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永在閱讀答案

  故鄉是永在的,父母的墳塋就是遊子的根脈,所在之地,也就是故鄉了。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故鄉永在》閱讀材料

  故鄉的村口有一盤石碾,碾花已經斑駁了,卻依舊完整地立在那裡。因為與石碾有關的人,許多都還健在,包括我,也包括那個當著村長的人。

  現在,人們都吃著麵粉和從東北流入的精米,石碾的功能早已廢掉了,我們之所以還固執地保留著它,是因為它承載著生命的記憶。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故鄉的吃食幾乎只有玉米。玉米被我們種下,被我們收穫,然後拿到石碾上去加工,最後被我們吃到肚裡。整個過程都是我們親自參與的勞作,沒有多餘的指望,也沒有坐享其成的不安,日子雖然清寡,卻也飽滿著。

  在故鄉,還有一個不能被拆卸的“部件”,便是村口大柳樹上,那掛用廢鐵製成的鐘。

  生活,進入了人民公社的程式,勞動就變成了集體或團隊的方式,那掛鐘就有了發號施令的作用。那個時節,社會主義建設,在這個貧瘠的山地,其實也簡化為一個解決吃飯的問題。如果不服從鐘的指令,土地就會荒蕪,玉米就會難豐收,人們就會捱餓。況且,敲鐘的人和被鐘聲彙集的人,都要毫不例外地下到地裡去,都要“躬耕田畝”。鍾所敲擊而出的,不是“官本位”的權威,而是“民本位”的和聲,或者說,它是“日出而作”,結伴而行,共同創造生活的“安魂曲”。人們因此而敬重它,信任它。

  所以,這掛鐘是個溫馨的歷史記憶,告訴人們:昨天的日子,還有一段值得回味的時光——物質雖然短缺,但卻有一種難得的公平與公正,人們一起卑微,一起忍耐,即便是含辛茹苦,血汗交迸,也是心甘情願的。

  從山地走到平原,已20餘年了,故鄉的人事已更迭得無法辨認,甚至有“家園”不在之感。但是,只要一見到那石碾、那鍾,心頭就溫厚起來——因為他們還能指出我的來路,還能喚起我昨天的生命情感,便鬆了一口氣——故鄉還是在的。

  父親去世之後,母親被我接了出來,回到故鄉的機會就少了。這反而加深了我對故鄉的思念。因為母親就像一把離鄉之土,即便是離開了母體,也帶著故鄉的腥味——她雖然身在城市,逡巡在樓宇之間,但她鄉音不改,所思所敘,都是故鄉的舊事,好像眼下的生活與她毫無關係。

  她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一旦合上了眼睛,你一定把我弄回老家去,跟你父親葬在一起。”

  你若跟她叨唸眼前的事體,她的眼神是淡漠的,跟你的感情好像也有些隔膜;只有說到家鄉的一枝一葉,她才明亮了眼睛,話語綿密得像仲夏的雨腳,一團親情也盈盈溢溢。於是,母子的語境便總是過去的時態,好像我還未曾長大,依然依偎在她的雙膝之上。

  母親真是一把故鄉的土,即便是灑落在異鄉,也固執地培植著屬於故鄉的情感。

  故鄉的村長是我的同齡人,有一些文化,有一些主見。他專程來找我,對我說:你也算是個名人了,我想給你在家鄉修一座故居。

  我說:你千萬別做煞風景的事,咱家鄉最讓人動心的是村頭的石碾、大柳樹上的掛鐘,還有南方人稀罕的大土炕和石板瓦頂的傳統民居,而不是一個無名作家的所謂故居。所以,你要真的開發旅遊的話,就該保留好故鄉那些原汁原味的東西。

  村長對我有意見,忿忿地走了。不久就傳來訊息,說村長貸了一筆款,修了一片南方的曲徑迴廊和竹樓茅舍。我心中很是不快,感到所謂故鄉,其實是相對於遊子來說的,或者說是相對於過去的生活記憶來說的;故鄉之內的人,往往是不懂故鄉的,是體會不到故鄉的意味的。

  雖然我不同意村長的做法,但我沒有加以阻攔;因為我明白,故鄉畢竟是那裡的人的生存土壤,要想過上好日子,固守是沒有出路的,就得發展。而發展是不念舊的,它面對的是未來。只是出於對石碾和鍾擔憂,我給他寫了一封信,希望他善待它們,那是遊子對故鄉的感情寄託。

  他回信給我,請我放心,說對待那些舊物,他的感情是與我相通的。但他在最後反問我道:如果我不在了,又該怎麼辦?要知道,後人的想法到底與我們的不同。

  他的反問使我陷入久久的憂傷。母親察覺了我的情緒,送來探尋的目光。

  我心頭一熱,對自己說:石碾與鐘不在了又有何妨?還有父母的墳塋!

  父母的墳塋就是遊子的根脈,所在之地,也就是故鄉了。

  《故鄉永在》閱讀題目

  15.關於故鄉的“在”與“不在”,作者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怎樣的變化過程?***4分***

  答:

  16.作者為什麼特別希望能保留下故鄉的石碾和鍾?***4分***

  答:

  17.文章的主題是故鄉,卻用了不少篇幅敘寫母親,這樣寫有什麼作用?***5分***

  答:

  《故鄉永在》閱讀答案

  15.①故鄉人事更迭,有故鄉不在之感。②一見到故鄉的石碾和鍾,便覺得故鄉還在。③故鄉面目全非,感到故鄉的存在只是相對於遊子和過去的生活記憶來說的。④父母墳塋的所在之地就是故鄉,故鄉是永在的。***4分。每點1分,如將①②或③④合為一點也可得分。***

  16.因為:①它們承載著故鄉人生命的記憶;②它們是特定時代的歷史見證;③它們能指出“我”的來路,喚起我昨天的生命情感;④它們是作為遊子的“我”對故鄉的感情寄託。***4分。答出3點即可得滿分。***

  17.這樣寫從人事和親情的角度豐富了文章的內涵,揭示並深化了文章思鄉懷舊的主題。***2分***故鄉人是故鄉的重要組成部分,母親更是故鄉的典型代表。***1分***母親對故鄉舊事的念念不忘加深了“我”對故鄉的思念,***1分***母親探尋的目光讓我有了“父母墳塋的所在之地就是故鄉”這一認識。***1分******共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