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最佳學習方法

  在高中階段,語文的學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學生需要掌握哪些好的學習方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語文學習方法以供大家學習。

  高中語文 學習方法***一***

  一、抓緊高一高二學習語文的黃金時期

  初中生語文成績一般在130分左右,而到了高中,很多人很長一段時間要為了成績及格而努力奮鬥。高一學年上學期,我們將要開設語文必修一、必修二,這是很關鍵的兩冊教材,有很多基本篇目。如果同學們基礎打不牢,到了高三,你可能會很著急,而成績卻很難上升。

  首先最基本的要求就聽好每一節課,如字詞,文章賞析,背誦等內容。這裡先要提一下背誦,從這裡介紹一位2006年的湖北高考狀元李龍的一點經驗:語文學習就好像《逍遙遊》裡講的,“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就是講語文重在積累,高一時候,可以多看一些成語,比如規定自己一個星期掌握20個成語,多看一點古文,讀一些經典的書籍,然後看優秀習作,像這樣的話從一點一滴做起,到了高三的時候,應試能力也就提高,做題得分比較得心應手。

  當然學習語文的方法很多,可定有最適合你的一種。

  二、多閱讀 多積累 多關注生活

  相對來說,初中生需要的是感性體驗,高中階段則強調理性判斷能力,對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的認識。那麼深度從哪裡來?作為學生,接觸社會有限,更多依賴間接經驗,即閱讀,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對問題的獨立思考。

  建議同學們準備一個積累的本子,好的詞語、句子、詩文、名人名言、名人事蹟隨時摘抄,自己的感受隨時記錄。下面推薦幾種比較好的報刊雜誌《中國青年報》《中學生閱讀》《語文報 高中版》《讀者》《青年文摘》等,但是同學們要注意閱讀的時間、場合,因為班主任和其他任課老師會有關於這方面的紀律要求。

  三、重視讀與寫的能力

  語文強調聽說讀寫,課堂上我們主要在聽,在說。那麼高中階段,考試的內容更廣泛豐富,更側重對能力的考查。我們看到,隨著課改的深入,語文試題中閱讀的分值日漸增大。文言文閱讀,社科文閱讀,現代文閱讀,詩歌閱讀等等,所以同學們現在開始就要對自己進行這方面的應試的訓練,多投入一些時間與精力,多做相關的習題。除了學校的材料之外,還可以去書店找一些相關的複習資料或向你的任課老師請教。面對高考,這是我們不得不做的選擇。

  寫的能力,主要是寫作,以後我們會進行相關的訓練。這裡要強調的是學們的書寫,最基本的要求是卷面工整,尤其現在的電子閱卷,對這方面的要求也相應提高。同學們一定要練好字,你每天要抽出一些時間,哪怕是課間,中午或者是做題的間隙,要堅持臨字帖,三年的時間,堅持下來,肯定會有效果。

  四、要有信心

  老師講的內容用心聽,做生活的有心人,做閱讀的有心人,每一次考試下來,都要認真分析自己得分失分的原因。

  當年,有同學從《語文報》上看到一個句式“我不想說……,我不想說……,我不想說……,這裡我只想說說……”在學校組織的一次作文競賽中,他想方設法把它用了上去,作文獲獎,語文老師對這個句子給予了高度評價。這就是語言敏感吧。

  再比如,大街上兩個人騎自行車相撞,引起爭吵。有兩個同學從此經過,一個同學在日記中寫道:“今日見兩個人吵架,甚是無聊,其它無事。”另一個同學則在作文中這樣寫道:“早晨騎車上學,路邊一個地方,密密麻麻圍了一群人,擺出了一個不很規則的圓圈。在圓心位置,站著兩位同胞,一隻手握著自行車把,另一隻手指著對方大罵。原來是兩位同胞撞了車子,引起一場口舌之戰。其實,這是小事一樁,並沒有什麼爭吵的價值,連班也不上了,圍成這不大不小的圈,更何況中國人常言‘寸金寸光陰’。這就是生活中的一個怪圈。”

  在高中階段,同學們學習語文,會遇到很多的困惑:我很用功,為什麼成績不提高?我的初中語文很好,為什麼到了高中成績平平?為什麼會覺得語文很乏味?

  我要說的是初中高中語文學習確實發生了一定變化,成績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工,我們只有努力堅持,就會發現其中的樂趣,最後取得比較滿意的成績。

  高中語文 學習方法***二***

  首興趣

  首先,我們要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這個培養過程,古人分為三個階段:知之、好之、樂之。先說“知之”:走進語文,不牴觸,不反感,不因對以前的老師、教材和考試的印象而遷怒語文;能如此,方可初嘗語文的甘霖。再說“好之”:日日操習,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棄,不因外界干擾、其他學科和考試分數而離開語文;能如此,方可欣賞語文的漫天紅霞。後說“樂之”:處處留心,養成習慣,言談舉止,一笑一顰,莫非語文;能如此,方可進入語文的神仙洞天!

  次自主

  古人云:“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強調的就有自主學習的重要。語文學習不同於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師的“教”不會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而只能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求理解,才能逐漸達到“自會讀書,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圖靠老師講得好、深、透,學生只管默默聆聽、記憶就學好語文,這種想法已被無數事實證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識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作好自主學習規劃,加大自主練習的力度,自奮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條極重要的語文學習規律。

  高中生學好語文的十條規律

  必多寫

  同學們學語文所為何事?我以為可以用十二字概括:豐富心靈、明白事理、完美生活。這就是要鍛鍊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簡化為“思欲麗”:情感思想要富贍犀利!現實中,我們許多同學只會作題,從來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鍛鍊,其情思通常表現出兩個缺陷:一是“淺”:情感幼稚化,思維平面化,既無深情,也無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導致了關注的主題窄,既少閱歷,又缺大氣。要糾正這兩個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廣”,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同時,必得加上一個字:“寫”!“寫”可以醞釀和昇華情感,“寫”可以廓清和鍛造思想。“思欲麗”,必多寫!

  堅持寫日記,這是許多偉大成功者的良好習慣;至少要堅持每週練習寫作兩次:生活札記一篇,記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的鮮活素材;讀書筆記一篇,養成閱讀習慣,整理讀書收穫。三年裡,能寫到三至五萬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謂:“筆磨禿”。

  定多讀

  在你學習的這三年中,要下定決心廣泛而深入的閱讀,這就叫“勘破三春”。閱讀時,要涵蓋古今,包舉文理,融會中外,首重哲學,這就叫“融匯九流”。

  舉凡人類心靈智慧的結晶,能開眼界、除迷狂、啟思維、美德行、富心靈者,均可大讀特讀。尤請注意:不要只讀文學作品,只讀中國作家。

  強積累

  語文學習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樣***模板***應該是什麼呢?當然是前賢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紅樓夢》、蘇步青熟讀《古文觀止》的例證,當是大家熟知的。通過長期的艱苦的積累,在頭腦中建立起豐富的“語言正規化”,形成“興奮灶”,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腹有詩書”。

  運用這些“正規化”,模仿著“說”,模仿著“寫”,先求其“形似”,後求其“神似”,最後求其超越。這樣,就很容易有學習個充實感、成就感、條理感,就不會再感到語文學習空泛、無力、不可捉摸。這種狀態可以稱為“胸有成竹”。

  重感悟

  古詩云:“心有靈犀一點通”。怎樣才能作到對語文學習“心有靈犀”呢?首先,要廣見博聞***多讀***、反覆嘗試、積累正規化,因為靈感總是出現在辛苦勞動之後的彩虹;其次,要養成聯想和想象的良好習慣,力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決不壓抑、束縛自己靈感的飛翔;再次,要努力營造平和清明而又躍躍欲試的心理狀態,沉浸其中,體驗品味,不急於求成;最後,要敢於相信自己的直覺,相信自己通過積累、模仿而形成的靈感思維的有效性。

  經過多次成功的靈感閃現,就要總結自己感悟的角度、方式、條件,把它變成自己進一步學好語文的利器。

  細思考

  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記》也強調:慎思、審問、明辨,就是要謹慎的思考,審慎的發問,,明確的分辨。在語文學習中,欲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先要多思:不論哪個學習環節、何種學習任務中,決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經自己思考的東西,這樣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學習的興趣,使多讀有味,多寫有效,積累有益;次求深思:決不淺嘗輒止,而要多方追問,務求水落石出,直至原形畢露;後求善思:不鑽牛角尖,而是隨時以元認知策略對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反思,克服情感干擾,理性分析和接受老師的點撥、同學的幫助,方可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建立起融通、靈慧、深刻、嚴密的思維個性。

  求精熟

  語文學習欲求“精熟”,貴在得名師“點撥”,因此學生必須懂得一點教師“點撥”的道理。

  點撥之妙,首在得“人”: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態、不同的性格,教師會以相應的方法點撥他,或要言不繁,或鋪路架橋,或舉例引導,或反向激將,或重申基礎,不一而足;點撥之妙,次在得“時”:學生要積極思考,主動暴露自己,以便老師點撥在關鍵之時,教師則要善於觀察,瞭解學生思維狀態的外在表現,決不放過點撥良機;點撥之妙,還在得“度”:引而不發,導而不灌,開而不塞,撥而不代,只要學生有所感悟,明確了方向,就不再浪費其時間,不再代替你思考,讓學生真正去自主學習。

  有個性:思結果,成一家。

  語文是發展學生心靈的學科,語文學習的最終指歸是形成學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修養、鮮明的個性。當然,這裡的“個性”,從狹義講,是指語文學習規律的系統化、個人化,也即形成有每個學生自身特色的語文學習理論,即所謂自成一家。

  這就必須:首先建立元認知策略,形成監控自己思維、感悟流程的習慣。在長期的語文實踐中,不斷總結昇華,強化有效的正確的習慣,糾正無效的錯誤的做法。其次是學會總結反思,通過計劃總結的方式,課堂筆記的方式、作文後記的方式、試卷分析的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理性思維的層次。其次是學會交流共享,通過課堂發言、同學交流師生討論的方式,吸收對自己學習經驗的有益的指點;還可以通過網路論壇發表,接收同好者的反饋,不斷完善自己經驗的表述方式及實質內容。最後學會實踐檢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恭行。通過實踐檢驗,我們可以收穫成功的喜悅,我們更應該善待失敗的苦澀,這是不可替代的人生經驗,也是形成個性化語文學習經驗的必然歷程。

  要跳出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學習語文最重遷移。因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學習的最終的成功,還在於學生在生活中能夠靈活運用語文求生存、謀發展。為了實現語文學習的良好的正向的遷移,我們在學習中必須:①跳出語文課程學語文。從政治科學觀察思考問題的哲學方法,從歷史科學成功人物的人生經驗,從地理科學各國各洲的風土人情,從數學科學嚴密的推理邏輯,從理化科學細緻的觀察功夫,從美術音樂科學藝術鑑賞的規律和經驗。②跳出語文課本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