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裡鏡外的梵高閱讀題答案

  梵高是一個無心計、不媚俗,甘於清貧生活,體察人民疾苦、樂於救助他人的畫家。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鏡裡鏡外的梵高》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鏡裡鏡外的梵高》閱讀原文:

  ①我曾去一家畫店買扇面,和老闆聊開來.我說你可以拍下店裡的畫放到網站上作為宣傳。他搖搖頭說,沒用的。我詫異地問,怎麼了?他說,現在繪畫市場蕭條,除非是名家的畫,不然無論怎麼宣傳都沒人買的。你看我店裡的這幅畫,是我那生活在北京的侄子的,花了半年時間畫了這幅油畫,一直沒有賣出去,急得要砍掉自己的右手了!現在把畫丟在我店裡.我更驚訝了,精神理想和物質生存的矛盾競能達到這樣的境界。

  ②想起了我腦海中常常出現的畫面,那是1922年豐子愷先生在《谷訶生活》***梵高當時譯作谷訶***一書裡所描述的畫面: “他背脊上負著極大的畫布,搖搖擺擺地在田野中步行……他又屢屢遺棄畫布在地上,自己完全不介意。他並不想從這等作品獲得什麼利益,已經描出了,就不顧它。有的時候他畫畢了一幅畫,就把它遺留在寫生的場所,獨自回家。”

  ③梵高雖也同樣貧窮,可是他的心態和現代的這位畫師迥然不同。

  ④梵高,一個痴狂作畫的瘋子,踽踽獨行的天才。

  ⑤他畫了很多自己的自畫像,那畫筆是鏡面,自畫像是鏡子裡的和藝術顏料融為一體的他。鏡裡的梵高是虛幻的,這幅幻影的對角線上才是真實的梵高。

  ⑥然而不理解他的世人看見的是鏡子裡的梵高,是當時的人們心裡猜測的,不曾觸到的梵高。

  ⑦有人說梵高的耳朵是自己割掉的,有的說是在他和高更起衝突時高更割掉的,有人說他被割掉的是右耳,因為畫裡的他是右耳被白布包裹著的,有人說是左耳,因為梵高是對著鏡面畫出了自己。

  ⑧他在美術商品店做學徒的時候——人們看見鏡子裡的他:孤傲、蔑視—切,因為他用冷眼嘲笑那些前來購買美術店裡的名畫的人們,和美術店經理大吵一架後捲鋪蓋走人。鏡子外的他鮮有人懂:已經悟得真正的藝術的妙諦,在他看來那些所謂的名畫沒有達到他的藝術標準,而他苦於自己的畫作竟還沒有被賞識的機會,只有冷冷地看著那些名作被人挾了大筆的金錢前來膜拜。他也沒有心計,不會掩飾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也不肯裝出諂媚的模樣討好顧客,不願說著和內心世界截然相反的話。

  ⑨他和世人隔著一面鏡子,明明他抬起的是左手,世人看到的是右手。明明他畫的是如今價值上億的藝術品,當時的世人看到的是不值一文的糟粕。

  ⑩鏡子裡的他:性格是陰鬱的、沉默而寡言,毫無風采。在巴黎學畫時,已經三十三歲的他坐在古代雕刻的石膏模型面前,背後一群青年同學在那裡窺探,竊笑他。鏡子外的他:一旦繪畫起來就是熱情的、靈動的。他畫畫的時候好像渾身都燃燒起來了,是那些絢爛的顏料踩羞他的思想脈絡跳著火舞,活躍紙上。

  ***11***鏡子裡的他:極端的,惡意的,狼狽的,他曾身無歸宿,寄宿當時有名的畫家、他的妹婿莫夫的家,卻又打碎莫夫的石膏模型,而後倉皇逃走.鏡子外的他:他不喜歡自命為大畫家,又拿出石膏命令他畫毫無生命的作品的莫夫的作為。在後來研究神學後的一段時間,他整日苦口宣教,身心都疲憊於才肯休息,把自己的生活費都讓給窮人使用了。梵高的父親見到兒子時,梵高穿著破舊的短彩在一間汙穢的小舍的稻草堆裡睡覺。過度疲勞、睡眠不足、極度貧窮,他窮得只剩畫兒了。他還曾將父親寄給自己的原本就不多的生活費讓了一大半給了一個撫育五個無父小兒的孤苦伶仃的母親。

  ***12***鏡子裡的他:不曉得迎合俗眾的心理,完全拋卻利害得失,只顧著自己的性子作畫,農民都不肯給他做模特兒,嫌人品古怪畫風狂熱的他畫得太醜陋。鏡子外的他:他所選的題材—殷是勞動者,所產的畫,大部分是勞動者的生活的深刻表現。疲勞的人,憂愁的人,病苦的人,一直不離開他的腦際,他從不畫一切上流社會的人物。《食馬鈴薯的人們》便是他有著這一繪畫題材傾向的荷蘭時期的伐表作品。他體察人民疾苦,他樂予救助助,他看起來愚鈍,不會也不願按照“市場價值”來繪畫,可是他一直懂得追隨真理.這就是真實的梵高。
 

  《鏡裡鏡外的梵高》閱讀題目:

  7.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4分***

  A.第①段中,作者用一位現代畫師在作品賣不出去時焦灼、絕望的情節,自然引出了下文:梵高面對物質貧窮時擁有與這位畫師迥然不同的心態。

  B.梵高在田野中瘋狂作畫,卻又“屢屢遺棄畫布在地上,自己完全不介意”,是因為他的畫無人欣賞,賣不出去,他只能做出如此無奈又憤激的舉動;

  C.在當時幾乎所有入眼裡,梵高是陰鬱而孤傲,沉默而寡言,狼狽而極端,不懂得按照市場價值繪畫的生活困窘;畫風狂熱而又人品古怪的失敗畫師。

  D.在文中,“鏡子裡的梵高”有雙重的含義,既指他對著鑷子畫出來的自畫像,也指無法理解他的人所看到的他的外在的、淺表的、非真實的形象。

  E.本文采用對比的手法,巧妙地將“鏡子裡”與“餓子外”的梵高進行對比,既突出了梵高性格的多樣性,也有力地抨擊了當世之人的無知與愚昧。

  8.“鏡子外”的梵高是一個怎樣的畫家?請簡要概括。 ***6分***

  9.第⑩段中劃線的句子富有表現力,請加以賞析。***6分***

  10.“精神理想與物質生存的矛盾”具有普遍性,請結合文字談談你的理解。***6分***
 

  《鏡裡鏡外的梵高》閱讀答案:

  7.B.E

  8.梵高是一個無心計、不媚俗,甘於清貧生活,體察人民疾苦、樂於救助他人,對繪畫充滿熱情、堅持追求藝術純粹性的畫家。

  9.①運用誇張手法,準確生動地表現出梵高作畫時的投入與澎湃的激情;②運用擬人手法,賦予顏料以人的動作與情態,形象地展示出梵高作畫時恣意揮灑、通過顏料準確表達自己思想的情狀;③整個句子形象地寫出了梵高作畫時的熱情與靈動;④與他平日的“陰鬱的、沉默而 寡言,毫無風采”形成鮮明對比。

  10.參考角度:①堅持自己的精神理想而不顧自己的物質生存條件。②實事求是,加以調整:或者根據自己的物質條件調整自己的精神理想,或根據自己的精神理想改變自己的物質生存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