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志願怎麼保持梯度

  填報報二考志願是為了保證在一志願沒有被錄取的情況下有學可上,降低落到下一批,甚至落榜的風險。
  填報二志願的時候,前提是一志願沒有被錄取,一志願沒被錄取的原因有幾個:
  第一種可能是無非就是分數不夠,沒有達到學校的錄取線,這種一志願報考不合理的問題非常常見。如果一志願報考非常合理,考生的分數應該是非常接近或超過這個學校的,至少報考的時候是非常接近這個學校的。
  另一種可能就是,學校的錄取排名漲了,那麼考生本來按照往年該校的排名能考上這所大學,現在卻不夠了。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學校的錄取排名和往年一樣,但是考生沒有考好,沒有發揮出正常水平。
  現在我們要做一個假設,當考生的一志願沒有被錄取,考生的實際排名到底是多少呢?很多考生和家長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例如我平時正常水平的排名是3000名,我報考一所我喜歡的學校,結果一志願沒有被錄取,報二志願的時候還用3000名來填報,這是家長考生常犯的一個錯誤。
  這裡沒有弄清楚,報二志願的前提就是一志願沒有被錄取,而一志願沒有被錄取,那麼考生的實際排名不再是3000名,應該是3000名之後,可能到了5000名、6000名、7000名甚至是9000名,考生平時能考600分,結果高考考的不好,一志願已經不可能被錄取了,考到了580、570,但最終依然會有一個學校錄取他,這就是二志願的目的。這點必須要非常明確。很多時候,家長報考二志願的時候沒有考慮到。二志願的目的就是考生沒有考好,發揮失常的情況下還有學上。家長還依然拿考生的正常水平來考量,說我孩子600分,難道二志願不能報這個學校嗎?
  家長可能在志願填報前聽過各種各樣的講座,都會聽到說,二志願有一個分數梯度,有一個級差。家長老是在問,一志願和二志願需要拉開多少級差呢?這個思想使得很多家長沒有辦法正確填報二志願的,因為用這個思想是沒有辦法科學計算排名。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來考慮呢?我們應該考慮考生要報考的二志願學校的往年錄取的二志願考生排名是多少,所以二志願的學校跟一志願學校拉開多少分沒有關係,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學校只要肯招收二志願考生。
  比如說,考生平時能考3000名,一志願報考北大,這樣按照“一般的說法”,一志願北大的錄取分數線和二志願學校的分差是夠的,比如說,按照“一般說法”要求一志願比二志願的分差要高出50分來,二志願報考的學校在北大的基礎上可能是夠的。
  但是如果另一個同樣排名3000多名的考生第一志願報考北航,二志願報考同樣的學校,那麼二志願就不會被錄取了嗎?這兩個考生的排名差不多是一樣的,實際上他也會被錄取。所以,第二志願要和第一志願拉開多少梯度的說法是一個謬論。
  由此可以明確,二志願錄取和一志願是沒有關係的。我們應該關心二志願的學校是招收多少排名的學生,所以說一志願沒有被錄取,很不幸的是考生肯定不是原來的那個正常排名3000多名了,就變成了3000名之後,可能就是5000名的學生了。所以我們在填報二志願時就要去找二志願能招收排名5000名考生的學校。
  考生報考二志願的時候是以二志願學生的身份進這個學校的,那個學校一志願的投檔線、錄取線是多少分,一志願排名是多少,和該校的二志願沒有關係。只需要考慮,該校往年二志願招收考生的排名,是否招收過5000多名的考生。如果這個學校二志願往年只招收3000名以上的考生,那麼這個學校就和該考生沒有關係。
  很多講座說一志願學校要和二志願學校要有一個分數梯度,這個講法是錯誤的,假設東北大學往年都二志願錄一個5000名的學生,張三考了601分,一志願報考北大,李四考了602分,一志願報考北航,二志願都報考東北大學,兩人一志願都沒有被錄取,那麼東北大學要錄取那個學生呢?答案是很明確的。
  平行二志願的填報策略
  小平行志願的錄取規則:
  許多家長還不瞭解小平行志願的錄取規則,什麼事小平行志願呢?小平行指第一志願(包括一個批次有兩個第一志願的地區,比如天津)是按照考生填報志願為優先錄取條件。我拿買電影票舉例。這個電影院開許多視窗,每個視窗賣不同的票。你挑選一個你喜歡的電影,去排隊。這個時候,會出現有些視窗有許多人,有些視窗沒有人。如果你想買的票是很熱門的,有可能排在你前面的人太多,最後你買不到電影票。如果你沒有買到票,你現在還不能換到別的隊伍。如果一個視窗的票賣光了,視窗就關了。如果沒有人買票了,視窗也關了。等所有的視窗都關了,電影院會另外開一個視窗,讓沒有買到票的人按照平行志願的方式在排隊買票。
  平行二志願的報考策略,和平行志願有相似之處,都是要按照你所喜歡的院校的順序來報考平行二志願,而且不要有空志願。
  平行志願的報考策略:
  假設平行志願需要報考五所院校,你所擬報的A,B,C、D、E五個平行志願院校,需要遵守的一個原則是:A,B,C、D、E五所學校的順序,一定是按照考生喜愛的院校的順序來報考。也就是說,考生最想去的是A,次想去B,再次是C、D、E,按照這樣的順序來填報平行志願。因為一般情況下,我們最想去的院校,通常都是分數最高的。
  拿河北的報考來舉例,如果您平行志願選擇了北京的A、B兩所大學、河北的C、D大學以及其他地區的E大學,您最想去的一定是A、B大學,其次是C、D大學,最後才是E大學,可能往年E大學往年的錄取排名是10000名,D大學往年的錄取排名是13000名,但是你還是應該將D放在E前面。
  這時候,就有家長問了:那這樣,我如果D大學進不了,E大學不是更不可能錄取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