,以更好地適應世界教育發展的潮流,培養出更多符合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棟樑之才。

  參考文獻:

  [1]魏少敏;現代學習理論及中西方教育差異[J];安陽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2]周慧;中西教育觀之比較[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3]李朝春;教育觀念創新與創造性課堂教學[D];華中師範大學; 2000年

  作者簡介:

  武小丹,西安外事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