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高考真題彙編詳解語文

  一心讀遍聖賢書,三心二意無益處,四書五經勵我志;五洲四海任我遊,三堂二課皆用功, 一生前程始於此。祝高考順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五年高考真題彙編語文,僅供大家參考!

  五年高考真題彙編語文第一部分

  一、***每小題3分,共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睿智豁達的蘇軾認為,賈誼“志大而量小,才有餘而識不足”,不懂濤光養晦,不能自用其才。而歷經宦海沉浮的王安石比蘇軾更為洞明,在《賈生》詩中他提出了自用其才的標準。他寫道:“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 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評價的標準不在於官爵高低,關鍵要看臣子的謀議是否得到採納和施行。這是很有見地的經驗之談,顯然,政治家們要比詩人們眼光更為深篤,值得後人深思和借鑑。

  透視賈誼的人生際遇和蘇軾、王安石等人的詩作情懷,我們可從中受到啟迪,那就是要學會剛愎自用,方能成才。

  劉禹錫在《學阮公體》詩中曾言:“***甲***”,可謂一語道破了古代有才華的讀書人或知識分子,即賈誼們的痼疾。他們往往多愁善感,情緒多變。遇有順境,就激情滿懷,意氣風發,“***乙***”;而遇到逆境,就心懷憤懣,一愁莫展且自感懷才不遇,“***丙***”。有的甚至義氣用事,自暴自棄,於事無補,於己有害。

  今天我們生正逢時,即使身處逆境,也要以“出世”情懷,自用其才。因為古人早就告訴我們:“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

  1.文中加點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確的一項是

  A.睿智***ruì*** 濤光養晦 B.何啻***chì*** 宦海沉浮

  C.痼疾***gù*** 一愁莫展 D.憤懣***mǎn*** 義氣用事

  2.上面所選文段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恰 當的一項是

  A.深篤 B.剛愎自用 C.自暴自棄 D.出世

  3.依次填入第三段甲、乙、丙三處的語句,句意連貫、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①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②昔賢多使氣,憂國不謀身

  ③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4.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歸隱是舊時文人理想中的一種閒散生活——躬耕、沽酒、題詩、作畫、對弈等,但是古往今來很少有人心甘情願過這種生活。

  B.是人們沒有足夠的時間閱讀呢?還是根本沒養成讀書習慣呢?造成國民閱讀狀況堪憂的原因很多,消除閱讀隱憂勢在必行。

  C.君子要講和諧,但不能隨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汙。《中庸》所謂“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絲毫含糊。

  D.休閒方式各種各樣:古人看戲,今人看電視;鄉下人在大樹下閒聊,城裡人在電腦上聊QQ,真是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呀!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 觀眾認為電影《狼圖騰》備受爭議的主要原因是讓狼成為主角,缺乏對圖騰的詮釋、闡發和張揚,沒有強化精神層面的昇華所導致的。

  B. 遲子建的作品既有地域性又有普遍性,從《額爾古納河右岸》到《群山之巔》,她的目光始終關注著北中國奔流的河水、蒼茫的群山。

  C. 我們曾經大力推崇魯迅懷疑、批判和抗爭的精神,然而在當下,不但這種精神沒有被很好地繼承,而且被很多人遺忘甚至剷除。

  D. 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化,使得如今大多數醫院的醫療水平、就醫環境與以往相比均有提高,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也大有好轉。

  二、***每小題3分,共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戲曲藝術的虛擬性

  虛擬性,是中國戲曲藝術最顯著、最本質的特徵之一,是戲曲藝術程式化、體系化表現手法的精髓和靈魂。虛擬性作為戲曲藝術的核心成因,是在戲曲藝術長期發展中,遵循戲曲藝術的基本規律,經過戲劇藝術家對生活的精準提煉,一代代戲曲演員探索、創造和積累而成的。

  中國戲曲特別重視敘事文學時空變換的自由,總是致力於打破舞臺對時空變換的限制。所謂虛擬性,就是不受舞臺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利用演員描摹客觀景物形象的細緻動作和虛擬化表演,表現和製造特定的環境、事件、動作和情節,將觀眾引入特定的戲劇情境。例如,在根本沒有馬匹的舞臺上,演員手執一根馬鞭,通過不同的揮鞭動作 ,就可以虛擬出上馬、飛馬、下馬等意境。觀眾能接受和承認這種虛擬性表演方式,與我們古代文學創作中使用“比興”手法有關。戲曲虛擬性表演與創作詩歌的“比興”手法和繪畫的寫意手法如出一轍,體現著東方藝術在美學上的獨到見解。

  戲曲的虛擬性有其顯著的特性。假設性是其突出特性之一。無論是對環境、事件,還是對人物的虛擬,在演員的主觀意識中,所要虛擬的物件必須客觀存在,並被假定為在舞臺上可以客觀存在。這樣演員才有可能在真實生活的基礎上,展開想象的翅膀,通過虛擬、誇張和想象,使生活真實得以藝術再現。如《白蛇傳》“遊湖借傘”一折中,演員把艄公活動的舞臺部分合理假定為遊船,待許仙一步跨到“船上”,“船上”的人立刻左右起伏,虛擬出遊船左右晃動的戲劇情境。如果追求實景效果和實際效應,很多事情在有限的舞臺時間和空間中就難以實現。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真實性是戲曲藝術的理論基礎,是戲曲藝術虛擬性的本質要求,一切虛擬必須源於生活實踐,是生活的提煉,否則,虛擬的物件就成了無本之木,無米之炊,無法引領虛擬表演的欣賞物件,走進特定也即假定的戲劇情境。

  在既有限又開放的戲曲舞臺上,戲曲藝術的虛擬性和真實性是辯證的統一。真實性是基礎,虛擬性是輔助,生活是實,藝術是虛,藝術創造的過程是以實生虛,又以虛來表現實的過程,沒有生活的真實,就沒有藝術的虛擬,沒有藝術的虛擬,就體現不出舞臺上生活的真實。真實性是虛擬性賴以生存的源泉和土壤,虛擬性是真實性藝術再現的形式和手段,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戲曲的虛擬性,是由劇作家、導演和演員創造和表現的,但卻離不開觀眾的參與,是在劇作家、導演、演員和觀眾的互動中完成的。這種互動,包括觀眾對虛擬時空、虛擬環境、虛擬動作的認知,也包括對虛擬人物感情世界的認識,進而產生豐富的聯想和強烈的共鳴。演員逼真的虛擬,可以將靜坐的觀眾引入或山川江海,或軍營山寨,或行舟乘轎,或舉杯相慶之中。如果沒有觀眾參與互動,沒有觀眾的理解和共鳴,再美的虛擬也只能是孤芳自賞。***摘自2015年2月10日《光明網》,有改動***

  6.下列關於“虛擬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虛擬性,是戲曲藝術的核心成因,也是戲曲藝術程式化、體系化表現手法的精髓和靈魂所在。

  B.虛擬性,是戲劇藝術家遵循戲曲藝術的基本規律對生活的精準提煉,是中國戲曲藝術最顯著、最本質的特徵之一。

  C.虛擬性,是演員打破舞臺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描摹客觀景物形象的細緻動作和虛擬化表演,將觀眾引入特定戲劇情境的一種表演方式。

  D.虛擬性,是演員運用詩歌創作的“比興”手法和繪畫的寫意手法進行虛擬表演,它充分體現了東方藝術的美學見解。

  7.下列關於“戲曲虛擬性的特性”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白蛇傳》中演員把艄公活動的舞臺合理假定為遊船,虛擬出遊船左右晃動的戲劇情境,展現了戲曲虛擬性中的假設性特性。

  B.脫離了真實性,戲曲虛擬的物件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米之炊,無法引領虛擬表演的欣賞物件走進假定的戲劇情境。

  C.在既有限又開放的戲劇舞臺上,戲曲藝術往往憑藉以實生虛,以虛來表現實而達到虛擬性和真實性的辯證統一。

  D.即使沒有觀眾的參與,戲曲的虛擬性也能在劇作家、導演和演員的創造、表現和充分互動中得以完成。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戲曲致力於打破舞臺對時空變換的限制,重視敘事文學時空變換的自由,這可以通過戲曲虛擬性得到實現。

  B.正因為戲曲虛擬性具有假設性的特性,演員才有可能展開想象的翅膀,通過虛擬、誇張和想象,使生活真實得以藝術再現。

  C.追求實景效果和實際效應,會導致很多事情在有限的舞臺時間和空間中難以實現,可見戲曲虛擬性並非源於生活的實踐。

  D.演員逼真的虛擬表演、觀眾的參與互動以及觀眾的理解與共鳴,是實現戲曲虛擬性的重要 條件。

  三、***每小題3分,共1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賈黯,字直孺,鄧州穰人。擢進士第一,起家將作臨丞、通判襄州。還為祕書省著作佐郎、直集賢院,遷左正言、判三司開拆司。

  黯自以年少遭遇,備位諫官,果於言事。首論韓琦、富弼、范仲淹可大用。杜樞覆張彥方獄,將駁正,忤執政意,執政□他罪絀樞。黯言:“樞無罪,且旨從中出,不因臣下彈奏。恐自此貴幸近習,言一得入,則將陰肆讒毀,害及善良,不可不察。”時言者或論事亡狀,輒戒勵窮詰。黯奏:“諫官、御史,跡既疏遠,未嘗預聞時政,不免採於傳聞,一有失言,而詰難沮辱隨 之,非所以開廣言路。請如唐太宗用王珪、魏徵故事,每執政奏事,聽諫官一人隨入。”執政又患言事官旅進,論議上前不肯止。乃詔:“凡欲合班上殿者,皆稟中書俟旨。”黯論以為:“今得進見言事者,獨諫官、御史,若然,言路將壅,陛下不得聞外事矣。請如故便。”皆弗許。

  英宗即位,遷中書舍人。受詔撰《仁宗實錄》,權知審刑院,為群牧使。時封拜皇子,併除檢校太傅。黯言:“太師、太傅、太保,是為三師,天子之所師法。子為父師,□義不可,蓋前世因 循弗思之過。請自今皇子及宗室屬卑者,皆毋兼師傅官, 隨其遷序,改授三公。”下兩制議,請如黯奏。而中書亦謂:“自唐以來,親王無兼師傅者。國朝以三師、三公皆虛名,故因而授之,宜正其失。”詔可。

  時帝初即位,王廣淵、周孟陽以藩邸之舊,數召對。黯言:“俊義滿朝未有一被召者獨親近一二舊人示天下以不廣請如太宗故事,召侍從館閣之臣,以備顧問。”帝嘗從容謂黯曰:“朕欲用人,少可任者。”黯對:“天下未嘗乏人,顧所用如何爾。”退而上五事:一、知人之明,二、養育以漸,三、材不求備,四、以類薦舉,五、擇取自代。

  後與兩制合議,請以濮王為皇伯,執政弗從,數詣中書爭論。會大雨水,時黯已被疾,疏言:“簡宗廟,逆天時,則水不潤下。今二三執政,知陛下為先帝后,□阿諛容說,違背經義,建兩統貳父之說,故七廟神靈震怒,天降雨水,流殺人民。”既病,求出,以翰林侍讀學士知陳州。未行,卒,年四十四。口占遺奏數百言,猶以濮王議為請。贈尚書禮部侍郎。***選自《宋史•列傳第六十一》,有刪節***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杜樞覆張彥方獄 覆:審查;查究

  B. 若然,言路將壅 壅:堵塞

  C. 權知審刑院,為群牧使 知:知道

  D. 會大雨水,時黯已被疾 被:遭受

  10.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忤執政意,執政□他罪絀樞

  ②子為父師,□義不可

  ③知陛下為先帝后,□阿諛容說

  A.①以 ②於 ③乃 B. ①之 ②於 ③則

  C. ①以 ②而 ③則 D. ①之 ②而 ③乃

  11.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俊義滿朝 / 未有一被召者獨親近 / 一 二舊人 / 示天下以不廣

  B.俊義滿朝 / 未有一被召者 / 獨親近一二舊人 / 示天下以不廣

  C.俊義滿朝未有一/ 被召者獨親近一二 / 舊人示天下以不 廣

  D.俊義滿朝未有一/ 被召者獨親近一二舊人 / 示天下以不廣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賈黯擔任諫官,論說韓琦、富弼、范仲淹可以委以大任,體現了他敢於上書言事的性格特點。

  B.杜樞被執政者貶職,賈黯認為杜樞沒有犯罪,而降職是由朝廷決定的,不是大臣彈劾的原因。

  C.賈黯認為太師、太傅、太保是天子學習效法的人,皇子以及宗室中地位低下的人,都不要兼任這三種官職。

  D.賈黯與執政宰相一起進諫,認為不能怠慢宗廟,應該以濮王為皇伯,從而順應天時。

  五年高考真題彙編語文第二部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請如唐太宗用王珪、魏徵故事,每執政奏事,聽諫官一人隨入。***5分***

  ***2***帝嘗從容謂黯曰:“朕欲用人,少可任者。”黯對:“天下未嘗乏人,顧所用如何爾。”***5分***

  14.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淮上與友人別 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贈別 杜牧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1***請簡要分析第一首詩中作者情緒的變化。***4分***

  ***2***請分別賞析兩首詩結句的表達效果。***4分***

  1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 。倚南窗以寄傲, 。

  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2***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 , ,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諸葛亮《出師表》***

  ***3***遙岑遠目, , 。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五、***12分***

  16.將下列句子組合成語意連貫、合乎邏輯的一段話,只寫序號。***4分***

  ①其共同特質是創新與分享。

  ②“創客”是指熱衷於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著意於創新的人群。[來源:學&科&網]

  ③而分享則是創客的另一重要要素,分享才能使創客的智慧得到擴散和整合。

  ④這一稱呼最早起源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發起的個人製造實驗室。

  ⑤創新是創客的核心要素,是區別於其他人群的重要標誌。

  ⑥如此看來,“創客”與其說是一種稱呼,不如說是一種崇尚創新與分享的信仰。

  17.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話改寫成一句話,並保留原有資訊***可酌情增減詞語***。***4分***

  《富春山居圖》被稱為“中國古代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黃公略是《富春山居圖》的作者。

  中國古代山水畫的藝術魅力在《富春山居圖》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1***以《富春山居圖》為主語:

  ***2***以黃公略為主語:

  18.根據下面表格提供的資訊,將2014年7月至10月哈爾濱和濟南兩市月平均氣溫變化的特點寫成一段話。要求內容完整,語言連貫,不超過70個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