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聲和春深閱讀題答案

  《春聲和春深》是林斤瀾寫的一篇文章,在做這篇閱讀題的時候,你知道正確的答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聲和春深》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春聲和春深》閱讀原文:

  ⑴我寫過北國的春風。記述在冰雪沉睡的山溝裡,忽然一夜間,呼嘯咆哮,“卡卡”折枝,“砰砰”冰裂,沙石撲窗如機槍掃射,木頭樑、柱、椽、檁“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蟲冬眠初醒,伸腰伸腿,骨節作響…… 天亮起來一看,冰雪依舊,只是趴下來點貼近地皮。

  ⑵春風告退。忽又從千里外,從沙漠,從戈壁起跑,跨欄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嶺,踢蹬起黃沙黃土,高天朦朧,太陽淡化……這樣一而再三,麥苗才吐青,冰雪也還在角落裡、背陰裡、窪裡坎裡齜著白牙。

  ⑶我服了。後來也愛了。說到愛,我又是江南水鄉出身,那裡的春風叫歷代詩人寫完了,不用也不能再寫了,“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池塘生春草”的“生”字,“吹皺一池春水”的“吹皺”二字,都是千古贊為絕話,咱還囉嗦什麼呢。說到愛,卻又是一番天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極好的詩句,不過我不愛。“隨”字好,江南水鄉的春風和春雨,是緊相隨的,“潛”字好,“潤”字好,“細”字更好,風也細雨也細也。但“無聲”二字惹翻了我的愛心。

  ⑷我久居北國,有個弟弟久居北大荒。我們壯年時都不大思鄉,儼然四海為家了。有回我問他,有沒有偶然心動,念及家鄉的時候?他思索。

  ⑸我追問好比說一剎那?我這裡有過一剎那來去如閃電,閃電就夠了,不必比做晴天霹靂。他說有。有時候炕上睡醒,不知身在何處,忽聽屋頂“瓦背”陣雨掃過——沙、沙、沙……江南絕無炕,北大荒沒有“瓦背”,有雨也不會“沙、沙、沙”。那是江南的春風春雨了,你說你沒有思鄉,那是故鄉思念你了。你這個遊子不但不知身在何處,還不知道童年永不離身。

  ⑹我耳朵裡不大出現弟弟的“沙沙”聲,現在耳朵到了春天,到了雨天,到了黑天,都少不了“蘇蘇蘇”。江岸“綠”,是蘇蘇“綠”的。春草“生”時,春風“吹皺”時,“隨”時“潛”時“潤”時,都必定蘇蘇地響。“潤物細無聲”,“無聲”兩字不能接受。 好好聽吧,幼苗拔節,童年拔長,那也是蘇蘇響著拔上來的。耳朵裡蘇蘇不絕,那是春的回聲。那是故鄉故土的呼叫。

  ⑺這是春聲。

  ⑻北京俗話說:“春脖子短”。意思還是“春短”,中間加個“脖子”,妙!楊樹剛上葉子,柳樹剛吐絮,桃花“暄”,杏花“舊”,都才看見就暴熱起來了。頭連肩膀,無所謂脖子的德性,可以是極壯健的人如拳擊勇士,也可以是縮頭縮腦如武大郎者。不過有那猛烈的春風在,漫天的黃沙在,就算做勇士形象吧。但也不無可惜,不無可笑。春天就這樣勇了,夏日炎炎怎麼處,冰凍三尺的寒冬又怎麼稱呼。

  ⑼我問久居北大荒的弟弟,江南老家的春天怎麼樣?他立刻回答很長,長到過不完的樣子。故鄉的遙遠,童年的朦朧,春天的深沉,無意過篩過籮卻過了,無心淘洗也夢遊一般澄清提純了。只落下一個字:長。我疑心這一長字是思鄉的單相思,不一定實際。寫信去問一位蟄居家鄉的小夥伴,他一生困頓,現在是混得最好的時候,在鄉下做機修生活。回信來了,說只覺得做生活手冷,快點熱起來好。 可見實際長還是長的。手冷希望快點熱起來,那是一個老手藝人的話。

  ⑽少年時候我們沒有這種想法,那手總是熱的。“大地春如海,男兒國是家,龍燈花鼓夜,長劍走天涯。”那時候我們喜歡這樣的詩。現在敢說經歷了滄海桑由,細細想來敢說春深如海。只有海的意味深長,才包羅永珍,一個浪花冷一個浪花熱,這個手冷那個手熱,都不過是浪花中的泡沫。“春深如海”,在詩裡文裡看得多了,也看俗了。其實這個“深”字好,“深”字也就是弟弟說的“長”字吧,不過也還有不同。

  ⑾少年時正是戰爭歲月,我在鄉下跑來跑去。花花草草沒人管,沒有人理。淡淡的陽光,濛濛的細雨。陽光只管照,細雨只管下,誰也不理誰,忽然,山坡上映山紅開了,人走不到的石頭巖上開了,人走來走去踩得稀爛的黃泥路邊也開了,牛羊吃草的坡上開了,水泥墳圈石頭墳壇那裡拱著水泥拱著石頭開了。映山紅,滿山紅相映。到了北方,叫做杜鵑,栽在盆裡,放在暖房裡過冬,溼度、溫度、光度樣樣伺候合適了,才開個五天八天。江南也有大晴天,單薄的映山紅當天發乾,再晒一天,減色。晒上三天,山上殘紅映不成了。可是江南春天的細雨,不等陽光收走,自會瀠瀠一片。映山紅一掛上針尖般大的水珠,全副精神又出來了。時雨時晴,同時雨同時晴,晴雨沒有休時,映山紅沒有休日。這是長了。

  ⑿在艱難的歲月,我在北國風沙裡,忽然遇上個不得不文化交流的外國畫展。我沒有了接受的興趣,匆匆一走而過。忽然,我被吸引了,站住了。那畫灰濛濛,細雨看不見,可又撲面。一道漫坡,坡頭一圈矮矮圍牆,牆裡有些石頭堆又不夠廢墟,說不清。坡下邊有兩頭牛,邊吃草邊瞌睡,牛毛上當掛著針尖水珠,要不,怎麼朦朦朧朧。我在草地上找紅色,也朦朧似有似無,我認定是有,還是映山紅。

  ⒀我看見了少年時代,看見了“龍燈花鼓夜,長劍走天涯”。看見了老手藝人,手冷望天。在艱難的風沙裡,忽然看見了想也想不起來的故鄉的春天,又朦朧看不透,看不透又盛得住一生所有的思念。

  ⒁這是春深了。

  《春聲和春深》閱讀題目:

  1.對本文分析正確的兩項是*** ****** ******4分***

  A.擬聲詞“沙沙沙”和“蘇蘇蘇”的不同表明作者聽覺更細緻入微。

  B.作品敘述楊柳桃杏時暗含時光的流動,表現北京“春脖子短”。

  C.寫“手冷”和“手熱”的用意在於揭示歲月已經改變了人生處境。

  D. “春長”和“春深”一動一靜彼此呼應,銜接巧妙而且結構嚴謹。

  E. 本文結尾意味深長,空谷迴音中留給讀者思考和想象的空間。

  2.根據文章內容,回答下面的問題。***6分***

  ***1***第⑴、⑵段畫線部分都用了____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表現出________。***3分***

  ***2***第⑸段中畫線句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從空間和時間的角度,分析第⑾段中作者是怎樣描寫映山紅的。***4分***

  4.作者從“春聲”寫到“春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春聲和春深》閱讀答案:

  1.B E ***4分,答對1個給2分***

  2.***1***擬人***1分***北方冰雪的野性特點以及在春風中消融的過程。***2分******2***作者認為弟弟表面上沒有思鄉,而潛意識裡是思鄉的。***3分

  3.空間上,作者選取多個地點,強調無論何處映山紅都能綻放著;***2分***時間上,作者寫出了映山紅從盛到衰,再到盛開的多次反覆的過程,突出映山紅開放時間之長。***2分***

  4.表達對故鄉的思念和少年生活的懷戀,也暗含報國之情和憧憬未來之意。***每點2分,共4分***

  《絕版的暮春》閱讀原文:

  朱以撒

  ①又是一年三月三。蘭亭的上空澄澈得如同小兒的眼神,修竹在溫潤的地氣裡拔節,有風吹過,春日最有風韻的那個部分就是由竹林中的綠意釋放的。

  ②已經一千六百多年過去了,大多瑣屑的日子被人淡忘,只是這一天,人們照例要匯聚蘭亭,紀念書聖,弘揚書道,效晉時士人流觴曲水,吟詩作賦。我們正努力地復原著當時的儀式,貼近那一場盛會。而今,利用這種儀式,文人們是否能夠抵達那個煙水遙遙的深處呢?

  ③公元353年暮春之初,王羲之在《蘭亭序》中很欣喜地寫道:“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四十多人行走在山間林木道中,士林中很有影響的謝安來了,高僧釋支遁來了,王羲之帶了幾個兒子一起出動,最小的是獻之,此時九歲。四十餘人其樂陶陶地相擁著,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傾瀉下來的溫暖陽光,。流觴到處,詩思敏捷者脫口而出。謝安、王羲之、孫綽等二十餘人很快成詩,博得一片好評;卞迪、丘髦等十餘人一時難以即席吟誦,罰酒三巨觥。年少的王獻之參與這樣的成人活動,一時不知所措,也只好喝了罰酒。一切都是自如的,隨意的,唯有這樣,雅集才充滿了無拘無束的氣氛。

  ④謝安也參加了蘭亭雅集,和一個普通文人一樣,成四言五言詩各一首。在雅集中,絲毫不見他有與人不同之處。從文人角度看,謝安的影響要勝過雅集中的每一個人。從職務上看,謝安歷任了桓溫司馬、吏部尚書,東晉孝武帝時甚至位居宰相。這樣的人在蘭亭雅集中,與大家平等,無人著意提起,也無專文渲染。這正是晉文人的自由精神、自由文風。難得的是謝安的平常心,更難得的是諸士人的平常心,以至達到了自由的最大值。

  ⑤山水懷抱中的文人相聚,適意是雅集的動力。由於適意而毋需相互提防、戒備,你願意怎麼著就怎麼著吧,每一個相與者都重在個性上、精神上的享受,追求浪漫散懷、從容悠然的趣味。一次尋常的文人聚會能流傳下來,恐怕遠遠超過了所有參與者的料想,他們只是覺得快樂了一天,一身輕鬆地披戴著芳草野花的香氣回家。

  ⑥今日的蘭亭依然清幽靜謐,只是人工痕跡多了,不是當年的草莽情調,漸漸把自然氣味逼到角落,以至似有若無了。在孫綽筆下,短短數字已將遙不可復的景緻移到了眼前,“乃席芳草,鏡清流,覽卉木,觀魚鳥”,遠比今日所見豐富。像《蘭亭序》這樣的美文,亦是這樣,一個高度確立了,後人有再多的蘭亭修葺,至多是一種懷舊、仿效。

  ⑦公元353年的這個暮春之後,我們的許多集會失去了原本的意義,我們在追隨複製中想念和回顧,那往日已淡如竹林中嫋嫋的煙水氣了。

  ⑧在暮春,的確可以沿著蘭亭方向走,找回日漸失去的脾性和情懷。

  《絕版的暮春》閱讀題目:

  28. 絕版的東西往往彌足珍貴。公元353年的那個暮春,究竟有些什麼讓人覺得珍貴而不可複製?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答出三點即可。***3分***

  29. 仿照第③段劃橫線句子,順其思路,再寫一句話,表現蘭亭雅集的美好。***2分***

  四十餘人其樂陶陶地相擁著,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傾瀉下來的溫暖陽光。

  30. 第④段重點介紹了位居宰相的大文豪謝安參加蘭亭雅集的情形,加點的“絲毫”一詞能不能去掉?為什麼?***2分***

  31.“適意是雅集的動力。”請用第⑤段的相關語句說說“適意”的內涵。***2分***

  32. 孫綽短短數字已將蘭亭遙不可復的景緻移到了眼前,請賞析第⑥段劃波浪線句子的妙處。***2分***

  33.“沿著蘭亭方向走”實際上是告訴我們要弘揚傳統,重塑雅集。請你聯絡生活實際談談怎樣才能“找回日漸失去的脾性和情懷”?***2分***

  34. 積累連結:作者說春日的風韻是竹林的綠意釋放的,韓愈在《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用一個詩句表現了草地上的春日風韻,請寫出這一詩句。***2分***

  《絕版的暮春》閱讀答案:

  28.***3分***①有自如的、隨意的、無拘無束的氣氛;②有平等、自由的精神和文風,有平常心;③有相聚的適意;④有自然的風景和絕世的美文。***任意答出三點,意近即可***

  29.***2分***示例:盈一袖芳草野花間散發出來的清新香氣;擁一懷春日晴空中吹拂而來的和煦輕風。***句式一致,意境美好即可,句式錯誤不得分***。

  30.***2分***不能去掉。“絲毫”說明謝安跟大家沒有一絲一毫的不同,充分表現了蘭亭雅集的平等、自由以及謝安和諸士人無關功利的平常心。去掉了就不能起到強調作用了。***意近即可***

  31.***2分***適意的內涵就是“毋需相互提防、戒備,你願意怎麼著就怎麼著吧,每一個相與者都重在個性上、精神上的享受,追求浪漫散懷、從容悠然的趣味。”***不全部照抄,答出劃線的主要內容也可***

  32.***2分***抓住“席”“鏡”“覽”“觀”四個動詞的準確運用,或者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進行賞析均可。***語言技巧1分,具體分析1分***

  33.***2分***如多讀好書,提高修養,提升品位,培養高雅的生活情趣,淡泊名利,擁有平常心和純淨的心靈,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等任一角度均可。***闡述做法1分,聯絡實際1分***

  34.***2分***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錯一字扣1分,扣完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