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發現觀後感

  在電視裡CCTV-10的《探索·發現》節目,講的是湖南里耶出土秦簡的經歷和後續研究。下面由小編帶領大家簡單瞭解一下。

  篇一:探索發現觀後感

  

  中午的新聞30分經常播放一些考古方面的新聞,其中就有裡耶發掘出兩萬多枚秦簡的轟動性訊息,當時就對這個訊息非常感興趣,因為在裡耶秦簡出土之前,全國各地出土的秦簡總計也才幾百枚,這兩萬多枚秦簡記錄的資訊足以重寫一個朝代的歷史,所以這一期節目引起了我強烈的興趣,可惜央視的節目是分幾天播出的,後面播出的時段我正好要上班,錯過了,鬱悶之下,在水木上向著名的DVDRW買了包括央視《探索·發現》在內的100張DVD數千部科學探索紀錄片,昨天郵包終於到了,看著上面清華大學郵局的郵戳,感覺挺親切的。

  但在這些DVD裡面卻沒找到關於裡耶秦簡的那一期節目,估計是播出時間太近,DVDRW還沒來得及收藏,不過其他節目也一樣引起了的興趣,今天花了兩個多小時,看完了《中國史話》的第一期節目《尋找失落的年表》,非常的震撼,想寫觀後感了。 中學時歷史學得不錯,至今仍記得書上說公元前841年的“共和元年”是中國歷史上有確切紀年的開始,相信很多人也都還記得與之相連的“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這個典故,而更早的歷史,確切年代就已經模糊了,而《尋找失落的年表》裡介紹的,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進行的夏商周斷代工程通過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化學家和天文學家的通力配合,找到了西周建立也就是武王伐紂的確切年份,公元前1046年,並以這個為標尺,得到了夏和商的大致建立年份***公元前2070和公元前1600***,我立即上網查現在的中學歷史課本,果然,上面清清楚楚寫著: 約前2070年 夏朝建立 禹 約前1600年 湯滅夏,商朝建立 商王湯 約前1300年 盤庚遷殷 商王盤庚 前1046年 牧野之戰,西周建立 周武王***姬發*** 前771年 西周滅亡 周幽王 而記得十幾年前我使用的歷史課本里,武王伐紂只能用“約公元前11世紀中葉”這樣模糊的語言來記錄,看來夏商周斷代工程-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它至中國歷史的確切座標向前推進了兩百年,並大大縮小了之前一千年中歷史事件的年代誤差。

  紅茶來宿舍找我,看見我正在看這種歷史記錄片,大為不解,他說“這有什麼意思啊,現在過得好不就行了,幾千年前的事,知道得這麼精確有什麼意思?” 我一時找不出話來回答或者反駁他,是啊,確定了武王伐紂的年份於我們的生活真的沒有什麼影響,它既不會增長GDP,也不會在現代人裡面掀起什麼***,現在手捧著新的歷史教材上課的孩子,可能根本不會知道,十年前的課本上,中國歷史還只能精確到公元前841年...但是,我仍然為這個變化而激動著,在我心裡,如果幾千年以後,我們的後人只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在約公元二十世紀中葉,那麼我們這幾代人的存在和留下的痕跡無疑會模糊很多。

  在記錄片裡看到那些白髮蒼蒼的考古學、歷史學教授們,油然而生一種敬仰之情,他們的成績或許仍然存在很多爭議,也許下一次出土的某些文物又將推翻他們的結論,但他們的努力一定是有價值的,哪怕僅僅是為了公元前1046這一個數字 退出光碟,回味剛才節目的內容,歷史學,天文學,化學,這些都曾經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學科,還記得五歲那年,還沒有上學之前,外公問我的志向,我回答的是“清華歷史系”,年幼的我並不知道那時清華已經沒有歷史系,後來自己也選擇了理科慢慢遠離了歷史,但今天看完這個紀錄片之後,竟隱約感覺和20年前那種對歷史、對知識的嚮往相似,如果那時我能看到這些豐富而生動科學紀錄片,那是多好的科學啟蒙,也許我的人生將是完全不同的軌跡,也許我現在做的將是更有意義和價值,也更適合自己性格的工作...現實中是沒有也許的,天亮以後還要上班,還要重複我那體力勞動的意義大於腦力勞動的工作。 希望我能遇見一個熱愛科學與探索的孩子,能把這些dvd送給他,讓我兒時的夢想可以延續...

  篇二:探索發現觀後感

  我觀《探索與發現》節目,節目介紹了中國古代的一些建築奇蹟。最讓我感到震撼和驚奇的是恆山上的懸空寺。

  在中國眾多的寺廟中,山西恆山的懸空寺稱得上是奇妙的建築。一般寺廟都建在平地上,但這座懸空寺卻是名副其實,建在懸崖峭壁上,懸在半空之中。懸空寺位於山西省渾源縣,是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廟宇。懸空寺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歷代都對其進行過修繕。懸空寺距地面約50米,發展了我國的建築傳統和建築風格,其建築特色可以概括為“奇、懸、巧”三個字。前人介紹懸空寺,概括為:“面對恆山,背倚翠屏;上載危巖,下臨深谷; 鑿石為基,就巖起屋;結構驚險,造型奇特。”懸空寺是在懸崖上鑿洞,插入木樑,寺的一部分建築就架在這一根根木樑之上,另一部分則利用突出的岩石作為它的基礎。遊人在遠處見不到這些木樑,卻見到不少細木斜頂住寺的底層。遊人會想:這些顫顫悠悠的木柱能頂得住這樣一座寺廟嗎?當人們仔細觀察,發現承受重量的除了木柱外,還有那些插入岩石的巨大木樑後,對古代匠師的智慧,不得不由衷地發出感嘆和敬佩了。唐開元二十三年,李白遊覽懸空寺後,在石崖上書寫了“壯觀”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稱懸空寺為“天下巨觀”。 英國的一位建築學家寫道:“中國的懸空寺把力學、美學和宗教融合為一體,做到盡善盡美,這樣奇特的藝術,在世界上是罕見的,通過這次參觀遊覽,才真正看到這個古老民族的燦爛文化藝術和文明歷史。懸空寺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驕。”義大利威尼斯考古專家尼諾先生認為:懸空寺及它象徵的一切,體現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成就,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傑出體現,僅僅是為了這座奇特的寺廟,就值得到中國來一趟。

  懸空寺經歷千年依然幾近完好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向我們以及全世界展示著中華民族古老的文化和智慧。我想我們在感慨之餘,多少也應該有所思考。思考為什麼在1400多年前建築的廟宇在風吹雨打、烈日驕陽,甚至山崩地裂中依舊能夠屹立不倒,而今天的很多建築卻脆弱到經不起一絲考驗?不是今天的技術比不上魏朝,我想,或許是因為面對今天的喧囂,我們太多地關注背後的東西,卻獨獨忽略了眼前的責任。或許我們在研究古人的建築方法,為了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和偉大的文化驕傲之餘,也應該繼承他們樸素、純淨、認真、踏實的心態。

  懸空寺集自然美和人工美為一體,又將美學、力學和宗教融合為一處,不愧於東方瑰寶的美稱。誠若明代詩人王湛初遊懸空寺發出的感慨萬分的詩句:“誰鑿高山石?凌虛構梵宮,蜃樓疑海上,鳥道設雲中。”

  篇三:《探索發現》觀後感

  武當山——這是一座具有傳奇色彩的大山,它在地球神祕的北緯30度線上,與瑪雅古建築、埃及金字塔等許多業已消失或僅存遺蹟的文明奇觀共生共榮。它是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的聖地,一箇中國版的梵蒂岡、麥加和耶路撒冷。

  古往今來,八百里武當吸引了多少遊客的目光,又有多少人被武當山的奇偉所折服,他們眷戀著這座大山,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朝拜了千年。在這幅敬獻給南巖玄帝殿的《道通天地》匾額裡有眾生內心的虔誠,真武信仰漂洋過海,在臺灣生根發芽。每年的九月九、三月三,臺灣的進香團都會來武當朝拜。這是一座綿延縱橫而又大氣磅礴的大山,它接納著不同信仰、不同膚色的芸芸眾生。大嶽武當,共祈太和。

  看完了《問道武當》,讓我對原本並不瞭解的武當山更加了解了,武當山古建築群還被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在武當山還有很多美麗的地方,例如,紫霄宮的雪景,太子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