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彙總

  現代文閱讀作為高考語文試題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考查的是學生的感悟能力、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考語文一般論述類和說明類閱讀答題技巧

  考綱陳述:

  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綜合:***1***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2***分析文意結構,把握文章思路。***3***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一】:依據文體特徵讀懂文章

  ***1***根據文體特徵讀懂文章。

  一類是以社會科學為研究物件的一般論述類文章***學術論文***,主要運用說明的議論的表達方式行文,內容涉及到經濟學,教育學,文化學歷史學,語言學,美學等,且內容多為介紹學術論點及其分論點,論據,背景和意義。

  一類是以自然科學為物件的科技說明文,主要運用說明的表達方式行文,內容多為介紹新科技新發現新認識,主體文字若干段落從不同角度具體介紹這個“新”:背景,構造,原理,特點,現狀,發展,評價***優點缺陷***及其研究應用前景。***根據文體特徵,可邊閱讀邊猜測下文內容,提高閱讀速度。***

  ***2***注重整體閱讀。逐段閱讀,標出各段的中心句子,並在頭腦中大體複述各段內容。最後在找到全文說明物件***議論物件***的基礎上整合文意。

  【二】:選擇題的解答

  明確此類題目是在玩文字遊戲,命題者改造原文設定錯部分定語或狀語***複句的部分分句***,從而改變句意。

  ***1***設誤的常用五種方法:添:新增定語或狀語,刪:刪除句子而改變句意。換:換用別的的詞語代替,造成似是而非。調:調換詞語或句子順序,從而改變句意。湊:將意義有關或無關的幾個詞語***句子***雜糅湊合而造成錯誤。

  ***2***仔細辨別干擾項邏輯錯誤,特別關注選項中處於定語或狀語位置的類似詞語是否等值轉換:

  ㈠偷換概念:通過漏字,添字,改字,換序等方法擴大、縮小或轉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詞的指代。

  ㈡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體***或相反***,以個別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點關注:

  a表數量多少的詞語***少數,部分,幾個,大多數***;b表範圍大小的詞語***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輕重的詞語***特別,十分,稍微等***;d表頻率高低的詞語***通常,總是;有時,偶爾等***

  ㈢混淆時態:***已然與未然***已經,曾經,過去;現在,目前;將要,尚未等

  ㈣混淆模態:***可能與必然***一定,必將;可能,估計,如果,未必等

  ㈤正話反說:即肯定和否定顛倒。

  ㈥順序錯亂:時間先後錯位,邏輯事理先後錯位,空間位置錯亂。

  ㈦顛倒因果:“因”與“果”錯位;或“條件”與“結果”錯位。

  ㈧強加因果:即兩件事無因果關係,卻強行說成有因果關係。

  ㈨無中生有:即原文無此資訊。

  ㈩答非所問:即選項回答的不是題幹中的問題,或沒有答全題幹中問題的幾層意思。

  另外,別讓以下幾點成為答題盲區:

  ***1***記住:不能只看選項本身的錯對,注意選項是否答非所問;

  ***2***記住:題幹中有“根據”、“證據”、“原因”等字樣,選項與題幹之間要能構成因果關係;

  ***3***記住:有的選項要選最佳答案,而非正誤選擇;

  ***4***記住:題干涉及幾層意思,選項中則要答全幾層意思。

  【三】:簡答題***07年新增題型***的解答

  整體閱讀,從整體上把握語料:閱讀一般論述類文章:從議論說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麼,有無分論點,用什麼材料來證明觀點,論證結構有什麼特點;閱讀科技說明文:科技文一般屬訊息一類,其結構一般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話題,介紹新工藝、新技術、新見解、新成果,介紹它的構造、原理、發展、現狀、評價等等,閱讀時首先要明確說明的物件是什麼,有什麼特點,有什麼價值,有什麼作用,對社會有什麼意義等。

  重點與難點:

  重難點一:分析文章的結構層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

  技巧1:辯明文體,選準角度.議論文體,可從總體上根據引 論、本論、結論來劃分,理清行文思路,並分析其內在邏輯關係、材料性質、論證方法,進一步按常見的論證結構——並列、對照、總分、層進——作切分;說明文 體,緊扣說明物件,根據其特定的說明順序,或按時間、空間、或按事物自身的構成,或按事物發展,或按事理邏輯來劃分。

  技巧2:辨明重要文句。文章中有些句子,如領起句、總結句、過渡句、前呼後應句***包括文中反覆出現的文句***

  技巧3:審辨標誌性詞語。可以作為標誌性詞語的有:A順序詞,B關聯詞,C指代詞,D範圍詞,E類別詞,F過渡詞。此外還有文中不同地方反覆出現的同義或近義的詞語。

  技巧4:***1***從形式方面分析①重視具有前後銜接、勾聯、照應作用的語言標誌;重視有區分層次作用的標點符號。②掌握文章因文體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結構規律:議論文常採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來論證事理;說明文常採用總分總式或並列式結構來說明問題。

  重難點二: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歸納文章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是指將文章的整體內容和文章的主題中心用簡明的語言表述出來。

  1.分析歸納文章的內容要點,要注意以下幾點:

  ■要有文體特徵意識:論述文,論題、論點***分論點***是主要資訊,論據和論證是次要資訊;說明文,說明的物件、說明的內容和物件的特徵***特點***是主要資訊,說明的方法及運用到的材料是次要資訊。

  ■要有切層分層意識:研究段與段之間的結構關係或句與句之間的結構關係.同一關係取其一;相屬關係取其”屬”;相併關係取其”和”;主次關係***偏正關係***取其”主”。

  ■要有全文整體意識:分析歸納時,要從全文出發、整體把握,才能全面準確。

  語言組織方法主要有:

  ***1***採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點***,進行壓縮;

  ***2***採用合併法:在各層意思不可缺時,可將各層內容合併起來;

  ***3***採用提煉法:對於沒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語句間的關係,把握其內容的重點,選擇主要內容;

  2.分析歸納中心意思,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1***尋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標題即是中心,有的開頭點明中心,有的結尾揭示中心。

  ***2***合併各段內容,概括中心意思:尋找各段中心句,合併各段主要內容來提煉概括。

  ***3***採用整體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文章***段***沒有主旨句,須將全文各段大意綜合起來,加以提煉。

  重難點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是指作者對某具體事物的主觀傾向,或贊同或反對,或喜愛或憎惡,帶有鮮明 的個人主觀色彩。其表述因文體而有差異。有的直接說出,有的則分散在字裡行間,若隱若現。在具體的分析概括時,首先要抓住文體特點,其次,要抓住一些標誌 性詞句,如“認為”、“覺得”和一些主旨句等。必須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容、思想、主題。

  分析的具體做法是:

  ① 統觀全文,篩選出能直接體現作者觀點和態度的句子;

  ② 從材料的中心內容入手來分析作者的觀點和態度;

  ③從作品的表達方式入手來分析作者的觀點和態度。

  高考語文文學類文字和實用類答題技巧

  ***一***答題基本知識:

  1.閱讀:注意整體閱讀,注意抓三個方面:一是要有文體特徵意識***散文和小說,新聞和傳記的文體特徵概述見後***;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識***邊讀邊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關係***;三是要有尋找中心句意識***每段的中心句,特別是文章的開頭,結尾,過渡句以及標題***

  2.審題:從題幹中求啟示,尋求解題的突破口,確保準確答題。題幹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題區域;暗示答題思路;暗示答題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審題時注意:

  ◆是否選準題眼***答題重點***;◆是否選全要點***要答幾個方面***;

  ◆是否選準角度***以誰為陳述主體***;◆是否選好恰當的句式***要與設問的句式一致***

  組織語言時,注意“問”與“答”要照應好.如問:“為什麼對作者來說這是一次短暫而愉快的旅行?”則:***1***題眼***答題重點***是:短暫而愉快;***2***要點***回答的內容***應包括:“短暫”和“愉快”兩點;***3***設問的角度:以“這”作陳述物件,而不是“作者”;***4***句式應為:兩個句子,且構成並列關係。

  3.答題:“規範作答”不能忘記的三個原則:⑴答案在文中***直接來源於文中或或從文中提煉***;⑵選擇並重組文中關鍵詞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與設問角度是否一致***;***3***分點分條作答***高考閱卷採點給分***

  ***二***常用寫作手法***技巧******加橫線的為高考常考手法***

  第一類: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第二類:表現手法:對比、襯托***反襯***,變換人稱,聯想想象,象徵,類比,虛實結合渲染烘托

  第三類:結構方式:前後照應、鋪墊,過渡***承上啟下***、設定懸念、卒章顯志,欲揚先抑、製造波瀾,特定線索、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材料安排***主次、詳略等***,

  第四類:修辭手法:比喻、反覆、對比、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借代:

  第五類:描寫手法:

  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細節描寫.

  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點選下一頁分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