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輪複習策略

  高考物理一輪複習一般是以章、節為單元進行復習,主要複習基礎知識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總結

  夯實基礎知識、注意主幹知識

  高考中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思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內容和重點內容,而主幹知識又是物理知識體系中的最重要的知識,學好主幹知識是學好物理的關 鍵,是提高能力的基礎。在備考複習中,不僅要求記住這些知識的內容,而且還要加強理解,熟練運用,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要立足於本學科知 識,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識點的內涵和外延,明確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絡,形成系統的知識網路。

  注重學科思想方法的掌握

  學習物理的目的,就是要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領悟其中的科學方法,培養獨立思考和仔細審題的習慣和能力。為什麼感到物理課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問題就 在於沒有掌握物理學科科學的研究方法,而是死套公式。為此,在物理複習過程中要適時地、有機地將科學方法如:理想化、模型法、整體法、隔離法、圖象法、逆向思維法、演繹法、歸納法、假設法、排除法、對稱法、極端思維法、等效法、類比和遷移法等進行歸納、總結,使之有利於消化吸收,領悟其精髓,從而提高解題 能力和解題技巧。

  研究題型,分類歸檔,注意解題方法和技巧的訓練和歸納

  高考把能力考查放在首位,就必須對知識點考查的能力要求上不斷翻新變化。很多試題對同一知識點的考查,有時是考查理解能力,有時卻考查推理能力或分析 綜合能力,或以新穎的情景或新的設問角度考查同一知識點的,這就要求我們應站在科學的、有效的角度上,研究考試,分析題型,精選例題,組合習題注重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訓練,提高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用翻新題進行訓練,以求真懂,克服思維定勢。學會解傳統的基本題,以基礎題訓練或提煉方法,培養正確的解題習慣***一般程式:文字→情景→模型→過程特徵→規律→方程→數學解→物理判斷***。

  要養成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從原始題目中採集資訊、處理資訊,建立起與題目相對立的物理模型的能力。充分利用好高中物理課本中不少聯絡實際的好題,例如流體的阻力與物體速度的關係、示波器中的電偏轉、磁懸浮列車等。

  高考物理學習方法指導

  一、要善於觀察,將實際與理論相結合

  物理學得比較好的同學,大多是勤於觀察,善於觀察的。因而,他們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例如,在緒言課中,我們演示了小鐵球的碰撞現象,有的同學不僅單純地觀察到了一個球碰撞另一個球的現象,而且提出如果兩個球碰撞兩個球會出現什麼現象?三個球碰撞兩個球又出現什麼現象?為什麼會這樣?勤於觀察,善於提出問題必將使自己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推動自己去看書,去研究,去探索。這樣才能對物理真正產生興趣。

  當我們學習了摩擦力之後,就應在平時觀察生活中接觸物體接觸面的情況***物質的材料、粗糙程度等***,以及賽車與平常汽車的輪子與地面間的摩擦有什麼不同,使平時生活中的現象與摩擦力的相關知識結合起來。學習了慣性後,當看到汽車啟動或剎車時,車上的人向後或向前傾倒,或者汽車轉彎時,車上的人向彎外傾斜,看到這一現象就應當與慣性聯絡起來,這樣觀察具有針對性和目標性,大腦中必然儲存了大量的物理現象以及與之有關的物理知識。

  二、要勤于思考,培養物理思維能力

  高中物理具有很強的規律性和邏輯性,聯絡實際多,靈活性強,學好物理單靠死記硬背是不行的,一定要勤于思考,增加理解,掌握其規律。做物理題目首先要弄清它的物理過程,建立起正確的物理情景,分析它滿足的條件,從而正確地選用物理規律,不能把物理題簡單當作數學題去解。

  在高一剛開始的階段,我們所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較多,每學過一個概念,要弄清楚:這個概念是如何得來的?如何定義的?物理意義是什麼?和其他物理量之間有什麼關係……每學過一個公式,要力圖搞清:這個公式是如何得來的?適用條件和範圍是什麼?和其他公式之間有什麼關係……每做一道習題,首先審題要清晰,研究物件是誰?物理情景是什麼?選取哪個物理過程進行研究?該選用哪個公式去解題?將物理規律與數學知識緊密聯絡,勤于思考,善於總結,就一定會不斷提高分析、判斷、推理、歸納和想象的能力,從而更好地學習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