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木桶裡都有一個美麗的月亮閱讀答案

  月亮越升越高,每個木桶裡都有一個美麗的月亮。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每個木桶裡都有一個美麗的月亮》閱讀材料

  ①火車從平原一路駛向高原,青楊望著車窗外出神,這次的目的地是西藏,她要去一個地圖上找不到的村寨支教。其實,與其說是支教,倒不如說是一場心靈的朝聖。青楊開啟自己的雙肩包,拿出裝有工作介紹信的信封,上面寫著幾個字:木桶希望小學。看著這校名,她笑了。

  ②從拉薩下火車,換了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青楊終於來到了木桶希望小學。幾年前,青楊來西藏旅遊時,記得高原上鮮有樹木,而這裡卻有許多高大的白樺樹,讓青楊甚為歡喜。

  ③青楊要帶一個複合班,班上有大大小小20個學生。上課時,孩子們都很乖;下課了,孩子們圍在青楊身邊,用生澀的漢語問個不停。

  ④青楊也問他們:“這裡為什麼叫木桶小學?”

  ⑤小女孩梅朵最健談:“因為我們這裡產木桶。老師您看到白樺林了嗎?我們手工做白樺木桶。”

  ⑥“這些木桶都是做什麼用的?”青楊又問。

  ⑦“聽阿爸阿媽說,我們這裡做的木桶要賣到城裡去,都是做浴桶的。小的洗腳,大的洗澡。一個木桶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做好,可以賣不少錢。我們自己捨不得用,都用塑料桶。”

  ⑧聽到洗澡,青楊忽然覺得自己有不適感了。從出發到今天,已經一週了,卻一直沒有痛痛快快地沐浴。也沒辦法,這裡打水比較困難,從學校出門要走將近1公里,才能到村寨的公用井。孩子們善良懂事,從青楊來的第一天起,每天都幫她打水。但井水不是很充足,每天只能打一桶,洗澡在這裡便成了一種奢望。

  ⑨日子一天天過去。白天過得充實快樂,但一到夜晚,青楊就會想家。她常常做夢,夢見自己在遠方的家裡沐浴,還唱著幼稚的《洗澡歌》。可是醒來,青楊看到的卻是陌生的灰牆。

  ⑩一天,青楊悄悄問梅朵,這裡的人平時都去哪裡洗澡。梅朵說,離學校不遠的地方有個聖泉,泉水是從雪山上流下來的,平時水很少,一年中只有半個月時間才會有許多水,會形成一個湖泊,這時候人們就會去聖泉沐浴祈福。青楊又問:“到底有多遠?”“沒多遠,七八里路吧。”梅朵平靜地說。說完,梅朵青楊一會兒,抿著小嘴不再說話。

  ⑾第二天一放學,孩子們就都走了,平時他們會在學校多待一會兒。夜晚,月亮升起來了,月光灑在白樺樹上,把葉子變成了亮閃閃的星。青楊想,聖泉邊的月色一定也很美吧。忽然,她聽到了孩子們的聲音,回頭一看,她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她看到了孩子們,還有木桶。對,20個木桶,每個孩子都雙手掂著一個盛滿水的木桶。梅朵端著木桶,站在隊伍裡,她對青楊說:“老師,我們去接聖泉了,只是這時候聖泉的水流太小了。這些木桶都是我們家裡新做的。”說完,梅朵放下木桶,變戲法似地拿出一大束格桑花送給青楊,她趴在青楊的耳邊說:“老師,您可以洗澡啦,這樣您就不會離開我們了。”木桶還帶著天然的白樺樹的清香,孩子們把盛滿水的木桶擺在青楊的宿舍門前。

  ⑿月亮越升越高,每個木桶裡都有一個美麗的月亮。

  ***選自《中國教師報》***

  《每個木桶裡都有一個美麗的月亮》閱讀題目

  7.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4分***

  A.“看看這校名,她笑了”,是因為“木桶希望小學”的名字太搞笑,青楊從來沒聽過用“木桶”給學校取名的。

  B.“這裡卻有許多高大的白樺樹,讓青楊甚為歡喜”,既交代了環境,又表現了人物心理,還為下文故事發展埋下了伏筆,可謂“一箭三雕”。

  C.“一到夜晚,青楊就會想家”,這是因為她覺得那裡十分清苦,生活很是無聊,於是產生了結束支教生活的想法。

  D.“月亮越升越高,每個木桶裡都有一個美麗的月亮”。這個景物描寫很有詩情畫意,含蓄地表現了青楊能夠痛痛快快冼個澡的愉悅心情。

  E.這是一篇與教育有關的小說,反映了援藏老師與藏族孩子之間純真美好的師生關係,文筆清新樸實,內涵深刻豐富,讀來饒有趣味。

  8.小說開頭所說“與其說是支教,倒不如說是一場心靈的朝聖”這名話,在文中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4分***

  9.對孩子們提水給老師洗澡的舉動,小說前面有不少暗示。請結合小說內容進行具體分析,並說明這樣寫有什麼效果。***6分***

  《每個木桶裡都有一個美麗的月亮》閱讀答案

  7.BE***A青楊只是覺得好奇;C青楊不是不願意繼續支教,是洗澡不方便;D用象徵的手法表現藏族孩子純潔的心靈和對老師真誠的愛。***

  8.***1***表明青楊對支教工作認真虔誠的態度,暗示支教會給她帶來心靈的淨化的情感的昇華,***2***與下文提到的聖泉相呼應,為描寫孩子們純真的心靈埋下伏筆,***3***留下懸念,使讀者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9.***1***“我們這裡做的木桶要賣到城裡去,都是做浴桶的。小的洗腳,大的洗澡……我們自己捨不得用……”***2***“孩子們善良懂事,從青楊來的第一天起,每天都幫她打水”。***3***青楊悄悄問梅朵“這裡的人平時都去哪裡洗澡”時,梅朵一邊回答,一邊思索,她“青楊一會兒,抿著小嘴不再說話。”***4***“第二天一放學,孩子們就都走了,平時他們會在學校多待一會兒”。***每點2分,找出其中2點即可***效果,***1***為後文描寫20個孩子每人都提來一桶水埋下伏筆:***2***表明孩子們的善良懂事以及家長們對老師的理解和幫助:***3***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使結尾既有驚喜,又在情理之中:***4***引出文末“每個木桶裡都有一個美麗的月亮。”的闡述,更好地表現小說的主題。***每點2分,談到其中2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