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評說高考試題集錦

  準確全面地評價歷史人物是高考重要內容之一,對於這類問題要怎麼解答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僅供大家參考!

  一

  2008年江蘇高考24題B12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長時期以來,軍政和絕大部分公民把義大利戰爭和埃及戰爭的英雄人物第一執政當作偶像來崇拜,都齊聲祝願他能有一個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國的偉大相符的稱號。„„大家感到他有一個國家最高元首的稱號是順理成章的,因為他實際上已扮演了這樣的角色。„„要說是皇帝了篡奪了金鑾寶座,那麼我們可以說,他身邊的同謀比善於導演喜悲劇的所有暴君都多,因為四分之三的法國人都參與了他的陰謀。

  ——法康斯坦《回憶拿破崙》

  材料二 歐洲則普遍認為,由人民自己治理國家,最終只會導致無政府主義和天下大亂。但不管怎樣,華盛頓並沒有順應當時的潮流,為世上多添一項王冠。然而世界卻將因多了一位總統,而使王冠從此暗淡無光甚至難以戴穩。

  ——陳森《華盛頓--美國的開國元勳》 請回答:

  1依據材料一,概括促成拿破崙稱帝的因素。4分

  2材料二表明華盛頓拒絕稱王,其個人原因何在?但有人認為,華盛頓實際上具備稱王的條件,請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說明。4分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世界卻將因多了一位總統,而使王冠從此暗淡無關甚至難以戴穩”?2分

  4綜合以上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請你談談特定歷史時期影響政治體制選擇的因素。2分

  【答案】

  ⑴拿破崙的對外戰爭為他贏得崇高威望,法國大部分人對拿破崙的支援。

  ⑵華盛頓有著強烈的共和思想反對封建專制制度,華盛頓不貪戀權力。

  華盛頓通過領導美國獨立戰爭而贏得個人威望,大陸軍中的一些軍官要求華盛頓當國王。 ⑶美國建立了共和制政體民主制度,衝擊了歐洲乃至世界的君主制度。

  ⑷個人品質、具體國情、時代形勢、歷史傳統等。

  【點撥】

  主要考察了拿破崙和華盛頓兩位人物。兩人都聲名顯赫,然而一個確加冕稱帝,成立了法蘭西帝國;而一個則功成身退,開創民主共和政體。第1問從材料一中“義大利戰爭和埃及戰爭的英雄人物第一執政當作偶像來崇拜”以及“因為四分之三的法國人都參與了他的陰謀”可以概括得出結論。第2問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考察對獨立戰爭基本事實的理解和掌握。第3問要考察了美國的政體,要回答清楚對歐洲封建君主制度的衝擊;第4問從多個方面簡練作答。

  二

  2009年高考寧夏文綜44題15分

  材料一:孫中山1922年8月在一次談話中說:吾國建設當以英國公正之態度,美國遠大之規模,以及法國愛國之精神為模範,以樹吾民國千年可百年永久之計。然而今日中國之外交,以國土鄰接關係密切言之,莫如蘇維埃俄羅斯。至於國際地位言之,其對吾國利益相同,且無侵略顧慮,而又能提攜互助,策進兩國利益者,則德國是也。

  ——摘編自李玉貞《孫中山與共產國際》

  材料二:俄國革命之所以能夠成功,我革命之所以不成功,則各黨員至今仍不明三民主義之過也。質而言之,民生主義與共產主義實無別也„„俄國革命之初不過行民權、民生二主義而已,及後與列強奮鬥六年,乃始知其用力之最大者,實為對於民族主義„„其指陳獨秀等所以意圖排擠而以獨得俄助而疵毀吾黨者,初欲包攬俄國交際,並欲阻止俄國不與吾黨往來,而彼得以獨得俄助而自樹一幟與吾黨爭衡也„„我國革命向為各國所不樂聞,故嘗助反對我者以撲滅吾黨,所望為同情只有俄國及受屈之國家及受屈之人民耳。

  ——孫中山:《批鄧澤如等的上書》1923年11月29日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孫中山對蘇俄的認識有何不同。7分

  2簡要評析孫中山“民生主義與共產主義實無別也”的觀點。8分

  【答案】

  11922年通過對比強調中俄地緣關係;1923年認為蘇俄同情國民黨,共產主義與三民主義相通,有必要聯俄。

  2為聯俄聯共提供根據;民生主義與共產主義有一定聯絡,但有本質區別;孫中山的觀點有歷史侷限性。

  【點撥】本題為選做試題,考查學生“中外歷史人物評說”中的“孫中山”這一人物,旨在考查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資訊的能力及獨立地對歷史問題和歷史觀點進行評價分析的能力。第1問的回答要從史料中提取有效資訊,第2問的評述要結合史實,言之有物。

  三

  2008年廣東高考29題12分

  材料一 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說,他們只和英王之間締結了契約。富蘭克林認為,根據人民的普遍心理,只有國王才是北美的主權權威者。1776年發表的《獨立宣言》則歷數了英王的25條大罪,將其稱為“專制君主”。——據雷芳《英王在殖民地形象的改變與北美獨立意識的形成》

  材料二 到1870年,在運到英國的棉花中,有60%來自美國。此後,美國始終是英國棉花的主要供應地。棉花也成為美國在1815年後最重要的經濟發展動力,直到1860年,棉花出口佔美國國內出口總值的一半還多。——據沃爾夫《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民》

  問題:

  1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為什麼只承認與“英王之間締結了契約”?從當時英國政治體制的角度加以分析。4分

  2分析英王形象在北美殖民地人民心中從“主權權威者”變為“專制君主”的原因。4分

  3美國獨立後,英美兩國的經濟聯絡並未切斷。根據材料二,分析19世紀中前期英美兩國在經濟上的相互影響。4分

  【答案】1英國實行君主立憲制,英王統而不治;北美殖民地與英國的矛盾集中指向英國議會;北美人民實際上不承認英國殖民統治權。

  2北美殖民地思想家的獨立主張廣泛傳播;北美殖民地的經濟利益與英國的經濟壓榨政策產生尖銳矛盾並激化;英國以英王名義嚴厲懲處北美殖民地;獨立戰爭爆發。

  3美國是英國最重要的棉花供應地,為英國工業革命的發展提供了保證;英國從美國大量進口棉花,帶動了美國經濟發展。

  【點撥】1可從英國政治體制的核心和特點思考。議會掌握實權,而國王處於統而不治。北美殖民地人民只承認與“英王之間締結了契約”,實際上是想借此否定英國的殖民統治。

  2可從北美獨立戰爭的背景思考,啟蒙思想的影響、殖民地人民與英國殖民統治矛盾尖銳、北美殖民地的經濟利益與英國的經濟壓榨衝突。

  3可直接讀取材料資訊,“美國始終是英國棉花的主要供應地”可與英國工業革命聯絡、“棉花成為美國在1815年後最重要的經濟發展動力” 說明英國從美國大量進口棉花,帶動了美國經濟發展。

  四

  2010年高考福建文綜41題C

  材料一 事實上,工業文明是疾病,因為它處處有弊端。

  土布經濟完全不同於一般的經濟。後者不注意人的因素,前者充分關心人。

  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業文明的基礎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鄉村基礎上„„我設想的農村經濟,完全沒有剝削,剝削是暴力的本質

  建立在非暴力基礎上的社會,只能由以村莊為單位的群體組成,在這樣的村莊裡,尊嚴而和平地生存的條件是自願合作。

  ——摘自甘地《聖雄箴言錄》

  材料二 1928年,印度國大黨領導人之一尼赫魯在給甘地的信中寫道:“我認為你對西方文明作了極其不公正的評價,將它不足之處過於誇大了。”

  ——摘自馬克垚《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雖然生為一名印度人,並堅守著一些印度傳統,但甘地的遺產卻仍然可以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

  „„最近,對甘地的重新發現已經與大規模的和平主義運動,以及越來越受到廣泛重視的自然、環境„„等問題聯絡了起來。

  ——摘自[意】詹尼·索弗裡《甘地與印度》

  1據材料一,概括甘地的經濟思想。6分

  2據上述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評價甘地的經濟思想。9分

  【答案】

  1提倡土布經濟;反對剝削,抵制西方工業文魄;保持印度的鄉村經濟;鼓勵人們互相幫助與合作。

  2進步性:甘地的經濟思想址其非暴力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朽利於抵抗英國的經濟侵略;有利於緩和社會矛盾;有利於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對後來的世界和平主義運動、環境保護運動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侷限性:對西方工業文明的認識具有片面性;建設印度社會的構想沒有順應時代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