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綜合提升檢測試題

  當你掌握了語文答題技巧後,會讓你在語文考試中如魚得水。在每一份語文試題卷中,你是否有著自己獨特的解題思路與技巧呢?讓我們來做一下這套試題卷吧!現在請欣賞小編帶來的2017年!

  2017年

  選擇題

  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倉廒賞賚萃取風雨如晦火中取粟

  B.出岫睇眄坳堂煢煢孑立殞身不恤

  C.毗鄰蘊籍鈐記永葆青春呼天搶地

  D.巡狩庠序戶牖循循善誘懸樑刺骨

  下列選項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

  A.冬天老年人要增加營養,也要適當運動,在戶外鍛鍊時一定要量入為出,以步行為宜,時間最好選在傍晚,還要注意保暖,防止著涼。

  B.有段時間,滬深股市指數波動非常大,有時一天上漲幾百點,有時一天下跌幾百點,漲跌幅度之大令人歎為觀止。

  C.今天我們提倡的創新,並不是要拋開先哲時賢的成果另起爐灶,而是要站在前輩的肩膀上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並努力超越前人。

  D.微笑像和煦的春風,微笑像溫暖的陽光,它蘊涵著一種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間所有的煩惱都煥然冰釋。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中共第十七屆六中全會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做出部署,並提出了到2020年中國的文化改革發展奮鬥目標,描繪了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B.從2011年初開始,比亞迪總公司對處於地理位置偏遠、經營不善的經銷商實施勸退策略,這使經銷商數量從最高的26家減少到目前的大約21家左右。

  C.對泰國的水災,很多中國人感同身受。日前,中國政府派出防洪專家組協助泰方抗洪,並送去了大批救援物資,包括氣墊船、淨水器、帳篷等,總價值超過4 000萬人民幣。

  D.今年盛夏,艾薩克森見了喬布斯最後一面,在整個交談的過程中,他一直蜷縮著身體,但語言依然犀利幽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雲就在山頂,幾萬年來,他們就這樣相依相偎,不離不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雲就倚在山頭,隨著晦明變化、陰晴風雨而變化多端。

  ①無端地要生出這樣的感慨 ②站在拉薩街頭看雲 ③山為雲而生,云為山而現 ④在湛藍的天宇下,毫不保留地坦誠地踞坐在布達拉宮的周圍 ⑤石與沙累積著,縱橫了溝壑,連綿了山頭 ⑥四面環山,山勢並不崔嵬

  A.③②①⑥⑤④ B.⑥⑤④③②①

  C.④③②①⑥⑤ D.④⑥⑤③②①

  下列各項中,對作品故事情節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這說明孔子認為只有在仁德的基礎上學禮樂才有意義,這體現了重視仁德的思想。***《論語》***

  B.曹操發兵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謙以劉備是宗親,願將徐州相讓,劉備不肯接受;劉備解徐州之圍後,陶謙再讓徐州,劉備仍不接受;不久陶謙病重,三讓徐州,劉備還是辭讓。陶謙死後,徐州軍民擁戴劉備,但關羽、張飛因嫌徐州地小而極力反對,劉備最後也沒有接受徐州。***《三國演義》***

  C.堂·吉訶德第一次出門是單槍匹馬,為時兩天。頭一天,他看到一家客店,把它當作了堡壘。把店主當成了堡壘長官。第二天,他聽從”堡壘長官“的勸告,決定回家一趟,置辦行裝和找個僕人。***《堂·吉訶德》***

  D.卡西莫多在十四歲時就當上了聖母院的敲鐘人,這使他得了一種新的殘疾:鐘聲破壞了他的聽覺,他變成了聾子。但這並不影響他繼續做一個富有激情的教堂敲鐘人。***《巴黎聖母院》***

  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①人在碰到大的難題時常常求助於神,只有在人力無法解決的困難面前,神才顯示它的威力,這重大的難題就是人們無法克服死亡的威脅。繪畫配合宗教,為克服這一難題竭盡全力,故繪畫中儘管滿篇神仙鬼怪,卻盡是人的根本欲求——生存意識的體現。永樂宮壁畫是我國現存最巨集偉的道教壁畫,它不僅繼承了中國古代美術的傳統風格,同時也滲透著深奧的道教美學思想。其中,《朝元圖》著力表現神仙們奇特的經歷和傳說故事,一方面把神仙居住的洞府描繪成世外桃源;另一方面又極力宣揚仙界尊卑的嚴格性,賦予天神們同人間一樣的情感與相貌。這種表現方法的兩重性,反映了道教“出世”與“入世”思想的並存,而這種並存正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

  ②繪畫中的山水自然題材與壁畫題材不同。山水自然題材首先體現著人們的道德追求。按孔子的說法,自然四時是天意的體現,人的德性是受之於天,而天又以自然的形態出現,則自然世界蘊含著天意,故面對自然可悟通行為規範,於是他宣稱:“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視為培養人的道德精神的一部教材。

  ③其次,山水自然題材繪畫體現著個性情感的抒發。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將自然四時景觀與人的情感對應展示出來,是“天人”學說在情感領域走向美學的標誌。繪畫中山水題材的作品體現出人們對終極的追求,這是中國畫人文精神的又一表現,人們對自由解脫的嚮往,就在這種繪畫中顯露。

  ④闡述“天人合一”的思想的,除儒家外還有道家。莊子認為,人與天地萬物渾然一體,因為它們都是世界本體***道***的化身。老莊的“天人合一”不是外象的“天人合一”,而是本體的合一。但在客觀現實中,自然是與人相對立的存在。藝術家的努力就是使二者獲得統一。如果說儒家“天人合一”美學觀是助於社會理性的培養,調節人的情感。那麼,道家的“天人合一”美學觀則是為了解放人性,爭取自由,是對物的壓迫、人的壓迫與自我情感困擾的反抗與解脫。

  ⑤追求天地精神勢必鄙棄物質外象。莊子在《天道》篇感嘆道:“悲夫,世人以形色名聲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聲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可見莊子美學強調於象外求意,不拘於形色。北宋時,蘇軾、米芾大力提倡水墨寫意,於是水墨畫大盛,後代所謂“元四家”、“明四家”,蔚為大觀。水墨寫意之流,到了清代,畫水墨山水被奉為上乘,而工筆重彩的青綠山水被斥為末流。我們從這一發展流程看,莊子思想在山水畫中佔據著重要地位。

  ⑥“明四家”的主要成員大多屬於詩、書、畫三絕的文人名士。他們感到或切身體驗到仕途的險惡,於是淡於仕途,以詩文書畫自娛。而自北宋、明初綿延於此的“尚意趣、精筆墨”的元人繪畫傳統,則為他們表現自己的品格情懷昭示了道路,與自然合二為一的創作旨趣成為他們山水花鳥題材的普遍特點。如,沈周的《夜坐圖》、《江村漁樂圖》尤能反映出明代文人山水的美學追求。

  ***《文藝生活》2011年第8期***

  【小題1】下列對中國傳統繪畫中“天人合一”的說法,不準確的一項是*** ***

  A.道教壁畫《朝元圖》中把神仙洞府描繪成世外桃源,又賦予天神們同人間一樣的情感與相貌,這種兩重性表現方法體現了“出世”與“入世”思想的並存。

  B.繪畫中的山水自然題材體現著人們的道德追求,這主要是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

  C.儒家“天人合一”美學觀主張面對自然悟通人的行為規範,是助於社會理性的培養,調節人的情感。

  D.道家的“天人合一”美學觀有助於解放人性,爭取自由,是對物的壓迫、人的壓迫與自我情感困擾的反抗與解脫。

  【小題2】下列對文中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繪畫配合宗教為克服人們無法擺脫死亡威脅這一難題,所畫的內容儘管是神仙鬼怪,但表現的卻是人的生存意識。

  B.繪畫中山水題材的作品體現出人們對終極的追求——對自由解脫的嚮往,這是中國畫人文精神的又一表現。

  C.莊子在《天道》篇感嘆道“悲夫,世人以形色名聲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聲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可見莊子美學喜歡於象外求意,不喜歡形色。

  D.“明四家”成員淡於仕途,加上吸收了“尚意趣、精筆墨”的元人繪畫傳統來表現自己的品格情懷,這讓他們的山水花鳥題材繪畫有了與自然合二為一的特點。

  【小題3】從全文看,下列推斷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

  A.從文章來看,無論是宗教題材繪畫,還是山水題材繪畫,都帶有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B.孔子提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因此,自然四時是天意的體現,人的德性是受之於天。

  C.從北宋、明,到元、清,中國水墨寫意畫的興盛主要受莊子“重意輕形”思想的影響。

  D.仕途的險惡,加上受老莊“出世”思想的影響,常使明代一些文人名士淡於仕途,轉而以詩文書畫寄託情懷。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珠 寶

  莫泊桑

  那是一個去世好幾年的外省稅務局長的女兒,母女倆都是貧窮而可敬的,安靜而溫和的,因為女兒的婚事而來到了這裡。那個年輕的女兒像是一位賢妻良母的典範,她那種帶著含羞意味的美,具有一種安琪兒式的純潔風韻,凡是認識她的人都忍不住地說:“將來娶她的那個人真有福氣,我們找不出更好的了。”

  朗丹先生當時是內政部的一個主任科員,每年的薪水是三千五百法郎。他向她求婚,娶了她。

  婚後,她用一種極為巧妙的經濟手腕治家,兩個人好像過得很闊氣。她對丈夫的注意、細心、體貼,真是罕有的;並且她本身的誘惑力也非常大,以至於在他倆相遇6年後,他愛她更甚於初期。

  他僅僅責備她兩個缺點:愛看戲和愛假珠寶。在整天工作後,對於愛戲這類的散心事,朗丹先生是駭然而感到疲乏的,於是他央求妻子跟著熟識的太太們去,並且由她們送她回家。開始她認為這種辦法不大相宜,爭執許久後,她出於體恤才答應了他,他因此十分感謝。

  誰知這種看戲的興趣,不久就在她身上產生了裝飾的需要,並且養成了習慣。這種迷戀於浮光的愛好引起了丈夫的不滿,每當他略有責備時,她總是從容地微笑說:“你教我怎樣?我愛的就是這個。這是我的毛病。我明明知道你有理由,不過,人是改變不了本性的。我當然更愛真的珠寶,我!”她一面拿著珍珠軟項圈在手指頭上轉動著,好教上面的寶石小切面射出光彩,一面不斷地說:“趕緊瞧吧,這做得真好,簡直就像真的一樣。”

  某一個冬天夜裡,她趕到大歌劇院看戲,回家的時候她凍得渾身發抖。第二天,她咳嗽了,八天後,她害肺炎死了。

  朗丹幾乎跟著她到墳墓裡去了,以至於在一個月之間,他的頭髮全變成了白的。

  不過他現在的生活極為困難了,原先他的薪水在他妻子手裡,不僅夠得應付一家的種種需要,還能讓他一直喝上等的酒和吃鮮美的東西,而眼下他竟不能應付自己一個人的用度。終於,他一個銅板也沒有了,於是他動了念頭要把妻子生前彷彿最心愛的一隻大項圈賣掉。因為那固然是個假貨,不過也的確下過一番很細緻的功夫,他認為至少可以值六個或者八個法郎。

  他選了一家小店進去,有點兒難為情地遞過項圈。“先生,”他對那商人說,“我很想知道您對這件小東西的估價。”那個人接了東西,左看右好一陣,掂著它的輕重,拿起一枚放大鏡,又叫他手下的店員過來,並且為了格外好好地鑑定它的印象,又把它擱在櫃檯上,遠遠地打量著它。

  朗丹先生被弄得很不好意思,正當他拿起這個小東西,珠寶商人卻說,可以出價一萬二千法郎收購它。這讓那個喪偶的人吃驚地睜大了眼睛,結結巴巴地問:“您說?……您可有把握?”另一個誤解了他的驚訝,乾脆地說:“您可以再到旁的地方問問是不是可以多給些。在我看來,頂多值得一萬五千。”

  朗丹先生簡直成了傻子,他收回了項圈,心裡只模模糊糊覺得應該一個人好好地想一想了。然而一走出店門,他簡直忍不住大笑了,他暗自說道:“低能兒!唉!眼見得那是一個不知道分辨真假的珠寶商人!”

  他又走到另一家珠寶店裡,誰知那個老闆一眼就認出了自己曾以兩萬五千法郎賣出的貨,並答應以一萬八千法郎的價格收回。這一次,朗丹先生因詫異而呆呆地坐下了。“不過,……不過請您仔仔細細看一看這東西吧,先生,直到現在,我一直以為它是……假的。”“請問您的姓名與住址?”珠寶商人翻開一摞賬冊,尋了一陣就高聲說道:“這項圈從前確實是送往朗丹太太家裡去的,地點就是捨身街16號,時間是1876年7月20日。”

  科員吃驚得發昏,在老闆懷疑的眼光中,他折起老闆打的收條,走出了店門。他昏沉沉的,極力去推測:他妻子從前遠沒有能力去買一件這樣大價錢的東西——沒有,那麼——那是一件饋贈品了!一件誰送給她的饋贈品?為的是什麼?——那麼妻子其餘所有的珠寶也全是他人的饋贈了!

  他覺得天旋地轉了,他張開了胳膊,失去知覺跌倒了。

  【小題1】從全文來看,朗丹太太這個人物形象有什麼特點?請概括,並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2】本文最後道出朗丹太太的珠寶是真的,這一結果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

  請概括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3】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恰當的兩項是*** ***

  A.朗丹先生被第一位珠寶商人的繁瑣程式弄得不好意思,說明朗丹為用亡妻遺物換取金錢的行為而羞愧,也暗示出他因是假貨而感到羞恥,情感很複雜。

  B.朗丹是個法國平民階層的小人物,他有尊嚴,娶上人人稱讚的老婆曾是他最大的幸福,但卻因妻子的欺騙更加痛苦。作者勾勒出一個大悲大喜的小人物心態,給我們展示了真實的社會風景畫。

  C.作者對女主人公採用了語言、行動和心理描寫的手法,但對她的不貞行為卻留下了空白,一切都留給讀者想象與思索的空間。

  D.本篇小說的故事是簡單的,這正是莫泊桑細微觀察與嚴格提煉的結果。短短的故事卻能容納多層的主題,表現了作者的非凡才能。

  E.從全文看,作者冷靜的敘述,並非意味著感情的冷漠,而作者在文中旗幟鮮明的愛憎與是非評判,能給讀者的想象與理解留下更為廣闊的空間與餘地。

  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見四方之無事,則以為變故無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國家所以奉西北二虜者,歲以百萬計。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無厭,此其勢必至於戰。戰者必然之勢也。不先於我,則先於彼;不出於西,則出於北。所不可知者,有遲速遠近,而要以不能免也。

  天下苟不免於用兵,而用之不以漸,使民於安樂無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則其為患必有不測。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此臣所謂大患也。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講習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陣之節;役民之司盜者,授以擊刺之術。每歲終則聚於郡府,如古都試之法,有勝負,有賞罰,而行之既久,則又以軍法從事。然議者必以為無故而動民,又撓以軍法,則民將不安,而臣以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則其一旦將以不教之民而驅之戰。夫無故而動民,雖有小怨,然熟與夫一旦之危哉?

  今天下屯聚之兵,驕豪而多怨,陵壓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為天下之知戰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習於兵,彼知有所敵,則固以破其奸謀,而折其驕氣。利害之際,豈不亦甚明歟?

  ***節選自蘇軾《教戰守策》***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此亦不然矣然:……的樣子。

  B.此臣所謂大患也患:禍患。

  C.則又以軍法從事從事:部署辦事。

  D.而邀其上者,何故邀:通“要”,“要挾”。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愚者見四方之無事翱翔蓬蒿之間

  B.戰者必然之勢也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

  C.使民於安樂無事之中仲尼豈賢於子乎

  D.而臣以為此所以安民也己欲立而立人

  【小題3】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仲 尼 曰 善 哉 政 寬 則 民 慢 慢 則 糾 之 以 猛 猛 則 民 殘 殘 則 施 之 以 寬 寬 以 濟 猛 猛 以 濟 寬 政 是 以 和。——《左傳》

  A.仲尼曰/善哉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B.仲尼曰/善哉/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C.仲尼曰/善哉/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D.仲尼曰/善哉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作文

  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課中,風雪的描寫對刻畫林沖這個人物起到一定的作用。請你發揮聯想與想像,寫一段不少於200字的文字。

  要求:***1***用第一人稱;***2***使用比喻與擬人的修辭手法;***3***用自然環境描寫烘托人物形象***或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

1.高考語文專題綜合提升複習題

2.2017年高三語文模擬檢測試題及答案

3.2017年高三語文第一輪複習檢測試題及答案

4.高考語文論述類文字閱讀綜合檢測試題

5.高三語文上學期單元檢測試題及答案

6.2016年廣州市高三語文綜合測試題及答案

7.高考語文實用類文字閱讀綜合檢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