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營銷方式

  隨著科技的發展,營銷的方式也在進步,大部分被網際網路線上所取代,那麼小編帶你們認識一下。

  關於傳統營銷

  傳統營銷是一種交易營銷,強調將盡可能多的產品和服務提供給儘可能多的顧客。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形成比較紮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消費者已經習慣這種固定的模式。

  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有很強的交流性,可以看到現實的產品並體驗購物的休閒樂趣,同時也更取得了大眾的信賴。

  傳統的市場營銷策略是由邁卡錫教授提出的4P組合,即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這種理論的出發點是企業的利潤,而沒有將顧客的需求放到與企業的利潤同等重要的地位上來。而網路的互動性使得顧客能夠真正參與整個營銷過程,而且其參與的主動性和選擇的主動性都得到加強。

  缺點

  在傳統營銷模式中,製造商生產出成品後往往通過製造商→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的營銷渠道對外銷售產品,產品一般需要經歷好幾個環節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這樣臃長的供應鏈不僅降低了產品的時效性,而且增加了產品的成本。

  傳統營銷三大模式

  終端廣告營銷

  代表企業是太太口服液、腦白金等產品。該模式是當前健康產業應用最 廣、時間最長、最為人所熟知的營銷模式。該模式的優點是傳播面廣、市場啟動迅速、比較容易得到顧客的認可。但缺點是投入費用較高,回款慢、經營風險較大。

  直銷模式

  代表企業是安利、天獅等。其實確切的說是直銷選擇了保健行業。據中國保健協會統計,在直銷系統裡80%以上的產品與保健行業相關。從90年代是是非非的傳銷到2005年直銷市場有限度的開放,直銷一直備受爭議。而過高的准入門檻,讓很大一部分進入者選擇了在灰色地帶遊走。經過06、07年市場調整,08年應該是企業的復甦之年。該模式是保健產業裡爭議最大的營銷模式,產品價格的昂貴,眾多老鼠會的攪局,都讓大多數中國人與該模式報有成見。

  會議營銷模式

  代表企業是天年、中脈等。從98年珠海天年商場專櫃的顧客肯談會到現在系統的營銷管理體系,會議營銷正好走過了十個年頭,這個在保健產業三大模式裡最年輕的營銷模式,也是唯一中國原創的營銷會議營銷的經營理念太符合中國人的文化及性格。作為口碑營銷的主載體,中老年人對親情友情的渴望,讓會議營銷這種模式快速發展。

  這種模式直接面對消費者,通過產品營銷和親情營銷改變消費者的生活,更是利用會議的魚群,產生爆發式的銷售,魅力依舊。但目標顧客集中、人才流動劇烈、顧客忠誠度降低,都導致營銷成本攀高。

  

  1、橫幅廣告,彈出廣告VS電視報紙的插播硬廣告

  2、部落格營銷,論壇營銷VS電視報紙的植入軟廣告

  3、搜尋引擎VS渠道通路

  4、企業網站VS終端賣場

  傳統營銷傳播模式的弊端有三:漏斗策略、單邊主義、流沙堡壘。

  漏斗策略。即常說的營銷就是個概率題的意思。任何從事營銷的專業人員,無論是工業化營銷時代還是網際網路營銷時代,入門的第一門課或者需要掌握的第一個模型工具就是漏斗策略。傳統營銷首先要吸引潛在消費者的注意力,然後激發他們的興趣,在反覆刺激的過程中突破他們的嘗試障礙,讓其實現首次購買嘗試,並繼續強化其忠誠度,實現老客戶口碑轉介紹。漏斗策略的本質是源於營銷效果的不確定性和營銷效果的難以定量衡量。

  單邊主義,即一對多強勢洗腦的意思。漏斗策略導致企業的營銷人員十分關注漏斗頂端的流量,即如何引發大眾的認知和關注,這一點對未來的銷售業績而言至關重要。通過電視廣告、入口網站、搜尋引擎,喚醒大眾對產品和品牌的認知,比如多年來被嘖嘖稱道的“腦白金廣告”、著名的“恆源祥廣告”、一天被點選掉幾萬元的關鍵字搜尋廣告,這種方式風險極高,但收益也極大。中國改革開放30 年來,大多數讓人耳熟能詳的品牌都是電視廣告創造的。

  流沙堡壘,這一點本人在營銷工作中深有體會。傳統營銷的問題在於關注的是“如何把貨賣出去,如何完成從商品到資本的驚險一躍”,而沒有用在“如何保持受眾的注意力”和“如何累積和沉澱忠誠客戶”。

  網際網路+ 時代的新營銷,將產品賣出去只是品牌建立的第一步。只有立足移動社交媒體,致力於實現企業“變流沙為基石”,將生客變成熟客、將熟客變成好友,才能最終建立起深厚紮實的客戶資料庫和品牌忠誠度,實現“一魚多吃、邊養邊吃”的策略目標。當然,若要想實現這一點,更需要從技巧、思路和組織結構上進行全面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