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郵車閱讀答案

  那種曾籠罩著我們生活的郵車離我們遠去了,誰還能記得人們盼望郵車的那種充滿了渴望和期待的眼神呢 ?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遠去的郵車》閱讀材料

  近讀嚴濟慈先生的《法蘭西情書》,頗多感慨。嚴先生是著名的物理學家,曾受恩師何魯先生的資助留學法國。我以為一個物理學家滿腦子裝的都是天體呀、大氣的臭氧層呀、光譜學等知識,沒想到嚴先生是那樣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他與未婚妻張宗英在信中談《西廂記》,談歌曲《Long,long Ago》,談戲劇,他的情書熱烈大膽與纏綿悱惻的程度,比徐志摩寫給陸小曼的情書有過之而無不及,且文采斐然。

  嚴先生是乘郵輪赴法國的,他的情書在船上就一篇篇誕生了。他記敘著遊船所經之處的風景,譬如香港的燈火、西貢湄公河上的飛魚、直布羅陀港乞錢的黑人、紅海的日出日落,他滿懷溫情地把他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一一傾訴給親密愛人,把一個浪跡天涯的才子的相思之情展現得淋漓盡致。

  讀這些情書的時候,我驀然想起了錢鍾書先生的《圍城》,開篇的一幕也是寫一艘法國郵船,不同的是那是艘歸國的郵船。錢先生在寫到船抵西貢時,有這樣幾句極精采的話:“不日到西貢,這是法國船一路走來第一個可誇傲的本國殖民地,船上的法國人像狗望見了家,氣勢頓長,舉動和聲音也高亢好些。”錢先生與嚴先生一樣,有乘郵船負笈海外求學的經歷,所以他們在寫到郵船時是滿懷感情的。

  讀罷《法蘭西情書》,我很悵然。我想,在交通和通訊業極其發達的今天,這樣的文字是不可能再有了。首先,航空業的崛起使地域的距離感消失了,如今去一次法國,經過十個小時的飛行就足夠了。其次,電訊、網路以及電視就像一張巨大的網,人們把整個世界都罩在股掌之中,世間萬事萬物的風雲變幻,馬上就會經它們反映出來。我們能在第一時間看到“9·11”事件和伊拉克戰爭的現場直播畫面,它給我們帶來了最直接的視覺衝擊和情感震盪,讓我們領略了什麼是恐怖、殘忍。可是我們明明彷彿身臨其境看到的這一切,卻很快像焰火一樣消失在記憶中,它甚至不如我們對一張諾曼底登陸的老照片記得那麼真切。我們在極其便利地獲得這一切“資源”的同時,對它的憶念也在減弱。情人間紙上的絮語已經化作電話中的喃喃細語,那種真正的牽腸掛肚和徹骨的思念之情,也由於這“唾手可得”的問候而減去了幾分浪漫之氣。如今很少有人用信件傳遞感情了,所以當代絕對不會再有魯迅與許廣平的“兩地書”,不會有沈從文寫給三三的那些比散文還要優美的情書。當然,也不會有嚴濟慈先生和錢鍾書先生對郵船的那種帶著閒適之情的描述了。

  那種曾籠罩著我們生活的郵車離我們遠去了。有誰還能記得人們盼望郵車的那種充滿了渴望和期待的眼神呢 當我們在空中飛越萬水千山時,也在無形中遺失了與山相擁的浪漫和遐思,遺失了駐足水畔思念戀人的那如水的纏綿。

  ***選自遲子建《我的世界下雪了》***

  《遠去的郵車》閱讀題目

  1.你認為隨著“遠去的郵車”,“遠去”的究竟是什麼?“遠去”的原因又是什麼?

  ***4分***

  2.文章最後一段的 處可以加上“?”、“!”或雙標點“?!”等,請你根據文章的整體風格和情感基調,說說這裡用哪一個標點更有味道。***5分***

  3.請對本文中蘊含的作者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行評價。***6分***

  《遠去的郵車》閱讀答案

  1.***4分***

  遠去的是那種充滿著人類情感的韻味的浪漫、遐思、懷念、思念等等傳統的人文情懷。***2分***原因是交通和通訊等高度發達的現代文明的衝擊。***2分***

  或者:遠去的是人們心中盼望郵車的那種充滿渴望和期待的眼神,遠去的與山相擁的浪漫和遐思和駐足水畔思念戀人的纏綿。遠去的是傳統文化在人們心中的烙印。原因是交通和通訊的發達,使地域的距離感消失了,人們對它的記憶減弱了,因為這一切“唾手可得”而減去了幾分浪漫之氣。

  ***意思對即可。 ***

  2.***5分***

  問號最有韻味,“?!”雙標點次之,感嘆號最次。***2分***文章所表達的是浪漫、遐思、懷念等等傳統情感受到現代文明衝擊給作者帶來的一種傷感與無奈和不捨,同時也試圖引起人們的思考。文章的整體風格是一種淡淡的憂傷。如果用感嘆號,感情過於強烈,難以體現這種淡淡的憂傷,而且感嘆號語氣過於肯定,也難以引起人們的思考。所以問號的淡淡的憂傷和思索的韻味很足。***3分***

  或者:用?號更有味道。因為?比!和雙標點?!語氣要輕柔舒緩些。更符合遲子建散文中所散發的淡淡的憂鬱和傷感之情。

  ***意思對即可。 ***

  3.***6分***

  評價可以肯定,可以否定。

  肯定性評價:在高度發達的現代科技的衝擊之下,人類的人文情懷正在逐漸減弱,逐漸淡化,這對人類的發展,並不是一件好事,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正是一種懷舊的知識分子所常有的一種情感,這種情感能夠引起人們的思索。而作者在表現現代文明對傳統的人文情懷的衝擊時,並沒有否定現代文明,只是提醒人們在現代文明中不可遺失了“與山相擁的浪漫和遐思,遺失了駐足水畔思念戀人的那如水的纏綿”。因而這種情感是值得引起我們重視的。

  或者:作者面對現代文明對傳統文化的衝擊,用“遠去的郵車”作為全文的主線。通過這根主線寄託作者對傳統文化所面臨的衝擊而淡化所抒發的淡淡的憂鬱和傷感之情。這種情感是深沉而珍貴的,值得現代都市人反思。快節奏和沒有距離感的現代都市生活不應該遺忘和排斥傳統文明的精華。

  否定性評價:作者所面對的是傳統情懷與現代文明必有的衝擊,社會是發展的,文化也是發展的,當現代通訊代替了情書,視訊聊天代替了通訊,這應該是一種進步,他讓人真正實現了“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夢想,不僅沒有剝奪人們與山相擁的浪漫和遐思和思念,當人們因為種種條件的限制無法實現真正的“浪漫和遐思”,或者難解相思之苦時,現代科技恰恰滿足了人們的需要。因此作者的這種情感未免有點過分守舊,或者說沒有能適應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