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的現代意義高考閱讀題答案

  提升高考語文閱讀能力,需要同學們在大量的閱讀練習中積累和磨練技巧,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考生閱讀練習。

  儒學的現代意義閱讀原文

  1992年,世界1575名科學家發表了一個《世界科學家對人類的警告》,在其開頭就說,人類和自然正走上一條相互牴觸的道路。我認為,這話深刻地認識到人類社會如果如此發展下去,將會遇到嚴重的危機。科學技術高度發達,雖然可以給人們造福,但作為自然的一部分的人,在他們征服自然的過程中,不僅掌握了大量破壞自然的工具,而且也掌握了毀滅人自身的武器。對自然界的無量的開發和破壞,資源的浪費,不僅造成“自然和諧”的破壞,而且嚴重地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這些已嚴重地威脅著人類自身生存的條件。這種情況的存在,應該說和西方哲學“主-客”二分的思維方式有關。西方的思維模式從軸心時代的柏拉圖起就是以“主-客”二分立論。然而中國哲學在思維模式上與之有著根本的不同,也是在軸心時代就以“天人合一”立論。

  中國哲學的源頭之一可以說是《周易》,在1993年於湖北荊門出土的“楚簡”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記載:“易,所以會天道、人道也。”說的是《周易》是研究天道和人道會通道理的書。這就是說,在中國古代很早就注意到,研究“天”不能不牽涉到“人”,研究“人”也不能不牽涉到“天”,這就是“天人合一”思想。從人類社會的發展上看,人們最初遇到的問題就是“人”與“自然界”的關係問題,因為人要生存就離不開“自然界”。所以在中國古代一直都在關注“天人關係”問題。當然如何處理和看待“天人關係”,自古就有各種不同的看法,但儒家思想的主流多主張“天人合一”。

  由《周易》開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對解決當今“人與自然”的矛盾作為一種思維模式,或者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天人合一”作為一種思維模式,它要求人們不能把“人”看成是和“天”對立的,這是由於“人”是“天”的一部分,“人之始生,得之於天”。破壞“天”就是對“人”自身的破壞,“人”就要受到懲罰。因此,“人”不僅應“知天”,而且應該“畏天”。現在人們只強調“知天”,只是一味用“知識”來利用“天”,征服“天”,以至無序地破壞“天”,而不知對“天”應有所敬畏,這無疑是“科學主義”極端發展的表現。“知天”和“畏天”的統一,正是“天人合一”的重要表現,從而表現著“人”對“天”的一種內在責任。“天人合一”這個哲學命題,體現著“天”與“人”的複雜關係,它不僅包含著“人”應該如何認識“天”,同樣也包含著“人”應該尊敬“天”,因為“天”有其神聖性。這也許正是中國儒家沒有成為一般意義上的宗教,卻具有一定的“宗教性”的原因。

  儒學的現代意義閱讀題目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世界千餘名科學家聯名向人類發出警告,認為人類正走上一條和自然相牴觸的道路,將會遭遇嚴重的生存危機。

  B.科學技術高度發達,一方面能造福於人類,另一方面會為人類破壞自然、毀滅自身提供便利,所以要警惕“科技萬能”的意識。

  C.“自然和諧”和“人與自然的和諧”都與人類生存條件密切相關,如果持續遭到破壞,將會給人類的生存帶來極大的威脅。

  D.“自然和諧”和“人與自然的和諧”遭到嚴重破壞,原因複雜,既有技術方面的因素,也有哲學方面的因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西方哲學“主-客”二分的思維和中國哲學“天人合一”的思維,在本質上迥乎有別,表明中西方在哲學思維方式上存在巨大差異。

  B.1993年出土的“楚簡”上記載:“易,所以會天道、人道也。”由此可見,中國古代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意識。

  C.如何看待“天人關係”,無論是立足國內還是放眼世界,自古就有不同的看法,即使在儒家內部也各不相同。

  D.“人之始生,得之於天”,所以人們不能把“人”和“天”對立起來。破壞“天”就是對“人”自身的破壞。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人的生存離不開“自然界”,所以人類很早就開始關注“天”與“人”的關係,“天人合一”的思想由此產生。

  B.人應該“知天”,可惜的是現在人們不是認識自然以便合理地利用自然,而是用“知識”去征服甚而無序地破壞自然。

  C.中國儒家雖沒有成為一般意義上的宗教,卻有一定的“宗教性”,其中原因就可能有“天人合一”思想的消極影響。

  D.在科技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我們要謹防“科學主義”的極端發展,應有意識地借鑑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

  儒學的現代意義閱讀答案

  1.A***“將會遭遇嚴重的生存危機”是“我認為”,屬於作者觀點,並非是科學家的“警告”。***

  2.C***“各不相同”錯,原文為“但儒家思想的主流多主張‘天人合一’”。***

  3.C***“消極影響”錯,原文無體現。***