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評說高考真題訓練

  人物史是高中歷史課程六個選修模組中的組成部分之一,那麼在高考歷史時,如果遇到與人物史相關的題目,考生要如何去解答這類題目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僅供大家參考!

  一

  材料一 “政黨者,乃本特異之政綱為全體所共認者,以一致之運動圖國家之幸福,因而相與聯合之一團體也。“……“惟記者章士釗自稱之所信,則凡國家之能獲政黨之福者,必其國內有兩大黨,而亦僅有兩大黨,政綱截然不同,相代用事者也。”

  ——1912年 章士釗《論統一黨》

  1依據材料一,章士釗認為什麼是政黨?2分不得摘抄原文。概述其政黨觀。2分

  材料二 “代議制不適於吾農業國,其所以然,則吾之所謂士者,本屬遊民,不能事事,古來以祿代耕之意,久已無存,益以浮濫淫靡、本土不具之習,所以腐人心性而墮人節操者,又隨工業國之代議制轉徙而來,外汙中糞,不可究詰。”

  ——1923年 章士釗《論代議制何以不適於中國》

  2依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章士釗為什麼認為“代議制不適於吾農業國”?11分

  【答案】1政黨是依據並且落實特殊的政治綱領的團體。2分

  政黨觀:兩黨制。2分

  2資本主義國家的議員,有富有的資本家為其提供經費,2分不用犯愁自己的衣食之費和巨大的政治活動開支2分;中國是個農業國,議員沒有資本家為其提供經費,他們以政治為謀生之路,2分一旦離開政治,將無以為生,故視政治為聚財手段,2分一旦從政,將貪汙受賄,無所不為。3分

  二

  材料一 “孝友為家庭之祥瑞,凡所稱因果報應,他事或不盡驗,獨孝友則立獲吉慶,反是則立獲殃禍,無不驗者”。“吾家子侄半耕半讀,以守先人之舊,慎無存半點官氣。不許坐轎,不許喚人取水添柴等事。其拾柴收糞等事,必須一一為之;插田蒔禾等事,亦時時學習之。”“一家能勤能敬,雖亂世亦有興旺氣象;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知風味。”“吾家現雖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風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聲罵僕以為首,戒惰以不晏起為首。”

  ——摘自《曾國藩家書》

  材料二 民國學者郭斌和教授認為:“曾文正,即我國舊有教育理想與制度下所產生的最良之果之一。故能才德兼備,文武兼資。求一平均發展道德文章事功三才之成就,可與文正相比者,實不數數覯。”辛亥革命後,一些革命黨人說他“開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遺臭萬年的漢奸。

  ——摘自《曾文正與中國文化》

  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曾國藩的主要教育思想。8分

  2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郭斌和與革命黨人評價曾國藩的角度。我們應依據何種標準評價曾國藩。並指出影響評價人物的主要因素。7分

  【參考答案】1 主要教育思想:孝友;耕讀;勤敬;戒傲惰。6分

  2 評價角度:郭斌和從曾國藩是中國傳統文化之榮的角度評價的。革命黨人是從曾國藩鎮壓農民運動和鎮壓人民反侵略運動的角度評價的。4分

  標準: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一分為二,全面評價。2分

  影響因素:研究者的階級立場、史料佔有情況、時代性、評價角度等。3分

  三

  加爾文被譽為“歐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偉大人物”,但他的多面形象遠未被我們所充分認識。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英國和美國這股爭取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奮鬥精神,是加爾文主義孕育出來的;而實踐這個精神,使它成為具體制度的,也多半是加爾文主義者。加爾文成為歷史上最英勇的法國胡格諾派,荷蘭乞丐派,英格蘭清教徒,蘇格蘭誓約派和美國新英格地區清教徒前輩移民之父,他們都以為為了良心自由的緣故可以犧牲世界上任何東西而聞名於世。 ——甘.雅各和傑利.紐康《如果沒有耶穌》

  材料二 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學家的自由研究上超過了天主教徒。塞爾維特正要發現血液迴圈過程的時候,加爾卻燒死了他,而且還活活地把他烤了兩個鐘頭。

  ——恩格斯

  1概括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對加爾文的評價有何不同?6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對加爾文的評價相矛盾嗎?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你的理由。9分

  【參考答案】15分

  1材料一認為加爾文孕育了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奮鬥精神;併成為了英美資產階級革命的旗幟和制度建設的理論基礎。3分

  材料二認為加爾文迫害科學家的自然研究超過了天主教會,阻礙了近代醫學和近代科學的發展。3分

  2不矛盾。2分

  理由:兩則材料對加爾文的評價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結果。2分

  材料一是站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民主政治制度發展角度評價加爾文的。加爾文建立共和式的長老制,由選舉產生等民主思想使其成為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武器和制度的楷模,從這一角度看加爾文是值得肯定的。3分

  材料二是站在近代自然科學發展角度評價加爾文的。加爾文鎮壓其他信仰的教派和個人是由其政教合一的宗教領袖地位決定的,這體現了其落後性,從宗教思想阻礙近代科學發展的角度看加爾文是應該被否定的。2分

  四

  材料一:德意志所矚望的不是普魯士的自由主義,而是普魯士的威力……當代重大問題

  不是用說空話和多數人的決議所牟解決的……而是要用鐵和血來解決的。

  ——1862年俾斯麥在議會上發表的演說

  材料二:任何一個州,都能僅憑自己動議合法地退出聯邦,任何以此為目的的決議和法

  令在法律上都是無效的;至於任何一州或/州的反對舍眾國當局的暴力行為,都可以依據具體情況視為叛亂或革命行為。

  ——1861年3月4日林肯競選總統的演講稿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重大問題”„要用鐵和血來解決”各指什麼?俾斯麥是如何實現上述主

  張的?9分

  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俾斯麥、林肯的言行有何共間之處?對此你如何評價?6分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