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錢學森閱讀題答案

  《回望錢學森》的作者是卞毓方,這篇文章主要是講述了錢學森的一些人生事蹟和故事。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回望錢學森》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回望錢學森》閱讀原文

  一天,炊事員對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講,你爸爸是個有學問的人。他兒子聽了覺得好笑,心想,這事還用你說?炊事員不慌不忙,接著講,你爸爸每次下樓吃飯,都穿得整整齊齊,像出席正式場合,從來不穿拖鞋、背心。明白不,這是看得起咱,尊重咱。錢學森的兒子聽罷一愣。從此就向父親學習,每逢去餐廳吃飯,必穿戴得整整齊齊。

  還有一次,是在中科院一位朋友的辦公室。我去時,朋友在欣賞一卷《錢學森手稿》。我說是欣賞,他眼中流露的正是這樣的目光。這一套手稿,分兩卷,五百多頁,是從錢學森早期的手稿遴選出來的。筆者拿過來翻了翻,與其說是手稿,莫如說是藝術品。無論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計算、圖表,都工工整整,一絲不苟,連一個小小的等號,也長短有度,中規中矩。錢學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曦之的《蘭亭集序》、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進而想到他的唯美人格。如是我聞:在美國期間,錢學森僅僅為了解決一道薄殼變形的難題,研究的手稿就累積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進展到五百多頁時,他自我感覺是:“不滿意!”直到八百多頁時,才長舒一口氣。他把手稿裝進牛皮紙信封,在外面標明“最後定稿”,繼而覺得不妥,又在旁邊添上一句:“在科學上沒有最後!”

  回顧學生時代,錢學森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我在北京師大附中讀書時算是好學生,但每次考試也就是八十多分;我考去上海交大,並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國的博士口試成績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八十多分,第三名。第二等,這哪裡像公眾心目中的天才?然而,事實就是事實,錢學森,沒有避諱,倒是輪到世人驚訝,因為他們已習慣了把大師的從前和卓越、優異劃等號。錢學森的這份自供,同時也糾正一個誤區:一個人的成才與否,跟考試成績並不絕對成正比。

  天才絕對來自於勤奮。錢學森在加州理工的一位猶太籍的校友回憶:“有天一大早——是個假日,我在學校趕功課,以為全幢建築物裡只有我一個人,所以把留聲機開的特別響。樂曲高潮到一半時,有人猛力敲我的牆壁。原來我打擾了錢學森。我這才知道中國學生比猶太學生更用功。”錢學森在麻省理工的一位學生麥克則回憶:錢學森教學很用功,全心全意用在課程上,他希望學生也付出相同的熱忱學習,如果他們表現不如預期,他就會大發雷霆。有一次,他要求麥克做一些有關扇葉渦輪引擎的計算,麥克說:“我算了好一陣子,但到了午餐時間,我就去吃飯了。回來的時候,他就在發脾氣。他說:‘你這是什麼樣的科學家,算到一半竟敢跑去吃中飯!”

  《回望錢學森》閱讀題目

  1.細讀第二段,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錢學森“唯美的人格”的具體表現是什麼。

  2.第三段寫了錢學森的讀書成績,其作用是什麼?

  3.第三、四段的劃線詞“絕對”可以刪去嗎?為什麼?請分別作出簡要的分析。

  4.第五段應該是全文的結尾段,但總覺得還欠缺什麼。請根據全文和尾段的內容,續寫一段結尾文字。

  5.錢學森曾經被選為感動中國人物,請聯絡下面的頒獎詞,說說最打動你的是哪一種精神品質。請用80字左右的文字寫出你的感受。

  連結:錢學森2007年被選為感動中國人物的頒獎詞:在他心裡,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後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

  《回望錢學森》閱讀答案

  1.***1***錢學森的手稿工工整整,一絲不苟。***2***錢學森解決難題,精益求精。

  2.***1***表現了錢學森實事求是的品質。***2***糾正人們的認識誤區,為下文寫天才來自勤奮做鋪墊。

  3.都不能刪去。第三段中的“絕對”如果刪去後就成了“所有人的成才都跟成績不成正比”,這是不符合事實的;第四段中的“絕對”是為了強調所有的天才都來自勤奮,無一例外。刪去後,強調的意味削弱了。

  4.示例:錢學森就是這麼一位尊重他人,實事求是,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人。回望錢學森,他那高尚的品質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敬仰。***意對即可***

  5.“略”。

  以上就是小編收集的《回望錢學森》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全部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