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發現古墓乾屍

  乾屍又名木乃伊,是晚期儲存型屍體現象的一種。因其損傷形態可得以儲存,所以有一定的法醫學意義。關於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9月6日下午,有市民致電紅網張家界站***張家界線上***新聞熱線18074410000,稱在永定區陽湖坪鎮建新居委會洞灣處的黔張常鐵路施工現場挖出一具棺木,發現一具儲存尚為完好的女乾屍,且文物部門已介入。

  隨後,記者立即趕赴現場瞭解情況。“是挖掘機挖出來的,最先挖到棺木,開啟後只看到衣物,以為沒有屍體,沒想到還是一具乾屍。”據現場目擊者——建新居委會支部書記李雪能介紹,在當日下午4時許,工人施工作業時挖出了棺木和乾屍。“我們村一直流傳這裡有一處張氏古墓,但是不知道具體位置,沒想到被挖出來了。”

  記者在現場看到,女乾屍面部呈黑色,身體並未完全腐爛,衣物為古裝,白頭髮,雙腳被裹成小腳。而挖掘出的棺木長約4米,寬2米。

  記者從永定區文物局工作人員處得知,從挖掘情況看,該乾屍並不具有較大的考古價值,而乾屍所屬朝代則要等鑑定衣物之後才能判斷。目前,文物部門正做進一步工作。

  之乾屍是怎麼形成的?

  乾屍比較常見,是整個屍體乾燥的結果。它的特點是:“周身灰暗,皮肉乾枯貼骨,肚腹低陷”。乾屍又可分成兩大亞型:

  乾屍分類

  a. 人工乾屍

  一種就是國外通常所報道的乾屍,即木乃伊,它們在死亡後都經過處理:剖開體腔,取出內臟,屍體用熱溶的松香澆灌,然後用浸透松香的布包裹,出土的木乃伊在顱內、乳突小房內均有松香。此類應屬人工乾屍。如古埃及法老死後,經人工脫水和用樹酯香料處理,用亞麻包裹的木乃伊。另一種則是國內所發現的棺內乾屍。

  主要由於墓地地勢高爽,地下水位低,加之棺和墓內密封程度高,棺不漏氣,所以沒有受到地下水及溼度的影響。而棺內的腐敗過程和氧化過程耗掉了留下的氧氣,形成缺氧環境;加之屍體組織和一些物質的分解產物,不利於腐敗細菌的生長繁殖,屍體的腐敗便逐漸停止下來。屍體水分滲出體外,被殮裝、棺木或棺記憶體放的燈心草、木炭、石灰等吸水物質所吸收,屍體便逐漸於化而形成乾屍。因此,可以認為,凡是屍體埋葬前進行過防腐、取臟器、澆灌松香或棺內放入吸水物質等人工處理所形成的乾屍,稱之為人工乾屍。

  b. 自然乾屍

  指那些未經人工處理,主要由於埋葬環境乾燥導致屍體脫水而自然形成的乾屍。比如新疆的樓蘭古屍就是由於該地區地勢低凹,氣候乾燥,降雨量極少,屍體僅以粗製毛布和羊皮覆蓋,上面壓一層幹樹枝和沙土,並無密封良好的棺槨裝殮,故屍體周圍可接觸外界流通的空氣,在炎熱乾燥的荒漠之中,體內水分很快蒸發,對細菌生長繁殖極為不利,即便已開始腐敗的組織也逐漸減慢其腐敗過程,最後處於靜止的平穩狀態,使屍體儲存下來。電鏡下觀察到面板、軟骨、橫紋肌、腎、腸等組織中出現大量的細菌或和細菌芽抱結構,足以說明死者體內發生過細菌繁殖過程。這些細菌與機體組織自溶、分解相互作用,使部分組織器官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但由於乾熱環境的影響,屍體水分大量迅速減少,細菌生長和屍體組織腐敗較快受到抑制,這也是使樓蘭古屍儲存完好的重要原因。

  又如哈密古屍,其情況與樓蘭古屍類似,其墓葬地點是深入戈壁荒漠之中的一處偏僻的綠洲。地勢低凹,海拔只有200米,周圍是一片戈壁荒漠,氣候特別乾燥,有“哈密的吐魯番”之稱。哈密縣全年的降雨量平均只有34.1毫米,溼度年平均為40%~50%。可見古墓地所處的環境是十分乾燥的。而哈密古屍所在的墓穴和墓室十分簡陋,墓頂封土很淺,葬具不密封,這些因素會造成屍體與外界流通的空氣接觸,在極乾燥的環境中,屍體內的水分便很快蒸發。與此同時也抑制了細菌的繁殖,屍體的腐敗也就停止,並較好地儲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