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所大學的閱讀題答案

  這篇《一個人,一所大學》中的人是陳序經,大學是嶺南大學。想知道這個人跟嶺南大學而有什麼淵源嗎?下面由小編為你帶來關於一個人一所大學的閱讀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個人一所大學的閱讀材料

  陳序經,字懷民,1903年9月1日出生於海南文昌縣,早年隨父兩度僑居新加坡。1925年夏,復旦大學畢業後,陳序經到美國深造,1928年取得博士學位。此後,他又前往德國留學,研究歐洲的政治、哲學和文化。1931年,陳序經回到廣州,在嶺南大學任教。1934年夏,陳序經來到當時還是私立的南開大學,任職經濟研究所,頗受校長張伯苓的器重。1937年7月,抗戰全面爆發,北大、清華與南開決定合併,成立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陳序經任法商學院院長、校務委員。抗戰勝利後,南開大學回遷天津,這時陳序經身兼南開教務長、經濟研究所所長和政治經濟學院院長三職,教學行政工作非常繁重。1945年8月,陳序經從美國講學回到國內,一次酒筵上,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宋子文主動請他出任泰國大使,陳序經以“矢志教育不改行”為由,堅決推辭。1949年,國民黨有意讓其出任教育部次長,他又拒絕了。

  陳序經的一生引發過三次大爭論。其中兩次,一是最著名的文化問題大爭論,一是影響深遠的關於教育問題的爭論。針對廣東當局泛揚復古祭孔的趨勢,1933年12月29日晚,陳序經應邀到中山大學做了題為“中國文化之出路”的演講,他說:“中國前途的出路,就是要中國文化徹底地西化。”演講批評了“復古派”和“折中派”,指出這兩派是沒有出路的。由此在全國引發了一場激烈的文化大論爭,論戰的參與者,幾乎囊括了那個時代的知名文化人,其中包括梁漱溟、胡適等。

  關於教育問題的論爭,源於胡適1947年發表的《爭取學術獨立的十年計劃》。胡適在文中提出,要由國家出資重點扶持五所大學,使之成為世界一流。陳序經隨即撰文反對,他認為不能忽略了私立大學。陳序經還對中國各地高等教育發展的不平衡感到憂慮。他在《論學術發展的計劃》中說:“我國大學教育,一向集中於平、津、滬數個地方,這本來就不很合理……從地域方面看起來,這是一種畸形的發展”。

  1948年8月1日,陳序經離開國立的南開,到私立的嶺南大學出任校長。在首次全校公開講話中,他就強調學術不分宗派,提倡尊重個人思想、信仰、言論與學術自由。陳序經邀請了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的學者、專家、教授來校,其

  中包括陳寅恪、姜立夫、王力、容庚……在校董事會領導下,嶺南大學實行校長負責制,具體採用的是由五名教授參與管理的“教授治校”方式。陳序經說,校長應從教授中選舉產生,要兼任不要專任,期滿了可以回去做自己的學問。他又說,他自己的頭銜是“教授兼校長”。由他主持的校務會議,其實就是一個教授會議,是由他們,而不是行政官僚來決定學校的事務。這種管理模式保證了嶺南大學的學術風氣。

  他還結合廣東的地域特點,增設了一些院系和研究機構。嶺南大學商學院的前身是隸屬於文學院的商學經濟系。廣州商業發達,選讀該系的達三百人,為全校系之冠。陳序經順應社會需求,將商學經濟系擴充為商學院,開設經濟、商業管理、銀行學三個系。他主持校務後,十分注重與地域特點相關的研究工作,恢復了西南社會調查所的研究工作,並將該所擴充為“嶺南大學西南社會經濟研究所”,開展專題研究,輯校有關西南社會經濟的文獻,翻譯有關著作,並從事西南物產資源、農村社會經濟、土地制度、物價等方面的調查。短短一年內,就有《三水民調查》、《幹欄——西南原始住宅的研究》、《南洋與中國》等專著問世。

  在陳序經到任後的一年間,嶺南大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了使學校逐漸具全國性與國際性,還擴大了向平、津、滬及外省其他地區的招生人數,而使嶺南大學成為立足嶺南面向全國的大學。

  ***選自陳其津《我的父親陳序經》等,略有刪改***

  【相關連結】

  ①嶺南大學是廣東的第一所大學,也是基督教會在廣東的最高學府,對廣東的影響十分深遠。從1948年陳序經出任嶺南大學代校長一職到1952年院系調整,前後雖然只有4年時間,但這短暫的4年卻是嶺南大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高峰。***談火生《陳序經與嶺南大學》***

  ②這位謙謙君子,在三十年代卻是力倡“全盤西化論”的得力猛將,名字與胡適等風行一時。在極“左”年代一直為“全盤西化”罪名所累的陳序經,其生活方式與待人接物之道,卻一直都是中國式的。終其一生,中國傳統賢者“恭寬信敏惠”的操行,在陳序經身上有很鮮明的體現。***陸健東《陳寅恪與嶺南大學校長陳序經》***

  一個人一所大學的閱讀題目

  7.下列對材料散文相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陳序經有多次到國外僑居及留學深造,研究西方政治、哲學和文化的經歷,這些經歷對他後來的教育實踐與教育理念,都有巨大而深刻的影響。

  B.陳序經在南開、西南聯大和嶺南大學都曾取得不俗的業績,如果他改變“矢志教育不改行”的信念,跨入仕途,必能成為同樣傑出的外交官或行政官員。

  C.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文化問題論爭中,陳序經曾力倡“全盤西化論”,其實他針對的是“復古派”和“折中派”,卻自那時起一直遭受“極左派”的誤解。

  D.陳序經是我國較早接受西方思想影響的知識分子之一,但在生活方式與待人接物上,他卻是一位謙謙君子,體現了中國傳統賢者的品德。

  E.陳序經是20世紀中國思想發展史和教育史上繞不開的人物,這不僅因為他曾將嶺南大學帶上高峰,更因為他有數度與胡適等大人物爭論的勇氣。

  8.下列關於陳序經擔任嶺南大學校長之後的工作實績,表述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邀請了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的學者、專家、教授如陳寅恪等來嶺南大學任教,並請教授參與校務管理,以保證嶺南大學的學術風氣。

  B.結合廣東的地域特點,擴充原來隸屬於文學院的商學經濟系為商學院,開設了銀行學等三個系,就讀人數達三百人,居全校之首。

  C.將西南社會經濟研究所擴充為嶺南大學西南社會調查所,並進行了一系列文獻整理及調查、研究工作,出版了一批專著。

  D.擴大了向平、津、滬及外省其他地區招生的人數,使嶺南大學成為立足嶺南、面向全國的大學,具備了全國性和國際性。

  9.作為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傑出的大學校長、教育家,陳序經對於高等教育有哪些重要的觀點,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4分***

  一個人一所大學的閱讀答案

  7.***5分***AD***B項,“必能成為同樣傑出的外交官或行政官員”過於絕對。C項,“自那時起一直遭受‘極左

  派’的誤解”曲解原文,原文連結是說“在極‘左’年代一直為‘全盤西化’罪名所累”。E項,“數度與胡適等大人物爭論”於文無據。文中只寫了與胡適的一次爭論。關於“文化問題論爭”,原文只說及胡適等是“論戰的參與者”;其實,在這次論戰中,胡適是陳序經的盟友。選D項,得3分;選A項,得2分;選B、C、E項,不得分。選兩個且全選對得5分,如選BD,得3分,其他同理。***

  8.***3分***A***B“三百人”是原來選讀商學經濟系的人數,不是擴充為商學院之後三個系的總人數;C“西南社會經濟研究所”與“西南社會調查所”名稱應互換;D“使嶺南大學逐漸具有全國性與國際性”是未來目標而不是已經達成的現實。***

  9.***4分***①公立大學之外,不能忽略私立大學;②大學教育應防止地域方面不合理的畸形發展;③提倡尊重個人思想、信仰、言論學術自由;④學校應採取“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方式。***每點1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