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是什麼閱讀練習及答案

  詩人是什麼?一個詩人因功名而丟失了詩情,才是真正讓人可惜的。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詩人是什麼》閱讀材料

  詩人是什麼***節選***

  餘秋雨

  我一直覺得,很多中國文學史家都從根子上把屈原的事情想岔了。   大家都在惋嘆他的仕途不得志,可惜他在政壇上被排擠,抱怨楚國統治者對他的冷落。這些文學史家忘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如果他在朝廷一直得志,深受君主重用,沒有受到排擠,世界上還會有一個值得每一部中國文學史都闢出專章專節來恭敬敘述的屈原嗎?   中國文化人總喜歡以政治來框範文化,讓文化成為政治的衍生。他們不知道:一個吟者因冠冕而喑啞了歌聲,才是真正值得 的;一個詩人因功名而丟失了詩情,才是真正讓人可惜的;一個天才因政務而陷入於平庸,才是真正需要 的。   直到今天,很多文學史論著作還喜歡把屈原說成是“愛國詩人”。這也就是把一個政治概念放到了文學定位前面。“愛國”?屈原站在當時楚國的立場上反對秦國,是為了捍衛滋生自己生命的土地、文化和政權形式,當然合情合理,但是這裡所謂的“國”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國家”,我們不應該混淆概念。在後世看來,當時真正與“國家”貼得比較近的,反倒是秦國,因為正是它將統一中國,產生嚴格意義上的國家觀念,形成梁啟超所說的“中國之中國”。我們怎麼可以把中國在統一過程中遇到的對峙性訴求,反而說成是“愛國”呢?   有人也許會辯解,這只是反映了楚國當時當地的觀念。但是,把屈原說成是“愛國”的是現代人。現代人怎麼可以不知道,作為詩人的屈原早已不是當時當地的了。把速朽性因素和永恆性因素搓捏成一團,把區域性性因素和普遍性因素硬扯在一起。而且總是把速朽性、區域性性的因素抬得更高,這就是很多文化研究者的誤區。

  尋常老百姓比他們好得多,每年端午節為了紀念屈原包粽子、划龍舟的時候,完全不分地域。不管是當時被楚國侵略過的地方,還是把楚國滅亡的地方,都在紀念。當年的“國界”,早就被詩句打通,根本不存在政治愛恨了。那粽子,那龍舟,是獻給詩人的。中國民眾再慷慨,也不會把兩千多年的虔誠,送給另一種人。   老百姓比文化人更懂得:文化無界,文化無價。   文化,切莫自卑。   在諸多同類著作中。我獨獨推崇章培恆、駱玉明主編的那一部《中國文學史》對屈原的分析。書中指出,屈原有美好的政治主張,曾經受到楚懷王的高度信任,但由於貴族出身又少年得志,參加政治活動時表現出理想化、情感化和自信的特點,缺少周旋能力,難於與環境協調。這一切,在造成人生悲劇的同時也造就了優秀文學。   這就說對了。正是政治上的障礙,指引了文學的通道。落腳點應該是文學。   我的說法可能會更徹底一點:那些日子,中國終於走到了應該有個性文學的高點上了,因此有一種神祕的力量派出一個叫屈原的人去領受各種心理磨鍊。讓他切身體驗一系列矛 盾和分裂,例如:信任和被誣、高貴和失群、天國和大地、神遊和無助、去國和思念、等待和無奈、自愛和自滅,等等,然後再以自己的生命把這些悖論冶煉為美,向世間呈示出一個最高座標:什麼是第一等級的詩,什麼是第一等級的詩人。

  《詩人是什麼》閱讀題題目

  1.根據語境,依次填入空白處的詞語最恰當的是 、 。

  2.加點內容在文中具體指什麼?

  速朽性因素: ;永恆性因素: 。

  3.從文中看,中國文化人與百姓對待文化的態度有什麼不同?

  4.作者為什麼反對把屈原稱為“愛國詩人”?

  5.文學史上,“在造成人生悲劇的同時也造就了優秀文學”的例子有很多,試舉一例。

  《詩人是什麼》閱讀題答案

  1.惋嘆 抱怨

  2.速朽性因素:政治。永恆性因素:文學。

  3.中國文化人總喜歡以政治來框範文化,讓文化成為政治的衍生;老百姓比文化人更懂得:文化無界,文化無價。

  4.屈原站在當時楚國的立場上反對秦國,是為了捍衛滋生自己生命的土地、文化和政權形式,是中國在統一過程中遇到的對峙性訴求,他所“愛”的也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國家”。作者看來,這種把速朽性因素與永恆性因素混為一談的觀點是文化人的誤區。

  5.示例:蘇軾少有才名,一心為國為民做一番大事業,但也因此招來嫉妒,加之生性耿介,因而先不容於變法派,後難容於保守派,一再遭到貶謫,政治的失意、生活的悲劇,最終成就了一代大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