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有效學習方法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 何以為教,貴窮本然,化為踐履,左右逢源。 雖說這是在講教法,實際上也從一個側面告訴我們語文學習的方法也應 貴窮本然 ,即語文學習方法本身要回歸語文字體特點。要想學好語文,學生們應該掌握有效學習方法!

  高二語文有效學習方法一、注重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

  高考語文學習雖然加大了複習與練習的比例,但大家不可忘記語文學習的規律就是“積累”兩字。如果只沉浸在做題之中,不重視積累,反而得不到應有的學習效果。所以,建議大家在緊張學習中仍然應該留出一部分時間來閱讀一些文史哲類的書籍。這樣既有助於放鬆自己的心情,又有助於語文能力的提高。

  二、鑽透課本。

  語文複習倘若漫無邊際,走馬觀花,那將事倍功半,徒勞無益。複習前要領會考綱精神,明確考試範圍,對複習的主流及重點做到心中有數。從各種型別的考試命題來看,包括諸多基礎知識、課內閱讀題、古詩文言知識,它們都來自於課本中,雖然重點考查了課外閱讀,也是課內知識的遷移與延伸,也是在課內學習基礎上進行的擴充套件,只有鑽透課本,對課本中各類知識理解並會運用,臨場時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三、把握語文複習的基本範圍

  於高考語文學習,有兩種不同的錯誤認識。一種認為高考的語文複習沒有範圍,複習未必有用,指望“臨場發揮”考出優秀成績。另一種認為高考的語文只要做習題就可以解決問題,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就做。這兩種做法都是對高考複習基本範圍的錯誤認識。我認為高考的範圍之一就是同學們手中的教材,研究好教材中的每一篇現代文、每一篇古文都是對高考的有效複習。高考複習的基本範圍就是你所做過的每一份試卷中,你曾經做錯的習題,這是你的一份寶貴的“財富”,只有正確掌握好手中的每一點滴知識,確保正確率,才能從容面對將來的高考。

  四、“讀”“思”“問”相結合。

  學語文“讀”是根本,複習語文“讀”還是根本。當然不是盲目的讀,而是有選擇不可少的環節。因為通過精練,不僅可以鞏固舊知識,又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積累了一定的解題經驗。高度肯定和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為中外學者所共識。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學生“每事問”,他高度評價問題的價值及意義,認為“疑是思之始,學之端”。 宋代著名學者陸九淵說:“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這是對問題意識作用的充分肯定。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得更生動形象,他在一首詩裡寫道:“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國外也有很多學者極力推崇問題及問題意識。蘇格拉底認為,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誕生。愛因斯坦也強調:“發現問題和系統闡述問題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為重要。”

  五、建立語文考試的積極心態

  古希臘著名學者阿基米德宣稱:“給我一個支點,我將移動地球。”這是何等氣魄的自信,正是這種令人驚歎的自信,燃氣了他無比的智慧,使他做出了光照史冊的巨大貢獻。同樣在高二的語文學習中,考試不可避免,問題是如何對待每一次的考試,我們應把它作為衡量這一階段的學習水平的工具,而不應作為考核自己的唯一評價標準。我們要在不斷的語文檢測中建立自己的評價體系,任何一方面的進步都應作為自己前進的巨大動力,給自己良好的信心,給自己積極的心態,不因一次的失利而失去了最後的動力。事實證明不自信會影響到你的正常發揮,尤其是你的寫作發揮。所以,不管你現在的成績如何,要知道最後在語文考場中勝利的往往是那些曾經自信——現在更加自信的考生!

  六、培養語文寫作的良好習慣

  在高考語文的整體複習中,寫作是一個難點中的難點,很多同學對此不知所措,也覺得很難提高。我覺得新學期開始就培養自己良好的寫作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不但可以通過課堂的習作訓練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而且可以通過平時小段練習來提高。這樣的勤寫,並堅持一段時間,你的寫作一定會有較大的提高。同時,在整體訓練自己的寫作時,也可以通過找到小塊時間來訓練自己的開頭能力,結尾能力,過渡能力等。讓我們把寫作作為一種生活,作為一種審美,作為一種釋然,這樣的良好習慣必定能使你在高三的學習中突飛猛進。以上建議是我們在這麼多年高考輔導過程中總結而來,供大家參考,希望大家帶著熱情,帶著信心,輕鬆走過高二的緊張複習階段。

  作文寫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語文成績的高與低,而它又不是靠一日之功就能提高的。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式各樣的人物,接觸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在複習中可進行梳理,把有價值的材料製成“半成品”,供你臨場時依照題目的要求選用;還可選擇各種文體中有代表性的文章來讀一讀,仔細分析它們的擬題、立意、選材、謀篇等優點,以便掌握一些寫作技巧,提高臨場作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